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国东部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分割线:
站在北方的视角看,对浙江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杭州、宁波为代表的浙北和浙东,以及向海中绵延的舟山群岛,这里也是浙江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平原与丘陵地带;
舟山嵊泗枸杞岛
(图片来自:永不褪色的年华 / 图虫创意)▼
而站在南方的视角看,浙江的地理主体却是与江西、福建等典型的山地省份相连的南方山脉,连绵不断的山地既与更南方的山脉有联系,又保有了浙江自己的地理特色。
群山定义了浙江,也养育了浙江。
百越有群山 浙江有脊梁
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中国今日陆地地形最重要的构造运动,它带来的巨大能量,不仅塑造了世界屋脊和横断山脉,连千里之外的浙江也不能免受其影响。
一连串高大的山脉,仿佛把欧亚大陆分成了南北两部
浙江正是这条分界线的最东端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om)▼
浙江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历史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俗语也在此得到了印证。而浙江的西南部,曾经是喜马拉雅运动波及的边缘,地质抬升过程非常明显,为浙江带来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基本地理态势。
虽然浙江有发达的稻作农业
但可用的耕地却不多,大部分土地为山区
而相对偏僻的南部山区,与浙北有着显著的差异▼
那场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巨变中诞生的山脉,也就构成了浙江省的三根脊梁。
这三根脊梁互相平行,呈西南-东北的走向,每一根都穿起了一段属于百越之地的传奇,也催生了蜿蜒山间的河流,在河谷地带养育了土生土长的浙江人。
三根脊梁中最西侧的一根起源于江西上饶和浙江衢州的交界处,也就是怀玉山脉。其余脉远达安徽南部,是中国东南高山避暑胜地之一。虽然主峰在江西境内,怀玉山脉向浙江生长的部分却带起了整个浙江西部的山脉发育。
从怀玉山到天目山的浙西山地▼
从怀玉山脉向东北,便是闻名遐迩的天目山,因东、西峰各有一天池,如同向天凝视的巨目而得名。这里是浙江省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1956年起便是禁伐区,其也因靠近杭州市区的地理条件,吸引过众多途径杭州的历史名人到访,是江南名胜集中的一处山区。
而且天目山离杭州郊区也很近,非常适合周末来吸氧
(图片来自:默的剑心 / 图虫创意)▼
浙江中部山系的基础则是作为浙闽边界的仙霞岭。这里是浙江向南方过渡的门户地带,但它的重要性一直到晚唐才有黄巢奠定。黄巢叛军沿山开道,以军事化的执行力完全打通了浙江与福建之间的山地门户。随着唐末以后东南地区开发速度的加快,仙霞岭中的隘口也不再是皇帝眼中无关紧要的蛮荒之地,而变成了不可不守的要地,最终将其强化成了九座雄关。
浙闽之间的山地,长期都是一个巨大的地理障碍
虽然逐渐得到开发,但农业条件并不好
所以也成为一些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畲族)▼
而在地质上,仙霞岭的重要性其实更加突出,因为包括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在内的众多浙江名山其实都是它的支脉。
四明山号为第二庐山,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是宁绍地区最有自然看点景观之一;会稽山是绍兴地区文明史的发源地,大禹的南方故里便位于此,而在吴越争霸最激烈的年代,这里则成为了越人大力兴建的军事壁垒;天台山则因佛教传统而声名远播,不仅国清寺香火鼎盛,智顗法师创立的天台宗更是日韩佛教的始祖。
从洞宫山到四明山,纵贯浙江▼
浙江山脉的东线主体则是温州人、台州人再熟悉不过的雁荡山脉和括苍山脉。这两座山脉是浙江山地与海洋之间的分界线,春夏季节甚至能在山巅享受海风吹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而对于温州、台州两市来说,这两座山脉承载的文化意味则更浓厚,一方面它们保护了当地高度的文化独立性,另一方面却也让温台在历史上难以与浙江其他发达地区联系,农业生产也比较受限。
浙江东南沿海的雁荡脉和括苍山▼
在这三座山脉的夹缝地带,尤其是河谷平原,便是浙江西、南部诸县市。比如金华衢州所在的金衢盆地,便是由西线千里岗山、中线仙霞岭和会稽山包围的盆地;丽水主城区则是由中线仙霞岭、东线洞宫山括苍山确定的大溪河谷盆地。
浙江中部的金衢盆地与丽水盆地▼
浙江虽以江为名,山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