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军事将领戴安澜将军的夫人。
她小脚,不识字,长相一般。
她与戴安澜结婚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还是戴安澜给她取名叫王荷心。
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容颜苍老的她,以为是保姆,戴安澜却拉过来说:是我妻。
戴安澜牺牲,留下20万法币抚恤金,她一分不留,全部散尽。
01
王荷心于1907年出生在安徽无为的一个贫农家庭,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也不识字,她出生时连个名字也没有,荷心还是婚后戴安澜给取的。
尽管王荷心的父母都很勤劳,但是因为是佃农,加上家里兄妹众多,家里几口人连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满足,更何况读书。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父母从小就将她许配给了表亲戴家,与戴安澜订下了娃娃亲。
戴安澜虽然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但是因为是家里的男孩,受“重男轻女”思想的感染,父母抱着“砸锅卖铁”的决心将他送进了学堂。
自知读书不易的戴安澜,读书很刻苦,立志要学出个名堂,他一路从桐城的私塾读到安徽公学堂。
图|戴安澜
安徽公学在当时可以说是革命的摇篮,陈独秀等人也在安徽公学堂任教。戴安澜在这所学校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并立志投身于革命。
1924年,也就是戴安澜20岁这年,大革命的热潮席卷了南方,他的叔叔戴端甫因早年追随孙中山,并且还在孙中山组建的队伍中担任着官职,在叔叔的邀请下,戴安澜便到广东报考黄埔军校。
当时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戴安澜去应考,文化考核顺利过关,却因身体太瘦被淘汰。戴安澜便暂时在叔叔的革命军的队伍中养精蓄锐,为了考上黄埔军校,他加强身体锻炼,终于在到广州的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
一年后,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继而追随孙中山北伐,因为在军校成绩突出,在北伐军中他被任命为司令部副官连长。
22岁的戴安澜在革命队伍中成为年轻军官,风华才俊,前途无量。
原本是成家立业,现在业已立,成家更是顺理成章。
父亲得知戴安澜当了军官,托人叫戴安澜回家与王荷心成亲。
因为当时北伐在即,戴安澜又担任要职,没有时间回家完婚。叔叔戴端甫写信给戴安澜的父亲,让将王荷心送到广州与戴安澜完婚。
图|王荷心与戴安澜及女儿和儿子
就这样,王荷心带着大包小包,一双小脚,迈着小碎步,从乡下来到了广州。
1927年1月5日是戴安澜与王荷心结婚大喜的日子,戴安澜并没有因为自己现在当了军官,就嫌弃不识字还是小脚的王荷心,她反而同情的给她取名叫荷心,寓意如荷花一样清雅和善良。
王荷心将名字念了好多遍,她沉浸在有名字和被接纳的幸福中。
02
但这样的幸福没有持续多久,王荷心再次陷入了纠结。
王荷心向戴安澜坦露心声,她觉得自己不识字,长相也一般,配不上戴安澜。
戴安澜为了安慰她,答应教她认字。为了让王荷心学更多的文化,戴安澜还给她以未婚的名义报了一所女校。为了配得上有文化的丈夫,王荷心一边照顾戴安澜的生活,一边发奋读书。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王荷心便可以读书看报,甚至可以写信。
在戴安澜外出征战时,王荷心就给他写信,在信中她称丈夫为“亲爱的澜哥哥”,而戴安澜也称王荷心为“荷妹妹”。
在残酷血腥的战场上,戴安澜第一次收到王荷心浓情蜜意的信,倍感温馨,于是给她改名为“荷馨”,寓意不仅清雅,而且馨香四溢。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爱一个人就是成就一个人。
戴安澜的志向在定国安邦,而王荷心帮他料理后家里,她抚养儿女,照顾老人。
王荷心接连为戴安澜生下了四个子女,戴安澜分别给他们取名为:覆东、藩篱、靖东、澄东。寓意分别为:覆灭东洋,守护家园,平定东洋,清除外侵。
图|戴安澜与王荷心全家
