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辑
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位,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当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时,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莫扎特音乐创作最伟大,最天才的一面,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莫扎特似乎是完全依靠直觉达到了这一目标,在他之后,有过无数的作曲家穷尽一生的努力,甚至是付出了身心俱疲的惨痛代价也无法企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莫扎特共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莫扎特在曲中的两个地方使用了“不寻常”的做法。本应为快板的第一乐章,莫扎特“异想天开”地使用了行板的主题与变奏。而原本应该是抒情部分的慢板乐章,莫扎特却用了小步舞曲体裁做为代替。在三个乐章中,唯一“规矩”地使用了快板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便是大名鼎鼎的《土耳其进行曲》。
在传统的格局中,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且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这首“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向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贝多芬自己称这首曲子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
被我们熟悉的“月光”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认同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所形容的——“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
中国的古琴曲谱,只有具体的指法,音乐是抽象的,靠演绎者的感想及修养而成形,巴赫的乐谱则只有音符,没有感情和速度标记,更谈不上弓法、指法,只有到了演绎者手上才变作具体的音乐。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其价值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
《摩西主题变奏曲》原是帕格尼尼以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而创作的一首小提琴曲。《摩西主题变奏曲》与巴赫的《G弦之歌》都是仅在一根G弦上演奏的经典曲目。
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帕格尼尼,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高。
《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又名《夜后的咏叹调》,是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也是花腔女高音技巧与表现力最高水平的体现,被誉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
夜后作为一个母亲有着最原始的母爱,但是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爱与恨的交织,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画夜后的本质,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歌剧《费加罗结婚》第一幕几近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唱的一段咏叹调。
音乐曲调较为平缓的段落,带有宣叙调性质,这是费加罗亲切地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修饰、打扮。随着音乐的发展,乐队开始描写战士英勇形象的歌词,使人感到很有说服力。尾声部分,凯鲁比诺终于被费加罗说服,愉快地到军队去了。《你再不要去做情郎》这段选曲,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它已成为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艺术歌曲《紫罗兰》是莫扎特1785年所作。原诗选自歌德的第一部歌唱剧《埃尔温与埃尔米雷》。诗中描写一位青年人爱上了一位轻薄的女子,诗人借诗歌抒发了对往日爱人的思念和向往,以及至死追求爱情的坚韧与勇敢。
年轻的牧羊女走来
步态轻盈 心花烂漫
走来 走来
但愿我是自然界最美的花
啊 只要片刻时间
等爱人采下放进怀里去
哪怕把我压扁
只要享有片刻时间
可惜的是,那小姑娘
并没有留意紫罗兰
一脚把花儿踩断
它倒下死去时满心喜欢
我愿意死在她脚下
被她踩死我也心甘
可怜的花儿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贝多芬在器乐作品创作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则较少被人所提及。其实,贝多芬有很多器乐作品是从其声乐作品中寻得的灵感。
《五月之歌》是贝多芬为歌德的诗谱写的赞美自然与爱情的抒情歌曲,他运用明亮的大调色彩、干净明朗的旋律和简练清晰的和声表现五月春天的美好光景,讴歌大自然的明净美妙。
嬉游曲是西方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原为18世纪欢娱宾客的器乐重奏组曲,莫扎特的巅峰作品K.334中的第三乐章,就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小步舞曲,中段是第一小提琴极为华丽的独奏。
据考证,此曲可能就是莫扎特在给他父亲信中提到的“罗宾西尼的音乐”。罗宾西尼是萨尔茨堡的名门贵族,莫扎特一家与其家中的维多利亚夫人、长女伊丽莎白、次女露易莎、长子纪格蒙都有极深的交情。推测此曲为恭贺纪格蒙于萨尔茨堡大学毕业而作。
说到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名字,大家可能立刻会想到他著名的歌剧《卡门》。但除了《卡门》之外,其实比才还有不少良作。
《阿莱城的姑娘》是比才为法国文学家都德的一部三幕四场戏剧所做的配乐。当时34 岁的作曲家比才为都德的这部戏剧编写了27 段音乐。虽然该剧在1872 年首演时没有获得成功,但比才为该剧所做的配乐却博得了人们的好感和喜爱。
原剧第三幕中村民所跳的“法郎多尔舞曲”,源自法国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跳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领舞者手执铃鼓敲击,指挥舞者变换队形。舞蹈风格热烈。在这段音乐里,音乐演奏的力度由弱渐强,音乐的速度由慢变快,充分体现出交响乐队通过音乐上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使音乐变换出多姿的色彩。
