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向海天地宽 青岛奋楫筑梦蓝 | 特别报道

政务   2024-11-22 14:00   北京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殷殷嘱托,激励着青岛奋力写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青岛气象部门奋楫扬帆,步伐铿锵——聚焦“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高位推动强化部署,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落子谋全局 勠力显真章


崂山沿麓、黄海之滨的青岛,湾岬交错,山海相拥。然而,复杂天气频扰,小气候特征显著,增加了天气预报难度。


善破局者,必先谋全局。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到《加快推进青岛气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青岛未设气象机构的3个区政府建立气象工作机制,再到确定持续深化新一轮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共建和市气象局一体化发展,签署新一轮部市合作协议,合力推进青岛气象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把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统筹部署,为青岛气象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路线图”已定,青岛市气象局健全与重点行业部门气象服务工作联合部署、联合行动、联合服务机制,凝聚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分别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减灾委员会印发《青岛市防汛防台风临灾预警“叫应”规定》《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方案》,建立联合防范应对机制;与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将气象科普进一步融入校园;联合市农业农村、海洋发展部门印发《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智慧气象赋能农业生产行动;联合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签订《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为气候健康风险提供评估依据;与市财政局、中共青岛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联合印发《青岛市“气象×金融”服务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联合开展果树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


青岛市政协少儿气象科普基地 辛立世供图


“联”出活力,更要“建”出实效。目前,市气象局已与应急管理、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运行保障、安全监管等联动。建立“气象-海事-引航-港口”多方联动工作关系,近三年,累计为青岛港口多争取413小时通航窗口期,增加生产收益达4000余万元。城市供热气象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省供热成本约5000万元。


科技强驱动 服务全链通


据统计,今年以来青岛共经历18次暴雨过程,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多43%。如何有力有效应对,服务保障群众安全?“向科技创新要动力。”青岛气象部门给出了答案——


基于国省一体化信息平台“天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和“鲁智”一体化设计框架,建设“青岛观象问天”系统,采取“云+端”组件化架构,充分引进、复用、吸收国省市气象科技成果,立足青岛滨海大城市气象业务特点和需求,形成覆盖监测、预报、服务的组件式、一体化市级应用。


监控青岛市多源观测组网设备状态的“心跳线” 青岛市气象局供图


全市各类地面自动气象站达198个,平均站间距7.55千米。在原有天气雷达、北斗探空系统、风廓线雷达、极轨卫星接收站的基础上,新建1个毫米波测云雷达和1个激光测风雷达,完善高空探测系统的北斗升级改造;建有4套 GNSS/MET水汽探测系统和3个海洋气象浮标站。


研发青岛地区高分辨率智能网格预报产品,预报预警产品由5公里精细到1公里,24小时内精细到0.1公里,各类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53.7分钟,暴雨预警提前量达103.1分钟,暴雨、强对流、大风等预警命中率达100%……


6月29日至7月8日,一场长达十天的降水导致青岛部分路段出现积水,给轨道交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市气象局先后三次派预报员赴青岛地铁线网运营管理与指挥中心驻场,提供现场保障。


随着雨势发展,驻场预报员第一时间通报降水实况、天气变化趋势、预计影响时间等信息,为地铁调度指挥提供支撑。在驻场气象服务保障下,地铁调度工作准备充分、应对有力,强降水并未对地铁运行造成明显影响。


快速响应的背后,是青岛气象部门针对大风、暴雨、雷电等关键性影响天气,建立基于地下、地上轨道、站点的综合风险等级阈值指标,实现风险实时研判,实时应用于地铁运行调度,实现气象服务平台插件式应用。

这仅仅是气象工作融入防灾减灾救灾全链条的一个缩影。

在大型油气储存基地现场安装气象监测设备,数据可实时传入雷电综合预警服务系统 张源源供图


青岛市气象局聚焦城市排涝、库河安澜、海洋经济“三个重点”,准确把握动态调整预报重点、动态调整递进式决策时间轴、动态开展预警和“叫应”“三个动态”。建立完善覆盖“灾前-临灾-灾中-灾后”高影响天气防御全链条的气象服务流程,明确灾害性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并指导县级预报人员发布精细到镇街的预报预警信息。滚动发布天气实况和预报,针对高级别预警,10分钟内开展分级“叫应”,实现政府、部门应急责任人预警信息“点对点”全覆盖。开发“青岛观象问天”小程序,方便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和防汛责任人实时掌握天气情况,通过“决策直通车”和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平台,为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管理局提供实时直观的实况和预报预警信息。


牢记殷殷嘱托,矢志接续奋斗。青岛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琪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及业务、服务、管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作出气象新贡献。


辨四海 知风雨


青岛港畔,桥吊林立。一座因海而兴的滨海城市,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是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然而,青岛一年平均97.2天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气象部门以创新之钥,解发展之问,向着“深蓝”持续纵深挺进。


海雾无声无息,常影响航线的正常运行及航运安全。对此,市气象局研发长时效网格预报算法,以海雾提取预报为着眼点,每天输出两个起报时次产品,预报时效达240小时,间隔最短3小时,为有效利用低能见度天气影响的短暂间歇,保障船舶的快速离港与靠岸作业提供支持。


而大风浪会让船产生剧烈的摇摆,影响船舶的稳性、浮性和船体的强度。青岛气象部门研发基于模式漏报的沿海大风客观预报系统,覆盖21个站点,提供72小时逐3小时预报。与此同时,构建山东半岛雷暴大风随机森林模型,并代入 CMA-MESO(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模式预报数据,实现山东半岛近400个气象站未来48小时逐小时雷暴大风潜势预报,助力相关部门有力应对每一次大风天气。


