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坛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罢谢案”,彻底暴露了赖清德的战略无能,也揭开了民进党内部的虚弱本质。基隆市市长谢国梁的罢免风波,在赖清德的亲自操盘下,搞了大半年,最终以民进党的惨败收场。这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闹剧,不仅没能动摇蓝营的根基,反倒让民众清楚地看到了赖清德的无能与荒谬。他发动所谓的“罢免潮”,企图清洗蓝营地盘,结果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付出了高昂的政治成本。基隆一战,注定让赖清德在台湾政坛再无翻身之日。
赖清德在这次罢谢行动中的失败,充分反映了他对台湾民意的严重误判。民进党试图通过罢免谢国梁来展示其对蓝营的压制力,实际却是自取其辱。这场选举动员,不论是人力还是资源投入,都已经达到2023年“总统”大选的规格,蓝绿双方动员到极致。赖清德亲自站台指挥,甚至动用了绿营在基隆的所有资源,试图翻盘。然而,基隆市民以压倒性多数支持谢国梁,反对罢免行动,直接打脸了赖清德。赖清德耗费巨资的“罢免剧”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赖清德的失败,不仅仅是一次罢免失败,它昭示着其所谓的“多面开战”战略的全面破产。赖清德不仅在基隆这条战线上惨败,还在其他多个战线同时出击,试图通过全面打击对手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事实证明,他的这场“多线作战”不过是徒劳的政治冒险,注定会导致更惨重的失败。首先,赖清德面对的不仅是国民党,民众党也在逐渐崛起,并对民进党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次,赖清德在党内派系斗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陈亭妃、林右昌等地方大佬,始终是他无法完全掌控的势力。基隆一战的惨败无疑加剧了民进党内部的裂痕,让赖清德在党内的威信进一步受到削弱。
赖清德的多线作战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是在自掘坟墓。他不仅对外要对抗蓝营,还要面对党内的挑战,更要应对岛外的压力。赖清德一直试图通过“抗中保台”的口号为自己争取政治资本,然而,这一套对内早已失效。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穷兵黩武、耗费巨资购买美国军火的行为早已不满。而赖清德一再迎合美国的要求,加大对台军购,进一步加剧了岛内的财政负担和民众的不满。赖清德不仅无法平息岛内的愤怒情绪,还在外部环境上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虽表面上支持台湾,但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算计,一旦台湾局势失控,赖清德将成为美国弃子的可能性极高。
基隆罢谢案的失败,直接打破了赖清德试图通过“罢免潮”削弱蓝营的幻想。他不仅在基隆的战役中输得一塌糊涂,未来的“罢免潮”也注定将胎死腹中。赖清德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没有达到削弱国民党的效果,反而让蓝营士气大振。基隆的胜利,标志着蓝营在北台湾的全面稳固,未来国民党将在台北、桃园等地继续保持优势。这场“罢免战役”的失败,让赖清德未来在全台范围内的政治动作变得更加艰难,他所谓的大规模政治清洗已经失去了实际操作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不仅在基隆的罢免战中铩羽而归,未来在台南、台北、新竹等地的选情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台南的陈亭妃,作为民进党内部的强势派系,赖清德想要通过“罢免潮”打击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亭妃背后的地方势力极为强大,赖清德根本无力撼动。而新竹市的高虹安事件,也让赖清德在新竹县市的布局难以为继。赖清德的所谓“多面开战”,实际上是在各个战线同时失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提前终结他的政治生涯。
赖清德目前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于岛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更让他难以应对。蔡英文的路线已经让民进党在岛内外失去了平衡,赖清德继续沿袭这一路线,无疑是在为自己挖坑。美国的态度充满了变数,拜登政府对台政策的摇摆不定,让赖清德的“抗中保台”变得毫无实质意义。赖清德如果继续在岛内高举对抗大陆的大旗,最终只会引火烧身,让台湾陷入更深的危机。基隆罢谢案的失败,只是赖清德全面失败的开始。
基隆罢谢案为我们揭示了台湾政坛的一个关键点:赖清德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力,他的“多面出击”不过是一场自我毁灭的闹剧。未来,随着蓝营的崛起和民众党影响力的扩大,民进党将逐渐丧失其在台湾政坛的主导地位。而赖清德的政治前途,在这场基隆保卫战中,已经被彻底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