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
健康医疗全球总决赛
将于10月16-17日
在江苏宜兴开赛
53支团队汇聚一堂
精彩项目抢先看
本篇带来本场赛事「种子组」项目介绍
如有对接意愿,请联系三创秘书处
电话:010-82366568
种子组
1
超高通量单细胞精准筛选平台
该项目团队研发的超高通量微流控单细胞筛选技术,革新生物医药和精准医疗的发展。团队技术优势在于高效、无损、广谱的细胞分选能力,显著提升单B细胞分选的通量和效率,为药企提供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抗体筛选方案。凭借在希森美康等顶尖企业的工作经验,团队不仅精通微流控技术,还具备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能力。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用途的生命科学仪器平台,深耕生命科学领域,致力于成为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导者。
2
大健康产业SOC芯片及医疗级方案提供商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导师孵化,团队成员多来自清华、华为、联影等知名高校或企业,在芯片设计、医疗级方案设计方面拥有10年以上经验。
老龄化带来更多的健康监护与快速诊断需求,项目致力于以国际标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级(同时可面向家用及消费领域)健康监测芯片和解决方案,以智能生物传感芯片和感存算一体类脑智能芯片为切入,以高度集成的特点,在成本、功耗、算力等方面较传统方案有大幅优化。
3
化学合成类可吸收医疗器械
该项目团队研发的基于高品质生物基可降解医疗材料的生产技术,制备出高质量PGA或者PLA基医用可吸收材料,并应用于手术缝合线、封堵器、药物载体以及修复材料等相关医疗器械,以期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中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4
基于Sora类大模型技术的医疗器械
该项目由清华院士带队,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与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致力于数智外科领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研。企业团队由前百度首席AI架构师与国内医疗领域顶级专家组成,硕博占比 80%以上,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创赛冠军,包括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创业大赛冠军、工信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冠军、团中央创青春创业大赛冠军等等。并荣膺工信部创业企业中国500强榜单。已产出成熟产品并落地于头部医院与医学院,目前在数智外科领域位居前列。
5
基于相变平台技术的双抗靶点组合发现与开发
该项目是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科研团队为核心,开发出名为MTPS的前沿双特异性抗体靶点组合发现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双抗技术,MTPS全球首创性地借助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的区室化效应,针对不同适应症寻找全新的双抗靶点组合,并且进一步实现新型双抗的开发。
6
基于纳米微针的血检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该项目具有纳米级精度的纳米针,能以无创的方式对生物系统的分子信息进行纵向重复采样,提取细胞内容物并保存组织的分子信息,绘制分子组成图,是一种低成本、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空间生物学技术,通过微针及生物芯片技术进行血检,可有效采血进行技术改良及产品升级,更快的实现领域创新。产品获得伯克利加州大学硅谷全球创赛一等奖等国际级荣誉、领英杯全球新生代企业家创业总决赛冠军、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全球总决赛冠军、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德勤中国明日之星奖等多项荣誉。
7
PTA——新一代肿瘤精准医疗领军者
该项目是一项独创性的肿瘤医疗服务项目。该项目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建立泛肿瘤个体化药敏检测平台,旨在通过构建体外肿瘤“阿凡达”模型以复现患者体内肿瘤组织,并在模型上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从而在临床决定肿瘤药物辅助治疗方案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用药选择建议。该平台结合临床实际,可在8天内提供药敏测试结果,模型构建成功率接近100%,有望在精准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为恶性肿瘤患者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本,减轻不良反应,具备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8
