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水中有机污染综合指标详解与关系讨论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强酸(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当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时,水中有机物几乎可以全部(90%一95%)被氧化。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但只能反映能被氧化的有机物污染,不能反映多环芳烃、PCBs、二噁英类等的污染状况。COD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可由于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的不同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因此,化学需氧量亦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对于污水,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测得的值称为化学需氧量。国外也有用高锰酸钾、臭氧、羟基作氧化剂的方法体系。如果使用,必须与重铬酸钾法做对照实验,做出相关系数,以重铬酸钾法上报监测数据。【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因此,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地表水体受有机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我国规定了环境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的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亦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由于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应用于工业废水),更符合于客观实际。为了避免Cr(VI)的二次污染,日本、德国等也用高锰酸盐作为氧化剂测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但其相应的排放标准也偏严。【生化需氧量】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类有机物。当其污染水域后,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这样的污染事故在我国时有发生。水体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一一测定其成分。人们常常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来间接测定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即属于这类的重要指标之一。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与接种法,日本1990年颁布了微生物电极法(JISK3602一1990),其中使用了微生物膜传感器,每次测定仅需20min。我国也研制出以微生物电极为核心的相关快速BOD测定仪,其方法已通过多家实验室验证,实际水样测定及与标准稀释法对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样,采集时应充满并密封于瓶中,在0~4℃进行保存。一般应在6h内进行分析。若需要远距离转运,在任何情况下,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4h。注:化学需氧量COD值一般高于生化需氧量BOD5值,其间的差值能够大概反映污水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对于污染物成分相对固定的污水来说,COD与BOD5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互相推算。加上COD的测定所用时间较少,按回流2h的国家标准方法来化验,从取样到出结果,只需要3~ 4h,而测定BOD5值却需要5d时间,因此在实际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常利用COD作为控制指标。
【总有机碳(TOC)】
总有机碳(TOC)指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有机物的含碳量(以质量浓度表示),是以含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总碳(TC)指水中存在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元素碳的总含量。无机碳(IC)指水中存在的元素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化物、氰酸盐、氰化物和硫氰酸盐的含碳量。可吹扫有机碳(POC)是指在方法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是指在方法规定条件下水中不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总有机碳(TOC)的测定一般采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常被用来测定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注: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有两类,一类是以与水中有机物量相当的需氧量(O2)表示的指标,如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需氧量TOD等;另一类是以碳(c)表示的指标,如总有机碳TOC。对于同一种污水来讲,这几种指标的数值一般是不同的,按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为TOD>COD>BOD5>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