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扬帆风正劲 勇立潮头逐浪高
改革,是时代的强音,是发展的关键,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进取之路。
回望2024年,咸阳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九个聚力”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着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亮点纷呈:
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速,西安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落户咸阳高新区;
咸阳市《“三茶”统筹“三链”融合 “三化”提升 向供需两端发力 让咸阳茯茶“福”满天下》实践案例成功入选全国“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武功县《抢抓“互联网+”和“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入选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
泾阳县《“客货邮”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加码提速”》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淳化县《优政策 补链条 强宣传 做大做强“一碗荞面饸饹”》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
成绩,见证着咸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前行的轨迹;突破,激荡起咸阳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改革创新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我们企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兴平市下大力气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给了我们在这里不断扩大生产的底气和信心。”陕西润泽博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该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监测平台的监测点,还专门设立了联系办公室,并配有包联人员,方便及时快速解决企业诉求。
在咸阳,有一个共识深入人心,那就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是区域形象的“金名片”。
在全省首次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全市266个新建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审批347项,办结率70%。推行重点项目用地“上门服务、超前服务、主动服务、全程服务”模式,省、市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95%、90%,全市供应“标准地”30宗2538亩。
……
一项项改革措施,让营商环境成为咸阳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4年,我市围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破除制约咸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区多园、一个机构”管理模式、“党工委(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在各个开发区广泛推行,新创建2个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建设,在全省率先推出《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地方性法规,电子显示、中医药2个产业成功获批省级秦创原创新型产业聚集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人才兴咸”大会成功召开。制定《咸阳市“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评价服务办法》,开展“揭榜挂帅”,促进产权专利产业化,发布技术转化需求51个,达成合作意向43个。全省首家县域(礼泉)科创飞地在西安高新区挂牌成立,两市跨区通办高频事项380项。咸阳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跃升17位,提升至第104位。
民主法治改革梯次推进,高质量完成《咸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治理规定》《咸阳市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规定》立法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政协提案工作制度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工作方案》。
党建和纪检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累计建立“小个专”党建指导站101个,县市区“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深化,“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党组织体系逐步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9%。
……
一项项创新务实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打破了制约束缚、释放了发展效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咸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善作善成
推动改革工作落实落地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2024年,我市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改革试点工作纵深推进,改革活力持续释放。
在武功县城,从104省道驶向西北方向,不到10公里,一座绿树成荫的村落映入眼帘,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绿华村3个大字,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微风阵阵,白墙、黛瓦、影壁、花墙,山坡、古树、小径、菜畦,满眼尽是绿意,处处生机勃勃。
“以前村里道路尘土飞扬,垃圾乱扔,如今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住在村里很舒适。”提起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村民赵娟婷高兴地说。
这是我市着力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
2024年,咸阳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着力打造富有咸阳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3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在咸阳这片沃土上掀起热潮。
咸阳市扎实推动农村改革,土地二轮到期延包工作有序开展,土地承包合同签订8728户,累计申报认定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17个,全市“路长制”覆盖率达100%。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拓展,编制印发《咸阳市市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乾陵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袁家村跻身省级旅游度假区。
试点能否迈开步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我市注重加强改革创新、总结阶段性经验,通过试点不断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机制,为全面铺开蹚出新路子。
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持续深化,投资20亿元建设秦都职教中心新校区,在全省率先成立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陕工职院被认定为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成效明显,先后争取并投入中央预算内等各类资金656万元,经营面积1.7万亩,吸纳农村贫困群体用工量3万多个,带动项目区林农销售苗木创收100余万元。
长武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首批实现全域公交化目标。
三原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试点稳妥实施,挂牌出让土地3宗约53亩,出让年限30年。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已通过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6个、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3个。
……
盯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咸阳,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
惠企利民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2024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来说,改革红利就是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的提升。
对于年轻宝妈张丽娟来说,改革红利就是可以带孩子在家门口的彩虹桥口袋公园学习、健身、娱乐,体验多彩趣味活动。
对于家住统一广场附近的市民们来说,改革红利就是在家门口享用上“秦时明月 梦回咸阳”秦文化城市夜游文化大餐。
……
去年,咸阳市立足民生福祉,着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十大领域27个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取得实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全面完成,建成投用19所学校,改造提升12个老旧小区,完成894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改建户厕3.4万座,文化惠民演出1489场次,新增城镇就业4.82万人,新建美丽农村路254.5公里,绿化美化农村公路277公里等。
16项重点“小切口”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群众改革获得感加速提升,主城区新增停车位700余个、充电桩近2000个,安装“水暖炕”21.67万个。全面推动西安优质服务向咸阳延伸,实现咸阳一类客车(安装ETC)在西安绕城高速及机场高速公路的年费与西安同待遇。
围绕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运行调整公交线路5条,整合1条,优化6条,实现公交与地铁、高铁、班线等客运枢纽有效衔接和高效换乘。
秦都区创新设立园区政务服务驿站,构建“1+10+7+N”政务服务体系,“秦恳办”政务服务品牌入选全省营商环境突破年典型案例。
渭城区推行社区法律顾问“363”模式,打通基层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兴平市创新推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武功县探索“党建引领+社会自治”移风易俗改革,打造县级移风易俗示范镇(街道)2个、示范村(社区)36个、示范农户100户。
乾县推行“1002”+“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助推营商环境再提升。
礼泉县探索实施以法律咨询援助、司法鉴定为主的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大厅”,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法律服务。
泾阳县推行“以镇代村”集采药品模式,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买到常用的集采药品。
三原县创新形成食品安全核查处置“1886”工作模式。
永寿县探索“森林+”产业多元融合新路径。
彬州市创新推行“企业开办”一张表单、企业“1+N套餐式”等改革服务,让企业注销更畅通。
长武县探索实践“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五化”模式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旬邑县创新探索“四个三”模式,推动非遗赓续发展。
淳化县创新推出“项目管家”微信小程序,为115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配备专职服务管家。
一项项改革举措,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一个个改革成果,强了信心、聚了人心、暖了民心。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站在新起点,我市将突出改革重点,注重改革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提速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数字经济,强化系统集成,推动各领域改革一体实施、高效落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赋能增力。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袁森/文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