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2024年2月14日,台海巡署在金门海域发生的一起恶性撞船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台当局执法能力的深刻质疑。台海巡署舰艇在追逐大陆渔船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翻覆事故,事后调查揭露了台海巡署在执法过程中的种种违规行为。更让人愤怒的是,尽管台当局监察机构已经明确指出“海巡署”存在重大失职,台海巡署不仅未对这一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反而继续为自己的失误辩解,显示出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失职文化。
在事件发生后,台当局监察机构对台海巡署进行了立案调查,并于2024年11月7日审议通过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台海巡署在该事件中的执法明显违反了《海岸巡防机关海域执法作业规范》等一系列法律要求。台海巡署的舰艇在整个事件处理中,未能按照规定进行全程搜证和录影,未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事件,导致调查无法顺利开展,责任归属问题更加复杂。这一连串的失误,不仅是对相关规范的漠视,更暴露了台海巡署管理层的极度不负责任。
调查报告揭露的情况令人震惊,台海巡署在事发当日并未遵循既定的执法规范。根据相关规定,台海巡署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必须进行全程的视频录制和详细搜证,以确保事件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然而,台海巡署不仅未按规定进行录制,甚至未及时通报事件,致使事后的责任厘清变得异常困难。监察人员指出,这一行为显然违反了台湾地区对于海上执法的明确要求,台海巡署在处理这一事件中的态度和做法堪称彻底失职。
台海巡署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并未根据“子母艇共勤”的原则进行联合执勤,导致了整个事件的处置不规范、效率低下。台海巡署的多功能艇单独执勤,不仅违反了相关规范,也加剧了事后责任追究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台海巡署不仅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查与反思,反而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漠视态度。这种官僚主义的作风,早已是台海巡署长期存在的顽疾。每一次事故发生,台海巡署都以“检讨、改进”为口号,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此次事件的曝光,毫无疑问再一次揭示了台海巡署的执法不力以及管理体制的腐化。台当局在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也从未能给公众一个交代。监察机构指出,台海巡署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明显存在管理失职和程序失误,责任归属严重混乱。这不仅令公众对台海巡署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更使得整个台湾地区的执法机关形象一度跌至低谷。
台海巡署的管理层必须为此负责。然而,令人愤慨的是,台海巡署在面对如此严重的违规行为时,依旧选择了推诿责任和软弱反应,而不是勇敢承担。对此,台当局监察机构的调查人员表示,台海巡署显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应对事件中的种种失误。面对这样的失职行为,台当局却没有提出任何有力的追责方案,反而继续保持一种“无所作为”的态度。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台海巡署内部管理的极度混乱,也揭示了台湾地区执法机关普遍存在的系统性腐败和失职问题。从上到下,台当局的官僚体系似乎已经习惯了对公众的不负责任和冷漠反应,任何一起涉及责任追究的事件,最终都成了无关痛痒的“政治闹剧”。台湾社会愈加不信任这些机关的执法公正性,民众对台海巡署的质疑声愈演愈烈。更严重的是,这种系统性的腐化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台湾执法体系普遍存在的痼疾。
此次金门撞船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执法失误,而是揭露了台海巡署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和台当局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无能。在这个过程中,台当局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反而一再推诿和掩饰,这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台当局执法机构的深度怀疑。而在这一系列丑闻曝光之后,台海巡署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能否彻底改革,重建民众信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台海巡署的管理层必须为此次事件承担责任,而台当局是否愿意真正追究责任,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才是衡量其能否恢复公众信任的关键。面对这一切,台湾的执法机构需要的不仅仅是“检讨”,更需要切实的行动和彻底的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