戴安澜的拳拳报国之心在子女的名字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之后,戴安澜接连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枣阳之战和长沙保卫战,在每一次战役中,他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抗日战争中重要的徐州会战中,戴安澜不仅被授予陆军少将,还被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爱国将军。
不知有多少思春的富家小姐向戴安澜吐露过爱慕之情。
戴安澜的许多朋友来家里,看到还是小脚容颜苍老的王荷心,以为是保姆,戴安澜却拉过来说:是我妻。
朋友都觉得王荷心配不上戴安澜这位儒雅才俊,还建议他离婚。
那个时候,先头知识分子因为不满家庭的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或离婚的事例屡见不鲜。
面对外界的压力,王荷心怎能无动于衷。
图|要赴战场的戴安澜
戴安澜对王荷心与孩子都很好,戴安澜对她的好,在她这里都转化为愧疚。她觉得自己不能相伴丈夫左右,不能帮丈夫分忧,更不能在事业上帮助到他,她建议丈夫能找一位能陪伴左右的妻子。
戴安澜不仅拒绝了那些爱慕对象,也没有接受朋友的建议,更没有采纳王荷心的办法。
戴安澜虽然没那些不离不弃的酸话,但他却用行动证明了此生只与王荷心一人相伴到老。
王荷心被戴安澜的责任与担当打动,你既然不离,我便不弃的誓约在王荷心的心里暗暗生根。
03
1942年,戴安澜要率军奔赴缅甸远征,为了方便照顾妻儿和老母亲,他将妻儿和老母亲也接到了昆明。
他知道这次任务的艰险,出征前他抽空回去探望了妻儿和老母亲,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在大家与小家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大家,没想到这次的生离竟然会成为死别。
在一次与日军的交锋中,戴安澜率军突围时,遭遇日军的伏击,身负重伤而牺牲,牺牲时年仅38岁。
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毛泽东在延安写诗悼念他。
图|毛主席悼念戴安澜的诗
戴安澜的牺牲,对国家来说损失了一员抗日大将,对家庭来说失去了顶梁柱。
王荷心颤抖地接过丈夫留给她的绝命信,短短的八个字,全是家国:家国为念,纸短情长。
图|大家护送戴安澜将军遗骨回国
王荷心看完后泪如泉涌,四肢瘫软,她恨不能追随丈夫而去,但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儿子,未成年的儿女和老母亲,她强打着精神站了起来。
戴安澜牺牲,国家给了她二十万法币的抚恤金,她如果将这些钱存起来,能保证母子后半生的生活无忧。但是她并没有将这笔钱留作私用,而是捐出来办学。
戴安澜生前有一个办学的梦想,如果不是国家动荡,需要良将,他应该会选择办一所学校,做一个儒雅博学的教书先生。
为了圆戴安澜的办学梦,王荷心回到家乡,创办了一所中学,并取名“安澜”,就是为了纪念戴安澜。
虽然学校经历了多次迁移,王荷心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将它办了下来。
只有这样,她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感觉到戴安澜还活着。
有人看王荷心不仅拖着四个孩子,还带着老人不容易,建议她改嫁,王荷心都拒绝了。
当初戴安澜对她情深,此时她便对他义重。
她不仅一个人扛起了照顾孩子和赡养老人的责任,还延续着戴安澜的梦想。
1949年,大家都建议她撤离大陆,王荷心却说:戴安澜葬在哪里,我王荷心就在哪里。
王荷心在新中国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四个孩子也皆成国家栋梁。长子戴覆东为工程院院士,次子戴靖东为高校教授,三子戴澄东为工程师,小女儿戴藩篱继承父亲的志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戴安澜守护大家,她帮他守护小家。
1971年,64岁的王荷心走完了一生,临终时她叮嘱儿女,要与戴安澜合葬在一起。
生不能共床同裘,死亦能同穴而眠。
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岁月里,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情谊最珍贵。
王荷心与戴安澜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家国责任?
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