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逝世175周年丨钢琴诗人的精神孤岛

文摘   2024-10-17 22:00   浙江  
10月17日
肖邦逝世175周年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肖邦:钢琴诗人的精神孤岛
文字 ·声音:书杰

完整音频·点击收听↓

选自《古典音乐100问》

上图扫码 - 解锁节目(微信在线收听)

他是钢琴界的行吟诗人,
哀伤、柔情、高贵而优雅;

他是音乐界的勇敢斗士,
愤怒、激昂、奔腾而壮丽;
 
在他的一生中,
钢琴就是他的灵魂。

透过琴键,
他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孤岛——
悲情忧伤的夜曲、清澈通透的前奏曲、
深沉凝炼的叙事曲、壮丽的波兰战歌……

每一首作品都像是他于世界的独白:
既有痛苦的优美、抒情的感伤、
灵动的诗意以及如细雨般的柔情;
又有悲愤的呐喊、革命的抗争、
威严的控诉以及如火山喷发般的激情。
 
听他的作品,
就像深夜赶路回到家中一般,
让人感到被疗愈的慰藉——
虽感伤,但散发着一种迷人的芳香;
虽神秘,却也让人感到朴素的温暖。
 
他“生于华沙,
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他就是19世纪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
“钢琴诗人”——肖邦 !


今天,我们正式开启肖邦的介绍,欢迎来到《古典音乐100问》,我是书杰!
 
通过刚刚的这段介绍,相信大家对肖邦的轮廓有了大致的了解。

是的,肖邦的才华是属于世界的,而且肖邦真的是太家喻户晓了,哪怕不了解古典音乐史的朋友,也一定听过肖邦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将会用较多的篇幅,为大家系统的介绍肖邦的作品。

今天,我们首先还是去了解一下肖邦的生平故事。



01.
出生华沙
 
与莫扎特、舒伯特和舒曼一样,肖邦也是短命的音乐家,他只活了39岁,一半时间在波兰度过,一半时间在巴黎度过。
 
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华沙的近郊。在那个年代,波兰已经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过多次。在当时欧洲的政治版图上,波兰作为独立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肖邦自幼就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他从小就陷入到民族情绪中,对占领者怀有强烈的仇恨。
 
肖邦的父亲法国人,青年时来到了波兰并加入了波兰籍,会吹长笛、拉小提琴,是一个受过教育,举止文雅的人。母亲则是波兰人,会弹钢琴,是一位心地善良,聪明活跃,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女人。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肖邦自幼就喜爱音乐,并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才能。他4岁学习钢琴,7岁就开始创作并登台演奏,8岁在慈善音乐会上演奏的钢琴协奏曲引起听众的轰动,是视为莫扎特、贝多芬式的天才少年。
 
但肖邦的性格较为内向,甚至有点脆弱。他不爱冒险,也不喜欢激烈的户外运动和锻炼。这样的特性为其日后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调。
 
1826年,16岁的肖邦考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828年,肖邦跟随父亲的朋友去柏林观看了亨德尔的清唱剧、罗西尼和韦伯的歌剧,他开阔了视野,并对自己成为音乐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不到20岁时,肖邦就完成了著名的e小调和f小调两首钢琴协奏曲,在当时已非常出名。当然,那个时候,肖邦的创作风格还略带稚气,表现的是一个青年对爱情、希望与美好未来的憧憬,有着明朗的热情和年轻人的那种无忧无虑的浪漫幻想。


02.
转折:华沙起义的失败
 
1830年,肖邦决定出国深造,寻找自己的音乐道路。但这一年,波兰的爱国主义先锋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反对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起义前夕,肖邦离开波兰,来到维也纳。他也曾想回国投身革命,他不愿在这样的时刻离开祖国,但在亲友们的再三劝说下肖邦才痛下决心。他说:“我深信,我将永远离开华沙再也不能回来了,我是在向祖国做永久的告别。”
 
是的,肖邦这一离去,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祖国波兰。他先在维也纳度过了1年,而后在1831年来到巴黎。就在他奔赴巴黎的途中,他听到了俄国军队攻陷华沙的噩耗,祖国的沦丧让肖邦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之中,他的精神和情感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化悲痛为力量,将自己满腔的义愤倾注到了作曲里,写下了悲壮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
 
