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是种怎样的体验?

政务   2024-11-08 10:23   云南  

在新闻界
常年流传着这样的笑话:
如何一句话
让文字记者抓狂?
“这稿子太平了”

如何一句话
让摄影记者流泪?
“拍的时候能不能再带点感情”

如何一句话
让视频编辑崩溃?
“把这120G的文件剪成10个1分钟的”

如何一句话
让新媒体编辑绝望?
“就这能上10万+吗”
(是谁狠狠共情住了,我不说


记者
一个常常被误会的职业
想象中的记者
与现实中的记者
具有极强的“反差感”
👇👇👇




记者,到底是怎样一个职业?
今天
我们给大家讲述三个小故事
或许会让你对记者
有更深入的认识

01 “大凉山女孩”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一位父亲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看向教室。

一位父亲
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看向教室
眼里充满慈爱与关切
他的女儿正在教室里认真听课
这是32年前
记者陈燮
在大凉山拍摄的彝族女子班组照之一

1992年9月,经过三天的路途奔波
陈燮从成都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
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
采访彝族女子班90名孩子的学习生活
有一天
女子班的孩子正在上课
照片中心
女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里
满是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但最引人注意的
却是画面边缘的一位男子
他透过破损的玻璃窗
望向教室内的眼神中
有说不出的情绪


新华社记者陈燮在工作中。

陈燮说
我在教室里拍的时候
突然就看见窗玻璃那儿
有一个男的
正在往里面看
这个时候我本能地
就把他抓(拍)下来了

凭借“本能”把握瞬间
对于专业摄影记者来说
只有经年累月的积淀
方能过滤现场纷繁复杂的因素

“照片冲洗出来以后
是越看越有味道
他看着教室里边
让本来全部都是小孩的(画面)
就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他正在看的那种(眼神)
既沉重
又充满着希望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跑步。

陈燮一直关注当地的孩子
经常背着相机和行囊
坐班车 走山路
陈燮的镜头
记录了女孩们求学的艰辛
也定格了知识给她们带来的快乐

2016年,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女童。

陈燮说
“我们都说把镜头对准人
我觉得应该是很敏锐地去抓住
这样的新闻
不断地大浪淘沙
它们真正就变成
很重要的历史内容
它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过程”

02 “春运母亲”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2010年1月30日
记者周科
在江西南昌火车站广场
拍下了一张直击人心的照片:
一位年轻母亲背上的巨大行囊
压弯了她的身躯
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
这张照片在网络上感动了不少人

她因此被称为“春运母亲”

“一次喧闹车站的陌生偶遇

到远隔数千里之外的重逢”

周科感慨

这些年自己带着相机
走过不少陌生城市

而这名曾在自己镜头里
出现的陌生人

却成了多年的牵挂

2024年2月2日,在越西县板桥镇桃园村,新华社记者周科(左二)与巴木玉布木一家共进晚餐。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1年后,2021年
记者周科再次见到了这位母亲
她叫巴木玉布木
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人
如今,她的家庭已经脱贫
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2021年1月22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如今,她的家庭已经脱贫,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巴木说

“这张照片记录了

14年前我春运时的瞬间

每当看到这幅画面

我就感到有一种力量

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镜头定格瞬间
方寸展现历史
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力量

最后一个故事
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有关
——张桂梅

03 “燃灯校长”

2007年10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登张桂梅专访《“我有一个梦想”》。

张桂梅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提到2007年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

‍17年前
一篇新闻报道
让“张桂梅”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我有一个梦想”——
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
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
这篇报道的作者
是记者林红梅
她和“燃灯校长”张桂梅的缘分
始于一条裤子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
张桂梅穿着一身平时的旧衣服
来到北京参会
一天早晨
她急急忙忙往会场里赶
一位女记者突然把她拉了过去
悄悄地对她说
“你摸摸你的裤子”
张桂梅一摸,脸羞得通红
她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那天散会后
张桂梅应约找这位女记者聊天
这位女记者正是林红梅
两人从傍晚聊到深夜
“我把想建一所免费女高的梦想告诉她
两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边哭边聊,边聊边哭
经过采访,林红梅写出这篇报道
张桂梅想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想
为社会广泛熟知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右)采访张桂梅。(龙军摄)

16年后
二人再次相见
林红梅写下手记
《时隔十六年 又见张桂梅》

《记者手记:时隔十六年 又见张桂梅》

在文章中写道
张桂梅拉着记者在长条凳上坐下
她的额头上仍鼓着包
如同记者16年前见到她时一样
被诊断为额骨骨瘤
大夫建议手术治疗,她拒绝了
“记者看着她的午餐:
土豆、黄瓜、茄子、米饭
看着她倒出止疼药和饭咽下
泪眼模糊”
看似平淡的叙事
却字字句句都是“心疼”

一名出色的记者
离不开一双敏锐的眼睛
和强大的共情能力
林红梅想得很简单
跟普通民众在一起
倾听他们的诉求
用一支笔为他们写点什么
解决点什么
就是带着这样质朴的愿望
写下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稿件

当然
我们很难用一篇或者几篇稿件
将无数记者的体悟
纤悉无遗地展现出来
除了上面看到的
摄影记者、文字记者之外
还有
视频记者、广播电视记者
全媒体记者、编辑
……

他们肩扛手提各式设备

站着、蹲着、趴着、卧着……

只为抓拍到

一张照片、一段视频



他们始终在路上

风尘仆仆,步履不停

只为抵达现场

打磨好报道中的每一处细节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
书写他们眼中的动人故事
记录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
记录沧海桑田
时空巨变


他们深知

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永远印刻在

忠诚、使命、奉献的

职业底色之上


今天
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
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
新闻工作者
致敬!



青春聚力,筑梦扬帆,为帮助困难青少年实现人生美好梦想,“云岭青春扬帆基金”公益活动本着自主自愿奉献爱心的原则,呼吁爱心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平稳有序、共同参与的公益氛围。扫描下方二维码,让我们一同助力云岭青少年启航美好人生!



云南青基会将对所筹善款专款专用,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结果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微信又改版啦!
现在不星标、不常读的公众号
推文封面会变成一张小小的缩略图
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动动你的手指给【云南共青团】加个星标吧~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啦~



▼识别图中二维码,云团团微信你值得拥有▼

编  辑丨胡   娜

制  图丨杨   旭

校  审杨进取

编  委丨金   树

来  源丨新华网、新华社、央视新闻

投稿邮箱丨qccynmtzx@163.com


云南共青团
云岭青年“三有”(有用、有料、有趣)干货聚集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