X光子阿兹海默脑刺激仪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目前只有通过常规的脑部药物缓解症状。有研究发现,x射线同样对阿尔兹海默病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射线治疗的历史始于1895年,当时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开启了医学领域使用放射线治疗的大门。自那时起,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改进,形成了一个包含多种技术的庞大治疗家族。该项目利用高穿透性的X射线光子,定点精准的给患者脑部指定位置施加剂量,以起到对阿兹海默症的潜在治疗或症状延缓效能。
9
辅助生殖中高可靠智能通用胚胎时差培养系统
开展辅助生殖中的高可靠Time-Lapse胚胎培养箱国产化及智能配件和耗材的体系研发,打破欧/美澳等国外厂商对中国市场的体外一站式智能胚胎培养箱的垄断。在独立舱培养、智能自检反馈、自动对焦、胚胎图像分割、智能评价、可靠性设计方面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已完成一代样机试制,与临床生殖医学中心合作,推进动物和临床试验,正在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证。
10
健康油脂新时代:二酯油
脂类是三大核心营养素之一,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相较于糖类和蛋白质类的健康升级,脂类的优化空间仍大。在我国,油脂摄入普遍超标。日本科学家率先利用化学法将甘油三酯转化为甘油二酯,不改变食品风味和用油量,却能显著提升健康水平,占领了美国高端用油市场80%的份额。该项目则实现了该过程的生物酶法的全国产化,规模化,大幅提升性价比,让老百姓都能吃上健康油脂。
11
《钱山》台湾中药膳食便当
该项目团队基于两岸千年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萃取中医药精华,引入现代营养学知识,把“良药苦口”变“良药可口”,实现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本草饮食技术;秉承药食同源、健康四控、应时应季、辨体施膳,匠心做出美味又健康的中华养生肴馔。当中医与健康餐饮相融合,势必推动餐饮产业再上新维度。
12
人工智能中医修复与高端连锁健康诊所
该项目创始人李中馨女士,师从周恩来原保健医生叶教授(Jhon Ye)实践中医临床,是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慢病防治工程执行委员会委员、身心灵健康大使、中医专家、中健医学科研中心科研专家、高级公共营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硅谷(CUSV)获东方传统医学硕士(中国教育部留学生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编号:120190065885),引进美国“信息医疗”科技和中医在美国健康管理与市场运作模式,结合中国实际环境与传统中医发展,融入“中医药食同源、人体小宇宙与经络平衡”思想,将中医经典智慧与AI技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健康事业和社区广泛市场需求,推动中医药和信息医疗普惠民众,成就企业价值。
13
数智化精准慢病管理营养干预项目
该项目创新性地将传统药膳与现代化营养学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实现个体化、治疗级代谢精准管理餐,对于慢病人群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及带瘤生存者等不同人群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热量及营养元素调控,同时辅助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实施短期标准化SOP模式,极大满足慢病人群降糖、调脂、降压、减重及营养支持等需求。项目依托强大的医学专业团队,以“个体”健康状态为着眼点,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代谢状态进行精准营养干预,并与健康监测设备如移动和可穿戴设备、检测技术相结合,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整体照护支持,显著改善慢病患者整体代谢状态以及长期的健康维持。
14
岁月之笙
该项目为中国传统孝道和寻根祭祖文化的再创新,可做到在不额外增加养老院机构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通过挖掘碎片化工作的再利用,让养老机构低成本为客户实现了叙事护理与回忆理疗,从而形成多方共赢。项目目前具备后期成为互联网平台,嫁接各种多元业务的显著成长潜力。
15
NewDenture
该项目团队由清华、北邮博士及国内首家义齿上市企业组成,自研3D生成模型,在口腔诊断及义齿设计场景助力,结合上市企业的成熟生产线,重塑义齿制造流程,可大幅降低成本和生产时效。
16
PANDA—人工核酸引领基因检测革新之路
