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土特产”文章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 气象赋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政务   2024-11-15 11:13   北京  


放眼金秋沃野,稻菽飘香。

远望四方形“海洋牧场”,碧波荡漾。

我国地广物丰、资源禀赋区域差异较大,充分认识和挖掘地区优势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何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挖掘各地天气气候优势资源?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高位推动,大力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网络,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气象智慧。

把稳方向盘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国务院出台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也要求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气象部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将“三农”气象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聚焦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等深化合作,并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广泛调研,共同探索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发展之路。2023年,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明确要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供给能力和精细化水平;同年,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中国气象局还通过在河北省巨鹿县等地建设气象服务保障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试点,深入挖掘“气象数据要素×”内在价值,发挥精细化气象服务趋利避害作用;部署开展气象科技小院建设工作,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广东省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海洋牧场海威2号 摄影:黄燕睇

各地气象部门紧跟部署,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将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作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省级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对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作出部署,同时加强与地方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互动联动,如山东省、辽宁省气象局联合两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将全力保障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减损增收;广东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精细化预报服务平台,开展分品种、分生育期、分灾种的伴随式气象服务。

各地气象部门还持续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一中心一策”能力提升行动,建立“线下评估+线上考核”综合评估管理机制,推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137个,国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以点带面、由点及面的良好发展格局。

做好转化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已建设“气象+高标准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总面积达3620亩。在示范区内,农户可通过手机查看农田土壤墒情、气温、株高、植被指数等实时数据,以便采取相应节水措施。目前,该区域内玉米亩均节水90立方米,增产约400斤,气象贡献率达25%。

这只是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以科技创新赋能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之一。

在陕西,气象部门开展苹果花期冻害风险预估技术研究,构建苹果花期冻害定量化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准确率达83%。

在重庆,气象部门聚焦做好锈病早期预警,建立图像与光谱结合的花椒锈病监测预警模型,助力“小花椒”种出“大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的甘蔗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 摄影:王畅

在广西,气象部门开展甘蔗糖分及适宜开榨期预测服务,为糖企砍收期定价和开榨时间决策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至2024年榨季,气象部门成功预报甘蔗最佳砍收期,使甘蔗糖分增加约1%,助企业每亩增收280元。


在新疆,气象部门应用遥感、智能网格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棉花种植气象服务覆盖面拓展至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7.2%。


在青海,气象部门开发数算一体的特色作物(牧草)智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为全省万余个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基于位置、场景、作物特性的定制式服务。


气象部门还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创新团队,点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引擎”。如,河北组建设施农业、石家庄生态与农业气象、黄骅冬枣等6个创新工作室;河南成立9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团队和5个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人才队伍成长。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特色农业气象技术支撑体系日渐完善,现已涵盖120余项行业、地方、团体标准以及技术规范、适用技术、专利成果等;精准预报预警水平进一步提升,面向全国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重点生产区域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进一步加密;围绕设施农业、养殖业、种植业等诸多领域的气象科技小院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气象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新增中高级技术人才近百人。


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将精细化气象服务落地为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气象部门锚定目标、持续发力——


打造服务“品牌”,产生规模化效益——天津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着力打造小站稻专属气象服务品牌“天知稻”,并推出全国首个稻谷气候品质保险服务,助力稻谷、成米每斤增收0.5元至1元;江西气象部门强化以柑橘为代表的特色作物全产业链服务,将服务链拓展至销售、物流等环节,聚焦“柑橘特色服务有品牌”,发展脐橙最早采摘期预报、柑橘特色展会服务等。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助力趋利避害——湖南气象部门于 2021年、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期间提出推迟采收的应对建议,助力茶籽含油率提升10%至18%,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2023年6月,全国枸杞主产区出现持续高温,枸杞气象服务中心指导宁夏、甘肃等地提前6天至7天发布影响评估产品,建议农户通过灌水、提前采摘等方式,应对高温天气,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2024年3月26日,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滩龙桥村的基隆坞茶场内,采茶工穿梭在茶垄间采摘今年首批春茶。摄影:吴拯


推动“气象×金融”工作,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2024年,福建气象部门深化“气象+保险”合作,助力为参保台风指数保险的471户养殖户提供台风“格美”理赔金额3127.28万元;湖北气象部门开展小龙虾养殖气象服务,助力潜江虾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推出河蟹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保险公司2022年6月至8月为1.1万户蟹农减少经济损失3600万元;自2021年以来,浙江气象部门依托茶叶气象服务中心,为9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智慧茶叶气象服务,推进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助力当地茶农人均增收9960元。


经评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平均贡献率高达10.2%,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达94.4分。


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气象部门将继续把产业振兴气象服务保障作为气象服务“三农”的着力点,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气象为农服务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作者:王畅

编辑:叶奕宏 张宏伟 林禹彤 王素琴

发布:刘佳

审核:段昊书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