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一. 吸附性
土壤的吸附性能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土壤胶体包括无机胶体(如黏土矿物和铁、铝、硅等水合氧化物)、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及少量的生物活动产生的有机物)、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粒带有电荷,分散在水中时界面上产生双电层等性能,使其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和无机污染物(如Hg2+ 、Pb2+、Cu2+、Cd2+等重金属离子)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pH<4.5:极强酸性土,
pH4.5~5.5:强酸性土,
pH 5.6~6.0:酸性土,
pH 6.1~6.5:弱酸性土,
pH 6.6~7.0:中性土,
pH 7.1~7.5:弱碱性土,
pH 7.6~8.5:碱性土,
pH 8. 6~9.5:强碱性土,
pH>9.5:极强碱性土。
根据氢离子的存在形式,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类。
活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反映的酸度,通常用pH表示。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交换氢离子和铝离子经离子交换作用后所产生的酸度。如土壤中施入中性钾肥(KCI)后,溶液中的钾离子与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和铝离子发生交换反应,产生盐酸和三氯化铝。土壤潜性酸度常用100g烘干土壤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表示。
土壤碱度主要来自土壤中钙、镁、钠、钾的重碳酸盐、碳酸盐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水解作用。
三. 氧化还原性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土壤中的游离氧和高价金属离子、硝酸根等是主要的氧化剂,土壤有机质及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分解产物和低价金属离子是主要的还原剂。
土壤环境的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表现出来,故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因为土壤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组成十分复杂,计算Eh很困难,所以主要用实测的氧化还原电位衡量。通常当Eh> 300 mV时,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化状态;当Eh<300 mV时,还原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还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