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牵引,服务教育“双减”!上海市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模式创新推动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发展

政务   2024-11-19 09:11   北京  


10月24日,在全国气象科学实验暨校园气象课件展演汇演活动和第十三届全国气象科普优秀作品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气象部门联合全市16个区80所中小学校的教育力量,宣布成立覆盖全市的“上海市气象教育学校联盟”,标志着上海在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方面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成为青少年探索科学世界、启迪智慧之光的独特窗口,形成了“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的创新模式。

科普教育的缘起与初心

这一切的起点,源于气象部门一系列气象科普政策的相关要求和对青少年教育的深切关注。特别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为气象科普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求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养,这不仅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科普、教育等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引领下,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落地实施,上海市气象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气象领域的专业优势,将气象科普教育深度融入中小学校园,以此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大力提升他们的气象科学素养,从而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上海模式”。

法治化保障:为科普教育保驾护航

作为全市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导者,上海市气象局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和社会责任,会同上海市气象学会发挥气象部门科技型专业优势,创新推动气象科普教育法治化建设。

一方面,积极推动将气象科普纳入地方法规,起草《上海市气象条例》时,在广泛征求教育、科技部门以及社团、企业等各方意见基础上,突出了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明确“本市鼓励学校开展气象科普教育,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学技术社团合作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教育部门加强指导。”该条例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

另一方面,出台校园气象科普部门规章,印发《关于加强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聚焦中小学校园和青少年群体,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全局科普资源,推动气象部门科普社会大课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的有机衔接,培育具备气象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气象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等,使上海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的政策支撑更加完善和具体。

专业化支撑:打造科普教育的坚实后盾

为支持校园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市、区两级气象部门在开展气象观测站点规划和建设时,优先考虑符合建设标准和建设条件的中小学校,通过校园气象观测站建设支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目前全市已有100余所学校建立了校园气象观测站,为学生开展气象及跨学科科学探究提供宝贵的专业设备设施和气象数据要素。

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气象部门所拥有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校外气象探究实践基地。例如上海气象博物馆、浦东新区气象防灾减灾体验馆以及宝山区、嘉定区等气象科普馆,通过与学校建立“馆校合作机制”,让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气象研学的科技大课堂。

上海市气象部门着力组建气象科普团队,牵头成立由市气象学会33家会员单位74人组成的上海市气象科普专家团队,为中小学校编制气象校本课程、开展气象教学和主题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和科学把关;发布14个细分领域、79项“气象科普课程菜单”,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菜单”式“点单”服务,“专家团队”根据各学校不同需求“烹饪”气象科普“美味佳肴”,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气象科普和气象科创“养分”。

品牌化赛事:搭建气象科学探索的舞台

2022—2024年,上海市气象局以“研智慧气象启科学梦想”为主题,联合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等青少年科普教育权威部门和机构,成功举办两届“上海市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大赛”。大赛包含气象知识竞赛、气象主播秀、气象科创与科学考察等多个项目,吸引全市900余所中小学校的7.5万余人次学生参与,促进气象科普与教育资源的精准对接,为全市中小学校学生成功搭建探究科学和展示探究成果的气象舞台。

今年5月,上海市第二届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大赛终评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2023年,在上海市气象局指导下,上海市气象学会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联合举办“气象科普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受到学生和学校的热烈欢迎,吸引全市182所学校参与,共收到1600余幅作品。将艺术与气象科技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以艺术形式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的创新举措,受到媒体广泛宣传,新华网客户端单篇报道点击量超过83万。

由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举办的“青少年‘碳’究环保创意项目征集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共收到近3000份作品申报。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科学创新能力,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增强了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此活动还为中国气象学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多项优秀作品。

此外,上海市气象部门积极融入“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39届起,上海市气象局获批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联合主办单位,成为加入这一赛事组委会的首家气象部门。上海市气象学会自2022年第37届起,连续三年设立并评选“青少年气象创新专项奖”。通过融入全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强的省级青少年科创赛事,使上海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向“青少年气象科创人才培育”跃升。

社会化格局:形成科普教育的强大合力

上海市气象部门依托中小学集团化、区域化办学优势,有效整合上海各区气象教育学校资源,创建“上海市气象教育学校联盟”,引导和促进各学校气象跨学科教学经验相互借鉴、气象科技辅导师资相互共享,气象探究实践、主题节日、竞赛活动共同组织开展,从而更好激发气象教育热情、扩大气象教育影响、提升气象科普教育成效。该联盟在2023年于闵行区七宝中学等5所学校成功试点后,2024年已完成在上海全市推广,实现16个区全面覆盖,联盟学校达到80所,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气象科学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在上海市气象局支持和指导下,上海市气象学会联合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签订“青少年气象科创人才培育共建协议”,同时吸纳全市气象教育特色学校等18家单位加入,创建全国首个“气象科普科创核心学校共同体”。在气象部门和复旦大学高层次专家指导支撑下,共同打造气象科普科创优质师资队伍,构建有品质、有体系的中小学气象课程资源库,探索“大中小”气象学科贯通培育模式,为培育“上海青少年气象科创人才”迈出坚实步伐。

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的创新发展得到了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专项资助,“青少年气象科创人才培育”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普基金会、上海长望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益机构和企业的“定向捐赠”经费支持。

2023年5月,青少年气象科创人才培育共建协议签订 图片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解放日报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持续跟踪报道。上海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正逐步形成多方共同支持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大格局。

科普教育的意义深远

在推动气象科普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气象科普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学生的热情与支持。许多中小学校主动寻求与气象部门合作,共同开发气象科普课程,开展气象科普讲座、气象科创培育、气象主题科技节以及气象研学等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活动。

今年10月,上海市青少年气象科普科创成果展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对于参与气象科普教育的青少年来说,这段经历同样意义非凡。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大赛的获奖学生表示,通过气象科学探究,不仅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气象知识,更培养了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习惯和能力,也被气象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更加坚定了投身科学事业的梦想。

科技创新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而气象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其普及和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气象科学普及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传递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气象领域,有许多高精尖的科学成果和技术需要被公众所了解,而这些知识往往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火种,他们可以带动一个家庭,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科学普及力量。

未来,上海市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学会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中不断巩固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成果,大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会同中小学校共同培育愿意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共同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科创中国建设贡献上海气象力量。



作者:李保清 卞娟娟
编辑:张嘉赫 苗艳丽
发布:刘佳
审核:段昊书

中国气象局
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运维,具有国家新闻出版资质;原创内容版权归中国气象报社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