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一中赋
刘勇之
欲赋一中,必述武东。武东者,旧时武冈之初中,而今一中之前身。
都梁东极,资水南源,当民国代清之际,乃武东办学之时。联合贤达,择址塘田,推行新学,林公草创之功甚伟;启迪民智,选育人才,振兴中华,学校办学之旨至宏。奈何民智未开,旧学犹炽,视东洋为异端,斥西学为邪说。一时物议汹汹,学子寥寥。跨地虽连三乡,阅时却仅一载。遂因生源枯竭,兼以经费难筹,武东盛举,沧海遗珠。
逮乎民国三十二年,诸贤议复武东。翌年,省厅一纸批文,学校二月开学;址于城东书院,舍乎何氏宗祠。旋因日寇骚扰,学校停办;既而神州光复,武东扩编。招新生以传薪火,购席宅以为校舍。
席宅者,湘军名将、清末中宪大夫太子少保席宝田之别墅;吕公者,中共党员、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拓荒之专家。虽为隔乡近邻却无瓜葛,终因救国图存而相关联。七七事变,日寇悍然侵华;九州难生,军民奋起御侮。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吕公主持,塘田讲院培训军政;精英会聚,抗战思想深入人心。翌年四月之末,塘院被迫解散。学员二百有余,火种八方撒播。
武东启智,塘院图存。叙史则一校二源,悠久且光荣;办学却一波三折,艰苦而卓绝。
一九四九,湖南解放,武东维持私立;一九五一,区划调整,学校归属吾县。已而县府频征,导致校址屡迁。时逾二载,序属三夏,政府拨款,新校竣工。屏马鞍而邻古渡,敦品学以育精英。
一九五八,岁在戊戌。武东更名,一中接棒。私立改为公立,初中兼办高中。抽调名师,队伍得以充实;健全制度,教学步入正轨。统考排名,地区夺冠。桃李丰硕,文武荟萃。文入清北,武有将军。
文革十年,风雨一中。校名一度更改,办学数次中断。
高考恢复,教育逢春。拨乱反正,学校面貌全新;平反昭雪,教师热情高涨。高考捷报频传,市列前茅;校园楼房改建,时属一流。千禧年将至,招新获批全县生源;升学率猛增,办学迎来黄金阶段。
不意风云莫测,福祸难料。一中搬迁,宏图已绘,兴旺繁荣,本指日可待;计划搁置,变故陡起,艰难坎坷,却接踵而至。百年庠序蹇滞,一时风雨飘摇。所赖师生团结,卧薪尝胆,一中愈挫愈勇;更兼底蕴深厚,励精图治,道路越走越宽。质量一中,立校根本不移;人文一中,为民情怀依旧。品牌之光,再现辉煌;口碑之美,遍播城乡。
二〇一八,岁又戊戌。一甲子前,武东更名一中;六十年后,学校迁居红石。赖县委政府之力,圆教师学子之梦。
黉宫巍峨,红墙红瓦映红霞;地标雄奇,龙丘龙柱听龙吟。道路纵横,行人与车辆殊途;校园南北,学习同生活异区。教室窗明几净,空调冬暖夏凉。水溶粉笔无尘,智慧黑板有爱。综合楼乃知识渊薮,报告厅称学术殿堂。图书满架,皆为进步阶梯;学海无涯,全凭勤奋风帆。实验楼里,知识与实操结合;艺术楼中,天赋共才华竞艳。绿茵场上,龙争虎斗;体育馆内,剑拔弩张。食堂宽敞明洁,一脉心香伴菜香;宿舍安宁舒适,四季离家胜住家。双层连廊,遮阳避雨;一园花木,惬意清心。
胜景如画,园丁竭力。学高为师,荟萃学士硕士博士;身正为范,砥砺私德公德师德。甘为人梯,托鹏翼以扶摇;乐执粉笔,绘春光之绚烂。传承则师徒结对,青蓝相继;付出犹春蚕吐丝,昼夜不懈。教改逐新,殚精竭虑;教学求精,呕心沥血。三更灯火,竞星汉之璀璨;一生心血,育桃李以丰硕。论著煌煌,汗牛充栋;爱心暖暖,济困扶贫。百年伟业,孜孜求道;两袖清风,兀兀穷年。岁月无情,黑丝染成皓首;青衿有成,锦鲤竞跃龙门。
师皆敬业,生咸争奋。红烛荧荧,心热直至泪干;青衿济济,风起而待鹏飞。高才捷足,囊锥露颖。乐清华之湛澹,赏未名之漪扬。青春多彩,风华正茂。文采斐然,花季荟萃群芳;英姿飒爽,绿茵竞逐荣光。浪涌夫夷,必赴洞庭归大海;名题金榜,须怀壮志为中华。科研领军,钻坚探微,彭慧胜、刘河洲楷模堪式;商海弄潮,捐资助学,陈小华、杨云波骏业方兴。潜心信号处理,陆文凯留教清华;领衔能源研究,谢博士扬名异域。政界精英,代有其人;军事奇才,不胜枚举。发奋图强,百业栋梁来古邑;尽心为国,一中学子遍神州。
百年递嬗,爝火不息铸伟业;一脉相承,诗文难颂是精神。身正、学高、敬业、爱生,教风优良;勤思、善问、扬长、进取,学风端正。人本、科学、务实、创新,理念先进,彰明办学宗旨;诚信、守纪、勤奋、博学,校训明确,凸显治校精神。传承武东启智初心,砥砺塘院铁血意志,遂奠一中之基,终铸一中之魂。
赞曰:夫夷汤汤,炎山苍苍。民国建而武东出,艰苦备尝;共和立而一中兴,国校俱强。弦歌百载,赓续荣光;质量一流,永铸辉煌。文脉如水,其流未央;一中如山,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