这两天,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成为热门话题,原因是前天他们在最新的月刊里面,搜了30款市面上在出售的矿泉水进行检测,并发表结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这个机构是香港的法定机构,对于不少内地网友来说,这个“法定机构”的名词十分陌生。
简单的说,就是香港公营机构,成立及营运是港府给的钱,但里面构成人员不是公务员,又有法例支撑,因此是一半官方一半社会的机构。
消费者委员会早在1974年4月成立,那么最大的委员是港府的特首来委任,钱除了港府出资外,还有一些收入来自月刊,谢绝广告。
凡是购物有问题,都可向消委会投诉,但苦于没执法权,因此就算把黑商家曝光了也没什么用,却又很喜欢到处“沾花惹草”,到处揭伤疤。
于是,他们整天在揭露这个,披露那个,但又没执法权,看起来像是很认真的样子,但其实也很“水皮”,有时候说的模棱两可,让人不知所云。
例如他们很认真调查了香港市面上的50款食用油,发现致癌物!不少人看了文章顿时内心七上八下的,但到了最后结尾一句:吃了也没事。
但毕竟是港府的法定机构,说话是有一定的份量,很多顾客都会拿他们的结果做标准,因此给市民大众多角度选择,深受大家喜爱。
但也就是因为身份的不同,往往检测结果不仅影响民众,也影响到品牌,前天,他们就在市面上检测了30款瓶装水的测试结果。
其中,“百岁山”及“农夫山泉”的溴酸盐含量达欧盟上限,若经常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引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甚至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消息一出,农夫山泉股价下挫,创2020年9月以来新低,市值蒸发80.6亿元;昨日收市报32.55元,跌2.8%,H股市值单日蒸发约47.8亿元。
昨天,农夫山泉宣布向消委会发出律师信!批评消委会是错误的理解和非专业的分析,作出不客观的评价,并存在三大明显错误。
他们反对消委会强制将香港地区销售的产品套用在并不应适用的第三方标准,不考虑臭氧处理的效应,所得的结论极不科学也极不严谨。
他们强调文章造成恐慌,对农夫山泉造成巨大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要求消委会立即作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否则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而另外一个品牌“百岁山”也表示,中国内地对溴酸盐安全规定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是一致,强调溴酸盐含量在(每公升)10微克以内都是达标。
他们强调自己产品符合标准,认为是香港消委会用错标准,发布的测评误导消费者,对品牌形象造成影响,法务部门正全面介入处理相关事宜。
截止昨晚消息,香港消委会证实接获“农夫山泉”的代表律师所发出的信件,现正进行研究及跟进,如有进一步消息将适时公布。
网友“pru-leonchan”:律师函说适用标准错误,没质疑测试数值,就是默认了数值测出来符合内地标准,但刚好接近欧盟上限,存在误导的嫌疑。其他品牌的水都是远低于这个标准,以后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网友“尼哥士多得”:在香港,消委会的检测结果很权威和有公信力,每年很多大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都被检测。如果认为检测结果有问题,不是应该直接拿出证据、提出具体理由来反驳咩?为什么要发律师信?
网友“跨境先锋”:第一次看到有人告港府的消委会,以前类似的这种案例不少,感觉也不是双标,记得消委会去年测试13款吹风筒,结果显示只售$199的小米跟售$3,680的戴森测评一样,结果很多人去买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