与之前华沙时期相比,肖邦在巴黎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那种热情开朗、无忧无虑的青春幻想没有了,转向充满内在张力的戏剧性冲突,作品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悲剧性力量。


03.
巴黎岁月


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既是庸俗的“花都”, 又是西欧文明与文化艺术中心,众多的文艺界精英都在这里聚集。自然肖邦也加入到了这个艺术城市沙龙里。他广泛接触到诗人谬塞、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音乐家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等人。
 
但肖邦生来就不是一个社交能手,他也不是一个特别活跃的人。就算生活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与人交往他也只是做到了表面的礼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优柔寡断,他曾经给好友写信说:“在沙龙里,我表面上平静,但回到家,我对着钢琴发作,歇斯底里……”
 
或许,这就是肖邦的特性吧!他的内心总是孤独的,忧郁的,他有着一副贵族的仪表,举止文雅,言谈柔和,他内敛,不狂放,静静地作曲然后静静地演奏,他也极少举办大型音乐会,大多是小型沙龙,他不擅长与大众沟通。
 
或许,肖邦更喜欢沉浸于自己的精神孤岛里,享受着痛苦的美感。也因此,他为这些私密的聚会创作的夜曲、前奏曲和圆舞曲,才如此令人迷醉!

完整音频·点击试听↓


04.
与小说家乔治·桑的爱情
 
1837年,肖邦通过李斯特认识了抽着雪茄的小说家乔治·桑,并与她在一起生活了十年。乔治·桑对肖邦的意义非凡。这十年,肖邦的情感生活充实而炽热,进而在创作方面,也是他创作力最旺盛、成果最丰盛的鼎盛时期。
 
乔治·桑比肖邦大六岁,成为了肖邦的情人和保护者。

乔治·桑
 
她是一个天分极高的女人,赞成一妻多夫制,践踏着一切社会旧俗与伦理,为性自由而抗争,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从外表上看,乔治·桑更像是一个男人,没有传统女性的那种温柔气质;而肖邦则具有着女性的气质,他生性敏感,容易紧张有些神经质,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他总是文文弱弱、羞羞怯怯的。或许两个人的结合,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可以获得彼此互补,但最为重要的是两个人互相之间对对方的艺术才华的欣赏。


05.
创作的鼎盛时期
 

乔治·桑在巴黎以南150英里的诺昂有一处夏季别墅,肖邦的许多最好的作品都是在那里完成的。正是这段有着爱情滋养的日子里,肖邦的创作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完成了诸多的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夜曲、玛祖卡、波兰舞曲、幻想曲等等。这些体裁全部都是钢琴曲。
 
是的,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上唯一只专注于一件乐器——钢琴创作的作曲家。他把对交响曲、歌剧等大型音乐体裁的思考,都汇聚到他所热爱的钢琴艺术中去了。正如李斯特说:“肖邦没有创作宏大的管弦乐的抱负,他只满足于在象牙塔琴键上完整地表达他的思想。”
 
钢琴就是肖邦所有的寄托。他的钢琴曲绝不是那种流俗不堪的作品,而是具有着自己灵魂、祖国灵魂与时代灵魂的音乐——既有着深沉的忧郁和哀痛,又有着悲壮与豪迈的爱国热情,既有着梦幻般的诗意,又有着清澈见底的宁静。即使身处巴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波兰,比如他的玛祖卡以及波兰舞曲等,都是围绕祖国元素展开的作品。

但肖邦又“不是浪漫主义运动全心全意的参与者,浪漫主义者的激进思想、激烈言辞、过度热情,狂乱无序以及对教堂、国家与传统的猛烈攻击都让这位精细讲究的波兰人深感不安;而那些吵嚷、喧闹、叫嚣更让他不寒而栗,使他对其敬而远之。肖邦希望自己能为祖国和人民救苦救难,但他拒绝砸毁偶像,也不愿为达到理想而在阴沟中艰苦跋涉。肖邦不是一位斗士,但回首过去的半个世纪,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恰恰是他那从众声喧哗中脱颖而出的微小却像金子般灿灿发光的诗人之声,而不是同时代的那些煽动性的滚滚咆哮。”(引自《肖邦画传》)


