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崛起,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顶层设计、高端要素集聚、核心技术强化以及低空基建布局的重要性。
上班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去单位;用餐时间,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送餐;周末闲暇,全家人坐个“低空包机”观光游览……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未来都将不只是梦想。
早在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我国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内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作为经济“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将成为一个充满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新兴领域。随着国家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低空经济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新兴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在不断加速。这一趋势表明,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发展重点,通用机场的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数量也在稳步上升。对此,需要更加重视和关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这对于国内区域经济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和其他低空飞行作为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方向。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资源为空间依托,特别是随着低空飞行和无人机产业发展,低空空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因此,推动低空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必须加强加快顶层设计,特别是加强经济管理、航空管理、工业制造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提升低空空域的灵活运用和有效管理水平。在“十五五”规划乃至更长远的未来,及时制定和更新指导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综合考虑空中交通管理改革与经济进步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加速制定与低空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财政、金融、产业和市场监管政策,以增强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支持和保障。此外,应注重将低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实现有效对接和融合。在无人机产业方面,需要加快进行顶层设计,以确保我国在全球无人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促进其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通过定期举行跨机构的部际联席会议,共同分析低空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实时更新低空空域的使用情况,提高空域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在此基础上,制定和更新与“十四五”规划相适应的低空经济发展政策,确保空中交通管理、空域信道管理的改革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例如,针对低空旅游、物流配送、应急处置等新兴领域,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和投资。此外,还应加强对低空经济应用领域的监管,确保安全规范得到遵守,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当前,各地方政府在低空空域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根据36氪研究院对低空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来看,2024年中国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指数北京居全国榜首,深圳、上海、广州与南京位列二至五名。从发展环境、资金投入、创新能力、基础支撑和发展成效五大维度来看,北京资金投入和创新能力优势明显,深圳基础支撑能力优良,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全国领先,成都和西安为西部城市群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引领示范作用。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地方政府需要在协调和共同管理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将有助于分散和缓解目前集中在个别机构或部门的安全责任。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深入分析空域使用的具体需求,从而在低空空域的分类规划、航线网络的构建、飞行审批流程的简化、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联合监管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与军事部门加强合作,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低空空域使用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确保飞行活动的安全性。地方政府需要与军事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低空飞行的规则和标准,优化飞行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此外,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结合当地基础条件和潜在需求,在通用航空装备应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构建覆盖广泛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包括提供飞行情报、气象服务、紧急救援等,以支持低空飞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低空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军民融合、协同共管的模式,将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亦是如此,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重要推动力。低空经济产业链结构以飞行器制造为核心,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为支撑,所涉及的产业链条庞大。其中,上游产业包括物理设施、网络设施、数据设施、监管设施以及保障服务等;中游产业包括基础材料、元器件材料、动力系统、飞控系统、机载系统、无人机技术、eVTOL研发等;下游产业包括应用场景、运营支撑等。
因此,为了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总体、系统、软件、元器件、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瞄准无人化、智能化方向,攻克精准定位、感知避障、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同时,集中力量利用航空工业的领军企业、军事科研机构以及顶尖高校的资源和优势,共同致力于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专注于小型航空发动机、先进的航电系统以及电动飞机等特定技术,可以作为我国航空制造业实现自主创新和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策略。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应充分利用5G网络、低轨卫星网络和地面互联网等现代基础设施,推进低空空域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将为低空空域的监控、管理和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提高空域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构建一个集成化、智能化的低空空域和低空经济管理体系。核心技术作为支撑的体系将支持空域的高效管控,并促进低空经济的协调和高效运作。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低空空域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甚至更高。由于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多元化,涵盖物流、巡检、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灾害防御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配套的低空基建显然会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
因此,推动新型基础配套设施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与城市运输系统连接,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完善导航定位、通信、气象、充电等功能服务,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
鉴于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主导,携手工信、航空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低空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精确界定低空经济的产业统计范畴,确保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捕捉和反映全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态势,以满足行业统计监测的具体需求。具体可以参考《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成功经验,在保持现有行业分类不变的基础之上,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低空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指标细化。通过此指标体系,可以对低空经济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覆盖所有相关领域和层面,从而为深入了解行业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详实的定量数据支持。
此外,建立低空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形成对低空经济活动的深入洞察,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决策和研究的依据。这不仅能够促进低空经济的规范化管理,还能够推动该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力量。同时,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引领和组织协同,不断提高企业基建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当前通用航空产业主要以传统通航交通运输为主,以独立空域试验为场景,有人、无人都是隔离飞行。而未来的低空经济产业则不同,主要为低空多场景综合应用,具有多主体空域共享场景、高密度、大规模无人运行、有人无人混合运行等特点。目前低空各类型航空器的进入呈指数级增长态势,对空域管理提出了更为便捷的要求。亟须建立适应以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应用为主要背景需求的空域管理新政策制度,加快构建低空空域现代治理体系,包括管理体系创新、空域管理创新、飞行管理创新、运行管理创新等。
通信运营企业拥有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基站、光纤、卫星等,为低空经济提供了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而5G-A网络作为5G的升级版,具有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强的连接能力,为低空经济应用提供了更强大的网络支持。比如,借助5G-A网络的性能优势,运营商可以轻松实现低空飞行器与地面控制站、用户终端之间的实时高清视频传输、大数据分析和远程操控,确保低空经济应用的顺畅运行和高效执行。
低空经济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复杂系统,需要不同技术之间的紧密配合,完善的合作生态和产业链整合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未来低空生态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以低空空域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主体结构由低空产业价值网络、低空监管网络、低空支撑网络构成,必须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支撑共同努力进行构建。如何构建这一“生态圈”?市场要设立标准,实现规范引导;政府要高效配置,供需均衡;支撑要技术引领,自主可控。“生态圈”的建立体现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上,更体现在对整个低空经济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优化上,体现在对通信协议、网络架构、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的深刻理解上,这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促进通信技术与航空、物流、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低空经济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顶层设计、高端要素集聚、核心技术强化以及低空基建布局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共同构筑了推动低空经济稳步前行的坚实基础。随着这些战略举措的深入实施,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未来,应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创新,确保低空经济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