该项目通过引入人工核酸,建立了PANDA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FISH、PCR及NGS平台的PANDA-FISH、PANDA-MB、PANDA-ARMS、PANDA-Ampliseq等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它们大幅克服了现有基因检测技术的上述通病,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以PANDA-FISH为例,引入人工核酸使得杂交过程极为迅速(30分钟),实验无需避光,试剂极为稳定,可经受上百次冻融,且无需冷链运输,实现了对传统FISH技术的彻底颠覆。项目已落地,预计上半年即将推出多款PANDA-FISH试剂盒。
17
安全高效的基因编辑全流程解决方案
该项目主攻基因编辑赛道,以安全、高效的基因编辑全流程解决方案为特色,项目创建期建立集靶点设计、基因编辑系统构建、体内递送、模式细胞及基因工程动物构建、体内体外脱靶检测为一体的全流程技术平台,以及相关试剂、材料供应平台;项目成长扩张期,借助独有并不断积累的基因编辑靶点数据资源,开发具有突破性的基因细胞疗法,成为集基础研究服务、临床治疗于一体,以生物科技为基础的基因细胞治疗企业。
18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
19
多模智能化手功能康复系统
该项目基于运动想象数据集构建手功能数字化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控制系统、软件操作治疗系统、脑电帽设备、数据气动一体化手套等。利用仪器设定的特定治疗程序结合数据手套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可选择不同训练肌群、训练配件、训练速度、训练模式、训练量。测评与训练任务包括运动想象任务、镜像神经元任务以及两者综合任务。与卒中损伤部位和手功能障碍模式相对应,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强度形态的数字视频与数据手套反馈参数量化显示,实现数字化精准治疗。
20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足踝康复系统
该项目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足踝康复系统,项目相较国内传统脑机接口方案有创新优势,首次真正把虚拟现实和功能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机接口,解决了脑机接口疲劳和准确度的问题,用户体验更好;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21
国家冷链产品温敏安全监测标签项目
该项目高度关注医药产品的冷链脱冷风险,自主复配并研发出多因敏感原料,并开发激活型温敏标签的制备方案,率先实现了单位产品的全程质量监测,基本做到医药冷链监测需求全覆盖,解决了储运成本高、原料安全性差、监测元素单一等行业痛点。温敏标签的市场存在极大的空缺。该项目的温敏标签产品在灵敏度与国际同行一致的情况下,在安全性、体积和成本方面都优于国际同行,极具市场竞争力。该项目荣获苏州市和成都市的区级奖项,与国内的多家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意向合作。
22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化类器官分析仪
该项目围绕类器官技术在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针对现有类器官技术的瓶颈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研制基于高性能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化类器官分析仪,在单块芯片内实现包括类器官构建、鉴定、药敏测试和单细胞分子诊断在内的全部类器官分析过程,全面发掘数量有限的类器官携带的全部信息,最大程度阐明来源组织的特征和药物反应。
23
空间多组学智能成像应用平台
该项目将高精度荧光探针与超分辨成像技术相结合,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可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又因其分辨率比传统FISH高1个数量级,可实现以kb级精度解析细胞空间基因组结构代替传统FISH市场。相关专利已获得授权,该项目成果可应用于临床进行癌症早筛、肿瘤监测、伴随诊断等检测,是临床癌症诊断新工具。
24
全球首创TIF细胞治愈常见疾病
该项目基于清华大学某团队开发的新型CAR-T细胞,设计并开发了靶向血液瘤、实体瘤、常见基础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的CAR-T细胞,单次注射这种CAR-T细胞能够持久抑制疾病症状。
25
睡眠和神经疾病的脑机解决方案
该团队来自脑机接口领域全球顶尖的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成员,拥有多项全球领先技术。团队拥有50余项专利,推动脑机接口在临床医疗及交互的落地。产品横跨半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方向,有:脑电图设备、睡眠诊疗高端医疗器械、意识障碍评估及促醒设备、脑卒中主动康复设备、柔性脑机接口设备等。
26