07.
孤独凄苦的晚年

1847年,肖邦和乔治·桑结束了这段长达10年的恋爱关系。肖邦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在持续恶化,晚年的肖邦是孤独凄苦的。他的创作力急剧衰退。
 
1848年“二月革命”后,在巴黎的肖邦陷入了困境。许多巴黎贵族社会的女学生都逃离了巴黎,教课收入减少,音乐出版的生意也萧条,肖邦手上没什么作品可以卖钱……总之这个时期的肖邦,是万念俱灰的。4月,他决定带病赴英国伦敦演出教学,以改善拮据的经济状况,正好也换一个生活环境。但事与愿违,他的音乐得不到那里人们的理解,且肖邦身体状况更加糟糕了。在英国逗留8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巴黎。 


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他的肺结核病日益恶化,他时长剧烈的咳嗽,还吐血。
 
可以说最后的时光,肖邦是凄苦的,是黯淡的。虽然创作力剧减,但他仍然留下了不少作品,比如《e小调夜曲》《#c小调圆舞曲》,这些作品就像是天鹅临死前唱出的绝美、孤寂、哀婉的歌声。
 
在1849年10月17日夜里,年仅39岁的肖邦逝世于巴黎。后人遵照着他的遗愿,将这位客死异国他乡的同胞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至今安放在华沙的一所教堂里。


08.
把乡间变成诗意梦幻的世界


这就是肖邦的一生。

孤独、愁苦、忧郁、悲愤,他沉浸在自己的沉思默想中,与倦怠的情绪作斗争。他的作品里既有灵魂深处的哀伤,也有世俗世界的明朗。总之,他留给了世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切“浪漫的、抒情的、英雄的、戏剧性的、奇妙的、深情的、甜蜜的、迷离的、辉煌的、灿烂的、简洁的、有悲剧性的……”汇都可以他的作品中找到。
 
正如海涅所说的:“肖邦的感官十分灵敏。他不只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他从莫扎特、拉斐尔与歌德的国度而来,把乡间变成一个诗意梦幻的世界。”
 
好了,我们用了两期节目对肖邦的生平故事做了一个大致的勾勒。

接下来,我们就去聆听赏析肖邦的作品,会给大家精选出各类钢琴体裁的曲目,系统聆听一遍。下期,我们先走进肖邦最动人的夜曲。


——来自书杰《古典音乐100问》




独家课程
《古典音乐100问》
0基础古典音乐史丨新手入门
300期核心课程丨 800首古典音乐
50位音乐家丨 七大历史阶段丨古典音乐手册PDF


古典音乐入门,就听这门课 ↓

上图扫码 - 永久收听(附文稿)

课程试听👇


《古典音乐100问》音乐家清单

蒙特威尔第丨帕赫贝尔丨维瓦尔第丨巴赫丨亨德尔丨格鲁克丨海顿丨莫扎特丨贝多芬丨舒伯特丨舒曼丨门德尔松丨肖邦丨李斯特丨帕格尼尼丨柏辽兹丨勃拉姆斯丨小约翰·施特劳斯丨圣·桑丨布鲁克纳丨马勒丨理查德·施特劳斯丨格林卡丨强力集团丨柴可夫斯基丨斯美塔那丨德沃夏克丨格里格丨西贝柳斯丨韦伯丨瓦格纳丨古诺丨比才丨罗西尼丨贝里尼丨多尼采蒂丨威尔第丨普契尼丨德彪西丨拉威尔丨勋伯格丨贝尔格丨韦伯恩丨斯特拉文斯基丨欣德米特丨萨蒂丨巴托克丨亚纳切克丨格什温丨科普兰丨拉赫玛尼诺夫丨普罗科菲耶夫丨肖斯塔科维奇丨梅西安丨约翰·凯奇丨亚当斯



扫码学习👇
上图扫码 - 在线收听 - 永久有效(附文稿)

收听方式

① 扫码在线收听

下载“小鹅通”APP 收听(可下载后台播放)




赠送音乐手册
购课用户获得可获得
精美电子版PDF共180多页(可打印)


资料领取(重要)
已购用户,发截图👇
👇阅读全文订购《古典音乐100问》 ( 立即订购)


听古典
书杰《古典音乐100问》,推送节目信息、音乐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