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诞辰162周年|一位梦境的音乐画家

文摘   2024-08-22 14:00   浙江  
8月22日
德彪西诞辰162周年
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
德彪西:梦境的音乐画家
文字 · 声音:书杰

完整音频·点击收听 ↓

上图扫码 - 解锁德彪西

朦胧,神秘,精致,幻想——这是对德彪西音乐的概括。
 
德彪西,一位法国作曲家,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大师。德彪西在法国音乐中的地位,正如贝多芬在德国音乐,威尔第在意大利音乐中的地位一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德彪西。

01.
印象主义音乐
 
说到印象主义音乐,我们还是再来详细阐述一下。
 
“印象主义”是来自于绘画艺术领域的一个流派,而印象主义音乐则出现在印象派绘画之后,它是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影下而形成的。
 
印象主义的绘画,我们之前在导论课已经讲到过,画家走出画室,来到大自然中,去描绘自然景色的瞬间印象,通过色彩的变换给人营造朦胧而飘忽不定的艺术幻觉。比如1874年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雾气迷蒙的海面上,大海、天空、太阳和远处的朦胧的日出,构成了一幅印象派画卷。

 


而象征主义文学呢?则是提倡用扑朔迷离、模棱两可的特色语言来象征或暗示主题,从而揭示真实世界的本质。象征主义文学营造的是朦胧、隐晦而静谧的艺术气氛,展现自我内心的梦幻之感。
 
那么,印象主义音乐其实是兼顾着印象派绘画与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特点的,通过音乐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带给人的瞬间感受,同时,又通过隐晦、神秘、暗喻的手法,开辟出一个似是而非、梦幻仙境的音乐世界。
 
德彪西的音乐,正是具有着这样的特征。他用不同的音色东涂西抹,拼凑出一幅朦胧的音乐画卷,同时用音符无拘无束地制造或暗示某种情绪或形象。
 
正如我们在开头所说,德彪西的音乐特征是朦胧、神秘、精致、幻想。他的作品就像一个绚烂多彩的万花筒、一个漂浮云彩的梦、一个雅致清澈的幻象,模糊不清,若隐若现。
 
所以往往我们听德彪西,都能得到些许的治愈,治愈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治愈心中的苦闷与惆怅。这也正是德彪西的魅力所在。相信,我们通过对德彪西的讲解,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爱上德彪西。
 
接下来,我们还是德彪西的生平故事做一个介绍。


02.
音乐的求学


1862年,德彪西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的一个农民世家。他的祖父是一个贩酒商,后来成为一名木匠。他的父亲曾在海军当步兵七年,后来与裁缝妻子定居在圣日耳曼昂莱,开了一家瓷器店。
 
可以说,家庭的环境并没有给德彪西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但德彪西从小就热爱音乐,幼年就显露出音乐的才能。他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在校的12年,他受过当时一流教师的指导。他的作曲课、音乐理论及和声课、钢琴课、风琴课、声乐课的老师,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音乐家。
 


03.
特立独行
 
德彪西的钢琴弹的非常出色,他是一个看谱就能知音的学生。但同时,他也是一叛逆者,经常对老师的理论进行挑战,他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创新的强烈愿望。从那时起,德彪西就显露出大胆革新的性格特征,这也成为其日后开创印象派音乐的一个先决条件。
 
进入80年代的头三年,德彪西来到俄国打工,他被聘为柴可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的钢琴师。期间,他随梅克夫人一家多次来到意大利、奥地利等地旅游,接触到了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在俄国期间,德彪西还深入研究了柴可夫斯基、鲍罗丁和穆索尔斯基的作品。特别是莫索尔斯基,他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对年轻的德彪西产生了影响。
 
1884年,德彪西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因康塔塔《浪子》拿到了罗马大奖,获得奖学金前往法兰西学院留学四年,他的创作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
 
1885年-1887年,德彪西是在意大利罗马度过的。1888年,他还没有完成罗马的学业,就离开那里,到德国拜罗伊特参加音乐节。他在那里听到了瓦格纳的歌剧,深受震撼。
 
1889年,德彪西回到了巴黎。那一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德彪西听到了爪哇甘美朗的演奏,对十二平均律和五声调式印象深刻。这些异国的情调,都成为了日后德彪西创作的源泉。

上图扫码 - 解锁德彪西


04.
遇见马拉美,创作走向成熟
 
1890年开始,德彪西结识了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和马拉美。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德彪西不爱混音乐圈,他反倒喜欢混诗人圈。
 
他加入了以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活动,与青年艺术家一起讨论诗作、聆听音乐作品、探讨绘画艺术等,象征主义文学的那种隐晦的表现方式,无形中影响着德彪西的作曲风格。
 
从这时开始,德彪西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他的作品开始带有“印象主义”色彩。
 
马拉美的诗歌《牧神午后》被德彪西写成了著名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德彪西曾说:“我要在文学无能为力的地方开始音乐,我希望从朦胧中出发,又回到朦胧中去。”马拉美听了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后感叹:“德彪西的音乐大大地丰富了和超过了我的诗意。”
 
