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营业,11月11日,星融咖终于正式对外营业了。
坐落在瓯海区兴海路1号的星融咖是一家别具意义的咖啡厅,因为这是温州首家大龄自闭症群体就业咖啡馆。四位心智障碍的“大孩子”,在这里以咖啡师的身份,通过劳动融入社会,绽放自我价值。在这里,每一杯咖啡都承载着特别的温度。
跨界咖啡,
为“大孩子”搭建就业平台
“您好,我想点一杯美式咖啡!”随着顾客的话音落地,站在咖啡机前的小森(化名)立刻忙碌了起来。取适量的咖啡粉,放进咖啡手柄里,布粉、压粉,将手柄装到咖啡机上,不一会儿,饱含油脂的咖啡液就流到了杯中……这一整套动作,小森已经做得“行云流水”。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心智障碍的一种。今年24岁的小森是四位心智障碍的“大孩子”中一位。除了他以外,目前在星融咖尝试就业的还有小浩(化名)等3人,他们也都是年龄在17岁以上的大龄自闭症孩子,都是在星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星馨”)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
星馨是由温州星之家自闭症康复中心(以下简称“星之家”)孵化出来的一支团队,而星之家正是星融咖的创办者。“从康复训练到咖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勇敢且值得的跨界。”作为星之家负责人,李艳艳这么说道。
说起创办星融咖的由来,李艳艳告诉记者,这其实源自于今年6月星之家与温州本土咖啡品牌——午沐咖啡合作,为心智障碍的“大孩子”举办的一次咖啡制作课。“在那堂课上,我们就发现他们对于制作咖啡的掌握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小森,一堂课下来,已经能自己制作一杯美式咖啡了。”李艳艳说,在此之前,星之家和星馨都有尝试为这些心智障碍的“大孩子”寻找实习、就业的岗位,每每总是碰壁,而这堂课为他们打开了思路,“我们可以自己创办一家咖啡馆,为‘大孩子’搭建一个就业平台’。”
说做就做。今年7月,李艳艳带着团队开始找场地,8月开始装修、办手续,在此期间,温州市残联、瓯海区残联、瓯海区市场监管局、瓯海区景山街道等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今年10月1日,星融咖开启试营业。
三角区域成型,
尝试拓展更多“可能性”
就如何帮助“大孩子”更好地融合社会,李艳艳很有“发言权”。在不仅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更是因为她通过对孩子的陪伴和努力引导,让孩子渐渐走出困境,成为了一名在读的大学生。
“孩子2周岁多时,我们带着他去幼儿园报名,结果连着被4所幼儿园委婉拒绝,我们才开始意识到孩子可能有问题,才带着他去医院检查。”李艳艳说,当时温州的医院说了“疑似自闭症”,她第一时间选择了拒绝接受,之后带着孩子去了深圳、上海等地,就为了得到一个“不是”的答案,直到后来在北京的一所医院,医生对她说:“与其费尽心思的寻求一个‘不是’的答案,倒不如去接受‘是’,帮着孩子进行合理康复训练,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之后,她带着孩子回到了温州,因缘际会下接手了当时几乎经营不下去的星之家,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尝试去帮助更多类似的家庭。
从李艳艳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星之家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8周岁以下的孩子,在了解到一些大龄自闭症家庭的困境后,孵化团队成立了星馨。此次创办星融咖,虽然过程看似匆忙,但任何小细节,李艳艳都没有马虎。在星融咖,记者看到了他们设计的专注logo和IP形象。
“有了‘星融咖’之后,星之家、星馨、星融咖就连成了一个三角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可以尝试拓展孩子们的更多可能性。”李艳艳告诉记者,在他们的训练引导下,小森等4人都已经可以独立坐公交车上下班,也能够独立制作咖啡、接待顾客等,下一步他们将尝试让他们走出咖啡馆,“送送附近的外卖订单,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能力。”
公益+咖啡,
有望帮助更多孤独症青年
近年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政府部门的努力下,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孤独症儿童和这些家庭。今年市两会期间,“为1600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和救助”项目被列入了2024年温州市十大民生实事。记者从市残联获悉,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完成康复服务和救助孤独症儿童1990名。
对于许多孤独症儿童家庭来说,让孩子拥有通过劳动自食其力的能力和机会,是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困境。创办壹星酿烘焙的温州双胞胎孤独症青年的父亲胡温中,最初便是也是为此才开始“逆风而行”的。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围绕拓宽大龄孤独症群体就业渠道这一需求积极探索,“壹星酿”孤独症青年及家庭就业创业支持项目被认定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温州打造“1+N”孤独症青年就业支持模式》获温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案例收入分配领域第一名。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黄丽春表示,孤独症青年能否顺利就业,是其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所在,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以“壹星酿”成功经验为基础下,市残联将积极帮助星融咖,通过“公益+咖啡”模式,积极助力其打造成为又一个典型,让更多孤独症青年受益。
责 编:陈婵娟
监 审:项震江
总监审:周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