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基于曾奇峰老师往期直播内容整理,为方便用户阅读,保留了曾老师回复的大部分内容,文字整理为Stella。
对孩子要不要延迟满足?
曾奇峰:我在生活中碰到过一些人,他们自己有什么需要的时候,从来不延迟满足;但是在他们的孩子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比如想要什么玩具、想吃什么的时候,他们开始要孩子延迟满足。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如果你这一点自制能力都没有,以后怎么过呢?我看了之后,会觉得非常生气。因为孩子的自我功能要弱一点,当大人自己都不能做一个延迟满足的表率时,为什么要求孩子这样做?我在很多事情上,是没有能力延迟满足的,除非是没有办法。被动地延迟满足,我可以忍受。但在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情况下,我不倾向于对自己的需要延迟满足。我尤其不愿意看到,有些家长故意用延迟满足的方式来训练孩子,我觉得这会给孩子留下创伤。如果想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能够忍受自己的欲望不被满足的人,那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是被别人强加的,我觉得这是对这个人的虐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总是被这样延迟满足,甚至是不满足,那么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内化这种要求,让自己的所有愿望都延迟。如果把延迟满足推到极端,是这一辈子需要压抑自己的愿望,为了下辈子能够充分满足。有一部分人会相信这种说法,所以他们一辈子就乖乖地过着苦日子,没有任何冲突;但另一些人会觉得这是欺骗,因为我们不知道有没有来生,我们能拥有和把控的就是这一辈子,为什么要把这辈子的快乐压制住,延迟到下辈子来满足呢?这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我也只是提供一种思考方式。我已经成年很久了,父母还要管我用什么头像、发什么朋友圈、买什么东西。对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如何跟他们更好地相处?一是,我们需要对“父母不管自己”这种愿望死心,因为要他们不管自己的孩子,这个难度太大了。巧妙的地方是,对这种愿望死心,我们自己马上就改变了,而且他们可能也会改变。父母每管你一次,你都反抗一次,这就会形成一个让双方都成瘾的“我控制你反抗”的模式,双方就会越来越有劲。但如果你对“父母不管自己”的愿望死心,他一控制你没反应,他一控制你没反应,那他就对控制你没兴趣了。如果你对“父母不管自己”的愿望死心,你就不会想要改变他们,这也会让你省一大部分力气,让你有充分的自由投入到人生其他地方去。我们要让自己能够在某种干扰下,该干什么干什么,学习一点“阳奉阴违”。比如我可能表面有一点反应,但内心波澜不惊;比如发朋友圈,我觉得爸爸妈妈肯定会有剧烈反应,可以想办法屏蔽他们。在明知道会引起父母反应的情况下,还那样做,那就是在挑衅,这肯定会让双方搅到一起。而我认为,只要是和父母在争吵、在对抗,就表示和他们边界不清,没有完全分化。从潜意识来看,问这个问题的人,你是有能力做到左耳进右耳出的,但你这样做了之后会内疚,因为如此一来,你就太没把他们当回事儿了。所以,你需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好心情,来作为给他们的礼物。比如你的父母说了你之后,听他们的肯定不行,因为你会有自己还没长大的屈辱感;但不听他们的,你的情绪又会有很大的波动。在他们的“管理”下,完全没有情绪波动的话,你会有更大的内疚感。所以,我们需要牺牲一部分情绪,包括“顶嘴发脾气”这样的坏情绪。当我们这样想了之后,以后哪怕是再跟他们顶着干,风景也完全不一样,因为背后的动力变了。但是你需要设定时间和程度。比如他们一天管你10次,每一次你都让自己有2分程度的波动,持续2分钟的时间,这就作为给他们的礼物,作为孝顺的一种“代价”。在这个程度和时间之外,你该干嘛干嘛。如果有一个心理医生教你一种方法,让你对他们的“管理”完全没有反应,你可能会吃更大的亏。因为这种对他们完全的忽略,会导致隐性的自我攻击。所以,在意识层面付出一点代价,是非常智慧的做法。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怎么“表达”潜意识?
曾奇峰:人类了解自己潜意识的途径,我可以列举几个:
为什么我在这里有个口误,这都是受背后的潜意识支配的。通过疾病。有一些疾病是心身疾病,比如高血压、神经性皮炎、胃溃疡等等。有人认为,癌症本质上都是一种心身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很大。精神分析是一门外语,它可以识别一个人身体上的表现:身体到底在言说什么。心身疾病的定义是心理因素在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梦。弗洛伊德认为:理解一个人的潜意识,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梦。通过“事与愿违”。曾氏名言之一:精神分析是一门专门研究“为什么一个人会事与愿违”的学问。比如说,我希望有钱,但是为什么我总是没钱呢?是因为我潜意识做了很多事情让我没钱,虽然意识让我做了很多事去赚钱。一旦我们通过精神分析知道了潜意识是如何“搞鬼”的,这种“搞鬼”就会减弱。
————— ☆ 阅 读 推 荐 ☆ —————
和咨询师分开的第103天,我还是忘不掉她。
那些未被言说的,藏着你不知道的真相
倒计时!婴儿观察训练模块最后5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