1909年,德彪西患上了直肠癌,身体也日渐衰弱。
 
1918年3月25日,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伴着德国轰炸法国空前猛烈的炮火,德彪西在巴黎家中去世。
 
那么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呢?每一个阶段有哪些作品呢?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 


05.
创作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0年以前,创作的早期阶段
 
这一时期,德彪西的风格还不太成熟,除了获奖作品康塔塔《浪子》之外,还有1887年创作的交响曲《春天》)、 1889-1890的康塔塔《被选上的姑娘》、以及1890年的《幻想曲》(1890),这三部作品是德彪西初期未被发表的作品。
 
同时还有钢琴曲1889年的《两首阿拉伯风格曲》、1890年的《贝加莫组曲》、1883年的歌曲《曼多林》、1888年的《被遗忘的小咏叹调》以及1889年的《波德莱尔的五首诗》等。
 
这些作品里多少都留有一些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痕迹。
  
第二阶段:1890-1910年左右,创作成熟时期
 
1890年以后,德彪西的创作进入到了成熟期。在德彪西结识马拉美后,他的创作灵感日益丰富,印象主义的风格也逐渐形成。特别是1892年的《牧神午后前奏曲》,这是他印象主义风格形成的重要标志。
 
↑马拉美

除了这首《牧神午后前奏曲》外,德彪西还创作了许多传世之所,比如1893-1899年创作的《夜曲》三首“云”、“节日”、“海妖”,以及1908年创作的交响素描《大海》,还有钢琴曲《版画集》,两集《意象集》,两集《前奏曲》等,同时德彪西唯一的一部歌剧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这一时期,德彪西的创作非常有特色,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同时还有一些作品受到了东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比如他的器乐作品里,没并没有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凯旋式的结尾,而是往往以缓慢的节奏开始,逐渐加强加快,达到高潮后有渐弱渐慢,最后消失地无影无踪,《牧神午后前奏曲》便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阶段:1910-1918年,创作的晚期阶段
 
由于疾病和战争的干扰,德彪西的创作大大减少。主要作品有1911年的神秘剧《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1913年的三幕芭蕾舞音乐《卡玛》、《游戏》、《玩具箱》,还有歌曲《马拉美的三首诗》,以及1915年的钢琴作品《十二首钢琴练习曲》。

这就是德彪西创作的三个阶段。他的作品总量不大,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06.
音乐特点
 
德彪西曾说:

“我所期望的音乐,必须柔顺到足以使自己能适用从内心出发、不受约束的抒情和梦境的幻想”
 
是的,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经由他的创新后,配器色彩细腻,音乐创作不再被既定规则所制约。他的作品很少有长气息的抒情段落,旋律往往是简短稀碎的。他用音色的变换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意境,虚无飘渺中带有着慵懒和惬意。
 
在生活中,德彪西也是一个难相处的人。他孤独而安静,不喜欢得到公众的注意,也厌恶为名利操劳奔波,但又对周遭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他有一双幽深的眼睛,深不可测,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生活的稍纵即逝的感受,都通过音乐展现了出来。

 ——来自书杰《古典音乐100问》

更多完整课程与讲解


独家课程
《古典音乐100问》
0基础古典音乐史丨新手入门
300期核心课程丨 800首古典音乐
50位音乐家丨 七大历史阶段丨古典音乐手册PDF


古典音乐入门,就听这门课 ↓
上图扫码 - 永久收听(附文稿)

课程试听👇


《古典音乐100问》音乐家清单

蒙特威尔第丨帕赫贝尔丨维瓦尔第丨巴赫丨亨德尔丨格鲁克丨海顿丨莫扎特丨贝多芬丨舒伯特丨舒曼丨门德尔松丨肖邦丨李斯特丨帕格尼尼丨柏辽兹丨勃拉姆斯丨小约翰·施特劳斯丨圣·桑丨布鲁克纳丨马勒丨理查德·施特劳斯丨格林卡丨强力集团丨柴可夫斯基丨斯美塔那丨德沃夏克丨格里格丨西贝柳斯丨韦伯丨瓦格纳丨古诺丨比才丨罗西尼丨贝里尼丨多尼采蒂丨威尔第丨普契尼丨德彪西丨拉威尔丨勋伯格丨贝尔格丨韦伯恩丨斯特拉文斯基丨欣德米特丨萨蒂丨巴托克丨亚纳切克丨格什温丨科普兰丨拉赫玛尼诺夫丨普罗科菲耶夫丨肖斯塔科维奇丨梅西安丨约翰·凯奇丨亚当斯


扫码学习👇
上图扫码 - 在线收听 - 永久有效(附文稿)
收听方式

① 扫码在线收听

下载“小鹅通”APP 收听(可下载后台播放)



赠送音乐手册
购课用户获得可获得
精美电子版PDF共180多页(可打印)

资料领取(重要)
已购用户,发截图👇
👇阅读全文订购《古典音乐100问》 ( 立即订购)

听古典
书杰《古典音乐100问》,推送节目信息、音乐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