膝骨关节智能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该项目专注于服务康复中心、医疗机构以及康复从业者,其机器人技术致力于为膝骨关节的康复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康复辅助解决方案。该项目利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来实现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康复方案的不足。其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外骨骼的结构方案与康复控制策略,既要保证穿戴的舒适便捷,也要实现科学地膝骨关节康复辅助和保护。
27
医用高精度微流量泵的研发
该团队经过4年的原理验证及样机的多次更新迭代,基于大量详实的数据在体外证明了技术路线的正确性与产品的国产加工制造的可行性。该项目最核心的组件均是自主创新,自主设计,拥有完全的自主产权,依托国内强大的制造能力,该项目已将整套泵的成本降到1000元以内,成本可控且极具竞争力。
28
放射性诊断药物和FAK泛素化蛋白降解药物
该项目为两款药物:
第一个药(核药):锝-99m标记的脂肪酸心肌代谢诊断药物
该药物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成功的Tc-99m标记的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不仅能像Tc-mibi一样诊断心肌缺血,还能对心肌功能、活力的强弱和心肌细胞的存活进行诊断。该显像剂已通过伦理进入临床, 且人体影像清晰。
第二个药(化学药):基于FAK的泛素化蛋白降解药物
粘着斑激酶(FAK)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过量表达,该药物在对A549、HEPG2细胞的长期抑制实验明显优于美国辉瑞公司的药物VS-6063,该药物在0.1μM时既可有效降低干细胞达到50%。在HepG2小鼠抑瘤实验中,隔天给药(给药量20 mg/kg),抑瘤率能达到87.5%。
29
铠侠健康-智能健康管家
该项目团队推出铠侠健康小程序,主要解决患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已完成以下功能:支持报告单拍照识别、支持指标查看趋势图、支持查看项目介绍、支持多成员管理、根据症状查找相关疾病、根据症状继续询问区分、支持记录新冠症状、支持按照地图查询退烧药店及新冠疫苗点。后续会继续深入打磨产品,给广大患者、乃至健康群体提供方便易用的工具,创造价值。
30
基于唾液诊断和AI辅助的家庭健康管理平台
该项目基于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集成智慧生物芯片技术和唾液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相继开发了基于唾液的无创血糖仪、尿酸仪和胆固醇仪及配套试纸,可实现对血糖、尿酸和胆固醇等指标的无创、快速、便携诊断,为家庭健康管理提供新的平台和解决方案。目前3款产品分别处于产品注册、注册样机、工程样机阶段,未来有望整合在一款唾液分析仪中,实现多指标同时检测。此外,基于唾液开展感染类疾病(呼吸道疾病早筛仪)、口腔类疾病、消化类疾病甚至癌症早筛也处于原理样机研发中,未来将进一步助力家庭健康管理。
31
下一代偶联药物领军者
该项目是一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新药创制的全球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发现和开发颠覆性偶联药物,以PDC(多肽偶联药物)为首要发力点。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自组装纳米生物药物研发的生物科技企业,带来偶联药物设计的全新突破。核心技术为自研的自组装偶联药物的底层设计能力和药物开发平台。早期研发转化经验丰富,在纳米新药转化行业具有影响力,目前已获得千万级别种子轮融资支持。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生物医药领域全国冠军,并获得昌平区高层次人才支持。
32
眼科手术助理—高精度辅助白内障手术机器人
传统白内障手术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技巧,而医生的培养周期长,同时存在失误率;飞秒激光手术价格昂贵(>1000万/台),一般医院无法承担。该项目拟开发单价<100万元的白内障手术机器人,大幅降低手术费用,降低手术难度及医生培养周期,帮助白内障手术迅速大范围推广,为中国广大白内障患者服务。针对白内障手术中关键撕囊环节,课题组设计了新型的RCM(远程运动中心)机构和精密控制技术,搭建了一套能够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机器人平台。
33
基于机器视觉动捕技术的康复训练系统
该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能力在运动感知技术和视觉识别算法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医疗领域,致力于满足骨科手术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需求。该项目计划开发一套数字化诊疗解决方案,其基于运动动作无标记识别的技术,构建一组多传感器融合的硬件系统以捕捉运动中的人体信息。系统通过的处理将能够以高精度、低延时地实时获取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姿态、运动轨迹,结合算法中的专家系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临床医学建议,辅助其正确、高效的完成一系列训练动作。项目将以开设康复训练门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