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书院2024-2025学年冬季学期系列读书会
“百卷经典”
书院学子必读书目
书院辑百卷经典,书香沁上大校园。为引导上大学子养成“爱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阅读习惯,青云书院联合12家书院推出“百卷经典”书院学子必读书目。
值此孟冬,新学期伊始,青云书院持续开展“百卷经典”读书会系列活动。由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各学院教师融汇10本古今中外经典及倾心之作,精心推荐于书院学子,邀您共赴一场冬日阅读的心灵之旅。
《发现东亚》
作者:宋念申
主讲人:朱虹
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推荐语:
本书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的现代世界史——而不是中日韩某一国别史——是如何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展开的。蒙尘已久的过去得以重现。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朝鲜半岛七十多年的南北对抗、中日朝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虽然历史不直接为今天提供答案,但本书讲述的东亚遭遇,有助于我们拨开现实的迷雾,重建常识,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成为作家》
作者:[美]多萝西娅·布兰德
(Dorothea Br)著,刁克利译
主讲人:许道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推荐语: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该书可以为读者解答这些问题。作者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论的误区,认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作者认为,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教诲谆谆,直面问题本质,带领读者踏上一条成为作家之路。
《寂静的春天》
作者:蕾切尔·卡森 吕瑞兰等译
主讲人:吕永林
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推荐语: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她在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寂静的春天》是公认的开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奠基之作,它从多个角度叙述了滥用化学农药对动物、植物、水、土壤以及人类的危害。该书以《未来的寓言》开头,以一个小镇从鸟语花香到死气沉沉的恐怖画面,拉响了警惕化学农药巨大危害的警报。后面的章节里,作者详细分析了农药的原理、类别和危害,把农药称之为“死神的万能药”,从农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对土壤的侵害、对植物多样性的破坏、对昆虫、鸟类、鱼群以及人类的损害、引发基因突变和癌症等,最后,作者提出了另外一条希望之路:培养不育雄虫、制造引诱剂、培育害虫天敌等不破坏生态和不污染环境的方法。人类应修正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平衡,而非相反。
《瓦尔登湖》
作者:梭罗
主讲人:顾甦泳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推荐语: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古史辨自序》
作者:顾颉刚
主讲人:徐坚
上海大学文信学院教授
推荐语:
20世纪的历史学究竟有什么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今天理解历史的基础,看这本就够了。洋洋洒洒的《古史辨自序》是中国新史学的冲锋号角,指明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方向。有趣的是,它也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收录,编者说,这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散文之一,无论是文采还是才情都足以纳入中国新文学名山。《古史辨自序》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史学流派的定调之作,振聋发聩的宣言,摧枯拉朽的气势,竟然起步于吴门子弟对乡里、家世和往事的娓娓道来。如同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一般,起于山间静默溪流,时而奔涌,时而迂回,最终竟成不可遏制、气象纵横的大江大河。从开始走上讲台,讲授中国古代史起,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古史辨自序》作为课程的起点。《古史辨自序》只是打开包袱的锦绳。只有打开《古史辨》七卷,才能发现顾先生在近现代史学上不可磨灭的光芒,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和古史辨运动遭遇的不公和污名,以及对因为救亡超越启蒙而匆忙否认古史辨运动导致中国史学原地徘徊,甚至旧路重走的慨叹。当然,更重要的是,顾颉刚先生和《古史辨》开辟了一条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之路,至今不仅没有过时,甚至远未达到预期。
《知识社会史(上卷/下卷)》
作者:彼得·伯克
主讲人:李芙蓉
上海大学文信学院副教授
推荐语:
本书以“知识”为研究对象,关注的焦点是印刷出版的知识,尤其是学术知识,系统地考察了知识与社会交融的漫长历史,展示了知识在各场所的流动(包括学校、政府、城市、市场等)以及与各行业的互动。
书中信息量大,史料丰富,视野宏大,横跨数个世纪,涉及到有关知识的诸多问题,如大学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有了知识分子的概念?谁是知识分子?知识女性是怎么出现的?知识的分类体系经过了怎样的历程等,有助于读者了解近代以来人类是如何认识和利用知识的,是一本关于“知识”的传记。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
作者:张忠培
主讲人:黄洋
上海大学文信学院副教授
推荐语:
本书内容从学科走向层面,个性、时势与境遇的内外因,以张先生为代表的一代考古大家,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坚持真理的品格,与时代紧密结合,冷静思考中国考古学的走向和未来发展。基于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张先生对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检讨与反思,指明考古学的局限性,“向着接近历史的真实走出”,此为学科永葆活力求索不已的源动力。作为高年级的历史考古学生,可以通过此书了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发展。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主讲人:尚新
上海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著,郭宏安译
主讲人:赵倩
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推荐语:
《红与黑》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它围绕着木匠之子于连展开,展现其在上流社会复辟王朝背景下的野心与挣扎,爱情与理想的交织。从维里埃尔小城到巴黎沙龙,书中的场景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节扣人心弦。这部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它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对于连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为后来者塑造复杂人物提供了范例。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启发无数作家审视所处时代。在文学长河中,《红与黑》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后世文学在人性探索、社会剖析等方面不断前行,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值得每位读者品味。本次推荐译林出版社郭宏安的译本,该译本通晓流畅,兼顾原文异质性与中文可读性,适合大众阅读。
《苦炼》
作者:[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著,段映虹译
主讲人:王嘉源
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推荐语:
《苦炼》(L'Œuvre au Noir)是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的杰作,描绘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兼哲学家泽诺的一生,以一个角色的丰厚姿态展示人和世界的形态,探讨人类存在的复杂性与生命信仰的意义。尤瑟纳尔笔法细腻老到,纵横捭阖上天入地穷尽一生,细微到神经末梢最不易觉察的颤动,宏大到人类文明文进化史,泽农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中世纪百态的记录描摹,也是个人精神状态上升到涅磐的过程。其永不停休的努力思考和积极行动,反映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追求真理的最终归宿。《苦炼》容量厚重,格局宏大,气势磅礴,将个体命运与宏大历史交织,堪称法国版《浮士德》,对于塑造人生观、思考生命终极意义极具启发性。此译本由北大尤瑟纳尔研究专家、法国文学专家段映虹教授打磨近十年推出,保证了内容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确到位。
在这份精心挑选的书单中,每一本书都如同一座精雕细琢的桥梁,引领着我们迈向智慧与启迪的殿堂。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中,青云书院特别邀请您深入精读其中一本佳作。
“百卷经典”青云书院2024-2025学年冬季学期系列读书会,即将于第七周活动课(1月3日)迎来一场知识与灵感的盛宴。本次活动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各书籍的推荐老师亲临现场,他们将面对面引领我们深入解读书籍的精髓,为我们开启一段思想的航程。每场读书会将推选1-3名阅读达人,获评同学将获得纪念证书及精美礼品。
活动的具体地点将于活动前一周提前发布,敬请留意相关信息。
我们衷心希望,这些书籍能如同璀璨的火种,点燃您心中的智慧之光,激发您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阅读不仅成为您知识库中宝贵的财富,更是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甘露,让您的精神世界因阅读而更加丰富多彩。
END
文章转载自 一间书屋
最终解释权归 一间书屋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