1727年4月1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五,巴赫在托马斯教堂上演了自己新谱写的《马太受难曲》,这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音乐手法最为复杂与丰富的一部受难曲,也是巴赫所有创作中篇幅最大的巨型作品。
合唱曲目《来吧,儿女们,帮我们一起哀悼》,被公正地视为巴赫最宏阔、最具史诗感的里程碑式笔触。两个合唱队和两组乐队在呼应对答中交错进行。整首曲目夹杂着复杂的情绪,犹如戏剧与史诗的交汇,壮丽、恢弘,令人叹为观止。
由亨德尔所创作的《弥赛亚》可以说是全世界被演唱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也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圣乐。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经典之作。
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包括英王乔治二世在内的所有听众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均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会全体起立。
李斯特希望摆脱传统交响曲奏鸣曲形式的束缚,而以写诗的方式来作曲,并根据诗的发展来形成自由形式的乐曲,这种文学性和戏剧性发展的新乐曲,便被称为“交响诗”或“管弦乐诗”。
创作传统的交响曲,只要有音乐素材便可以创作。而创作交响诗,则必须先要有文学内容。然而《前奏曲》最早的创作动机与后来出版时附在乐曲之前的诗歌竟然毫无关系。
1844年,当时李斯特根据法国诗人奥特朗所作的诗《四元素》写了一部男声合唱曲。1852-1854 这两年间,李斯特反复思索这首乐曲,并重新改写成新的版本。但在1854年首演前,李斯特已经移花接木,将原来的奥特朗《四元素》抛开,而挂上了法国另外一位诗人拉马丁的招牌……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全曲共分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作者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著名的“引子”部分表现的是“日出时人类感觉到上帝的能量”,一个起初由小号悠远地奏出的庄严题旨,一波波地被推向包括管风琴在内的乐队全奏的高潮,壮丽而神圣。
在海顿创作的诸多四重奏作品中,这首“皇帝”弦乐四重奏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在1791至1795年海顿旅居英国伦敦期间听到了英国的国歌,歌曲里丰富的情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启发他的灵感,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1796年的奥法战争更激发了他写国歌的豪情。1797年海顿为当时的皇帝弗朗茨二世谱写了一部庄严的合唱曲《皇帝赞歌》,他对这段旋律无比钟爱,并把曲调用于《C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因此,这部作品便被人们称之为“皇帝四重奏”。
单簧管五重奏,是指单簧管参加的五重奏,即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加一支单簧管,构成五重奏。在这样的器乐组合里,浑然一体的弦乐器组与音色华丽富于表现力的单簧管形成对比,产生温柔、沉静的浪漫气息。
《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是莫扎特唯一一首四乐章室内乐作品,也是其木管室内乐的顶峰之作。莫扎特探索了这一最具表现力的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之间的旋律配合,比较了它各个音区的音响,并把它用于谨慎细致的伴奏、经过句的主旋律伴奏。
更多古典音乐知识
共1000多期
👇
👇
原价199元
上图扫码 - 领5折券 - 微信收听(附文稿)
书杰 @听古典 @听哲学 创始人
《古典音乐100问》《哲学100问》主理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已制作完成三季《哲学100问》三季音频课,出版三季图书《哲学100问》。具有七年音乐节目制作经验和五年哲学课的教学经验。其喜马拉雅独家音乐节目《旧年华》播放量已突破2000万次。《哲学100问》三季音频全网播放突破1000万次。书杰推出全新跨界节目《古典音乐100问》,用哲学视角解读音乐简史,以匠心品质带你开启一趟最美的音乐人文之旅。
01
古典音乐+哲学的首次跨界
打通音乐、文学、历史与哲学的壁垒
书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具有专业的哲学背景,已出品《哲学100问》三季课程。这次开启《古典音乐100问》,除了介绍音乐作品的基础知识以外,还会融入西方文明史与哲学史的思辨色彩,赋予这档音乐节目一定的人文哲思性——打通音乐、文学、历史与哲学之间的壁垒。让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厘清音乐发展脉络的同时,对人类文明进程和思想的变化也有所了解。
如书杰所说:
"哲学与古典音乐,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对世界真相的表达——哲学言说思想,音乐传递情感。它们最终都使人获得精神的慰藉,引导人追求共同的终极意义——祛除心中的畏惧,获得前进的力量;超越自身的脆弱,获得生存的勇气。”
0基础入门:系统性与逻辑性
按时间顺序讲解,系统梳理线索
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精心编排 · 立体介绍 · 诗意浪漫
书杰讲课,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诗意浪漫。书杰非常懂听众,知道如何带领0基础同学系统入门。所有的课程体系,都是经过了精心编排的,引导大家去从认识音乐家的全貌。
比如书杰讲巴赫时,并不是找一些巴赫的作品来泛泛而谈,而是有一套思路:
部分目录
——巴洛克时期目录
—— 贝多芬 课程目录
单从目录就可以看到,书杰的思路非常清晰。
从生平故事 → 创作阶段概括 → 具体作品分析,带领大家0基础了解音乐家的全貌,一听就懂。
书杰独家制作《古典音乐知识手册》,所有已购课程学员均可领取。音乐手册是音频课的配套资料,非常精美,具有脉络性与逻辑性。(领取方式见文末)
作品讲解 + 附曲歌单
引导聆听 · 精挑细选 · 推荐歌单
巴赫创作了1000多首作品,莫扎特创作了600多首曲子,舒伯特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肖邦创作了大约200部作品……对于0基础同学来说,如何选择聆听?该听哪首?
5折券丨国庆专属
不要错过 · 扫码领券↓
目前已上线1000多期(含附曲)
真正超大体量的古典音乐启蒙课
仅99.5元就可全部获得(永久收听+附文稿)
资料领取 (重要)
不要过错
全网独家课程,独家资料
👇阅读全文订购《古典音乐100问》( 国庆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