近海通航气象服务平台 青岛市气象局供图


每年4月到9月,是青岛的强对流天气多发期。市气象局坚持锻造科技攻关“硬实力”,利用青岛双偏振天气雷达和风暴追踪外推技术,开发强对流临近预报服务产品,标识风暴位置并预测未来2小时移动路径,便于相关部门提前了解影响海域、航道或港区的具体范围和时间。


从技术到产品,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气象科技成果支撑预报水平提升,海上大雾、大风预警提前量年度增长10%,真正做到了让新技术“研有所用”。


5月22日至25日,青岛海区连续出现不同程度大雾和冷空气大风。然而海区包含港口、临港工业、旅游、增殖养护、农渔业等功能划分,对灾害性天气的响应能力和应对措施有所不同:帆船体育赛事的进程正在等待气象信息来最终确定;几十艘应急浒苔打捞船队等待气象信息确定打捞时间和地点……


青岛气象部门融合海运港口调度数据,综合研判经济功能区、作业时段、海上设施抗灾能力,开展海上灾害性天气的靶向分批次发布和解除预警服务,提前7天、3天、1天、12小时递进式发布重点影响海域逐时预报,及时、准确预测大风、大雾窗口期,利用多源监测数据捕捉了一个大风减弱和两个能见度短暂转好的窗口期,大风、大雾预警提前量分别达670分钟、90分钟,保证青岛港、董家口港等航运及近海养殖、浒苔打捞船舶及时出港,保障各航线及时通行、帆船比赛顺利进行。


气象港口海事综合服务一张图 任兆鹏供图 


安全高效背后的“强大引擎”,是青岛气象部门大力推动精细化海区预报预警业务的落地,改变以往“一刀切”式全海区一致的天气预报预警,摒弃“大而全”的全海域统一禁航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海上作业时长和经济效益。据悉,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64亿吨,同比增长5.8%,引航站共引领各类船舶25766艘次,引航艘次再创历史新高。


从近海到远洋探索,青岛还在不断创新突破,在青岛市政府2019年建立大雾天气国际邮轮通关沟通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与海事、引航、港口、邮轮等部门的合作,气象部门全力打造贯穿青岛的“港口-引航-导航”全链条气象服务。


涛声阵阵,未来可期。青岛气象部门将加快步伐迈向深蓝、远海,继续奋力书写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护粮安 绘“丰”景


在崂山万里江茶园、胶州市绿村生态园、城阳区少山社区等建设6个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建立15种特色作物气象指标库,茶叶、果树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赔付农户570余万元……近年来,青岛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全环节,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全力守护“齐鲁粮仓”,充实“菜篮子”“果盘子”。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对奠定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青岛气象部门优化供给,让专业优势成为丰产“加分项”——


2024年3月,和市农技中心专家在即墨区蓝村现场查看小麦苗情 青岛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供图


在播种前,及时对接需求,“量身定制”中、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产品,提供最佳播种期建议,避免出现因早播或晚播导致的种子浪费和作物生长受阻等问题;生长过程中,精细化的天气预报让农户提前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知天而作”;麦收期,每日发布7天滚动天气预报,联合市农业农村部门适时开展“2+N”线上视频天气会商,及时通报小麦收获进度,遇高影响天气过程适时加密会商频次,确保成熟地块应收尽收、适收快收。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源于气象科技的加持,青岛气象部门不断推进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优化建设和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的小气候观测站试点建设。实时汇集农业气象要素实况、预报信息、作物苗情、灾情、病虫情、墒情等农情数据,以及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等多元数据,实现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推动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开发,建立大田作物、设施作物等主要农事活动、生育期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库,让农户“慧”耕作。


山海平原相间的地域多样性,决定了青岛农业发展的多样性,形成了“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点。


聚焦生机勃发的特色农业与产业,寻找资源优势,青岛气象部门建立了全市主要作物及崂山茶、黄岛蓝莓、少山红杏、即墨刺参等15种特色作物的气象指标库。建成黄岛蓝莓、崂山茶叶、大泽山葡萄、少山红杏、胶州大白菜、莱西秋月梨等6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其中,黄岛蓝莓被山东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授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的“趋利”功能释放出更多“红利”。


黄岛蓝莓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供图


而越来越完善的农业气象保险,更让广大农业生产者吃上了“定心丸”,气象服务的“避害”作用更加凸显——


与市智慧乡村发展服务中心合作,将农业气象数据接入青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青农云脑”、市智能农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为农险服务装上“智慧芯”;


组建市县两级一体化农业保险气象技术服务团队,与4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6个保险机构建立农险气象工作群组,联合多部门建立“农业气象+保险”工作机制;


协助3家保险公司优化特色果树气象指数保险专项方案,明确干旱、暴雨等6种灾害气象指数,同时助力青岛市首个政策性渔业保险落地,明确大风、高温2个灾害气象指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青岛气象部门将继续扛稳重任,让“青岛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2024年11月22日《中国气象报》四版



作者:于桐 刘欢 丁继武 郎嘉河 郝燕 时晓曚 邵志男 毕玮 任兆鹏  刘倩 宋琳 赵云辉

编辑:刘倩 丁茜 丁继武

发布:黄婧怡

审核:崔国辉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