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中草药---地龙

文摘   2025-01-05 19:14   湖北  

【免责警示】所列验方不可盲目使用, 需咨询中医师,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本平台仅仅分享中草药基础知识,加深对本土中医的认识和了解。中医治病是遵循“一人一方,千人千方”,这是中医深奥之处,不咨询中医师,不经中医师指导,盲目使用所列验方,本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和爆破一点通公众号)概不负责。

===地龙===

药材介绍

中药名地龙

别名】蚯蚓、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地龙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   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   有蚯蚓,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   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   压等症                                                   








炮制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
1.滑石粉炒法 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地龙段,不断翻动,使其鼓起,筛去滑石粉即得。
2.酒炙法 取地龙段与黄酒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100kg地龙用黄酒18kg)。
3.酒闷砂炒法 取地龙段,与酒拌匀,稍闷,取砂子置热锅中,炒至滑利状态,投入生地龙,不断翻炒至表面棕黄色微鼓起时,取出,筛去砂子,摊凉。
4.蜜麸炒制法 取地龙段用酒(100∶15)喷匀,闷润1h,另将蜜制麦麸置锅内炒至略起烟,即投入地龙共炒,不断翻动,拌炒至地龙表面棕黄色时取出,迅速倒入容器内,上盖焖5~10min,筛去麦麸,摊凉。











功能主治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可用鲜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注意事项


地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很大的价值和多种功效。然而地龙在使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如阳气虚损、脾胃虚弱、肾虚喘促、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者不宜使用。除此以外,过量使用还可能导致出现头痛、头昏,血压先升后降、腹痛、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

总之,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用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地龙===

地龙是一味中药,好多人不知道地龙是什么东西,有时候我在门诊开地龙,有些患者朋友说地龙肯定可贵重吧,是不是像冬虫夏草一样?别给我开这么贵的中药!我说地龙不贵啊,是一味普通的中药。并且还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中药。其实啊地龙就是蚯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类中药。为什么叫地龙,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

那是在大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发动了陈桥兵变,回师汴梁,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老赵登基后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重新统一华夏。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老赵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整天为国事操劳,老赵虽然贵为天子,可是他也不是铁打的。这天老赵发现小腿怎么有点浮肿,小便还有点少。老赵的爸爸就是因为腿肿无尿去世的,估计可能是尿毒症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所以老赵从小就听说女怕戴帽、男怕穿靴的谚语。这么好的江山社稷再也不能看见,老赵心里苦啊。太医院的御医立马给太祖查脉开方,诸如真武汤、防己黄芪汤、猪苓汤之类的药方,效果一般。老赵心里烦,挥挥手让御医退下。时值寒冬腊月,风萧萧兮易水寒。老赵外出去汴河赏雪景,不小心又受凉,屋漏偏逢连夜雨,老慢支又复发了,太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还有点口周发绀,当年可没法吸氧啊。如果拍个肺部CT,是不是白肺还不一定呢。御医又赶来诊治。开了麻黄汤、麻黄二越婢一汤、金贵肾气丸,太祖的病情依然如故。老赵大怒,命令把御医关到大理寺查办。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啊。老赵大怒伤肝、忧思伤脾。这天突然发现腰部、前胸出现凸起的水泡、刺痛。老赵痛痒难耐,加上咳喘、下肢浮肿整的太祖痛不欲生。再次让御医诊治,这次御医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开了龙胆泻肝丸、如意金黄膏内服外敷。效果不尽人意。这可把老赵气的,命令大理寺把御医们都全关起来,秋后问斩。太祖看看光义,兄弟啊,我要给你交代后事、立遗嘱啊。光义泪流满面看着大哥,说皇兄,我们大宋人才济济,您一定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咱们可以张贴皇榜,昭告天下寻求名医啊。太祖说那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你去办吧。这天来个游医,把皇榜撕下,告诉守卫的御林军说,我可以治疗皇上的病。御林军看此人相貌平平、穿着普通,将信将疑说,你要是治不好皇上的病,可要掉脑袋啊。游医说放心吧。游医把脉问诊后,从随身携带的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入蜂蜜,使其融化成水。一半外敷,一半口服。太祖经过内服外敷后顿觉神清气爽、呼吸平稳,身上的疱疹消褪,过了几天又发现小便通畅、腿肿消失。太祖龙颜大喜,告诉光义说,我还可以再活五百年哩,要重赏这位医生。太祖还不知道医生有什么用药治疗他的病,就问医生你给我用的是什么珍贵的道地药材啊。这位医生想皇上是真龙天子,我如果说是用蚯蚓医治好他的病,他会不高兴的。蚯蚓生活在地下,这位医生灵机一动,答到:是地龙医治好真龙天子的龙体。太祖高兴的哈哈大笑。又问这位医生要什么赏赐。医生答到:有两件请求,第一请您释放御医们,御医们给您看病,战战兢兢汗出如豆啊。第二请皇上集全国之力,编辑一套医书。太祖立马同意释放被关押的御医们,只不过由于大宋建国时间短,财政收入有限,到了元丰初年《太医局方》才编撰成书。一直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许洪校订后正式定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医书。

地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可以活血通络、清热止惊、化痰平喘、利尿消肿,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过敏的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列入下品,味咸寒,归肝、肺、胃、膀胱经。主蛇痂,去三虫;《名医别录》云:大寒,无毒。主治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盐沾为汁,治耳聋;《本草纲目》云: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我在临床上在治疗咳喘、前列腺增生、半身不遂、高热惊厥、抽动症、湿疹、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时候经常会用到。

地龙不是冬虫夏草,而是一味价廉物美的中药材。在临床上可以放心大胆的应用。就像中医大家施今墨老先生说的:有是症,用是药。


===地龙===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地龙

【别名】蚯蚓、蛐蟮、赤虫。

【类别】平肝息风止痉药。

【药用部位】蚯蚓去内脏全体。以条大、肉厚者为佳。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都有。

【性味归经】寒,咸。归肝经、脾经、膀胱经。

【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主治】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

成分药理】有溶栓、抗癌、平喘作用,抗凝血、心律失常作用,有溶栓用,有快速杀灭精子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5~15克煎服,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服,孕妇禁服。

注意事项地龙与白僵蚕均为熄风止痉之品,但地龙止痉之力不及全蝎、蜈蚣,故多用于抽搐的轻证,或入复方作辅药。地龙还有平喘、通络、利尿之功;白僵蚕则能疏风化痰、散结消肿。

①用量过大:常规剂量毒性小,过量使用可出现头痛、头昏,血压先升后降、腹痛、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

②过敏反应:肌肉注射地龙针剂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口唇发麻、皮疹、脸色苍白,大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配伍选方】

①治疗骨折:将鲜品地龙用水洗净,捣成糊状,加少量白糖及少许冰片,溶解后外敷伤口周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②疗风头痛及产后头痛将地龙15克,姜半夏15克,赤茯苓15克三味药捣为散,每次服用1克,用生姜、荆芥汤送服。方中地龙与诸药配伍有清热、息风、定惊的功效。

③治疗高血压病:症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或心悸、面红目赤、善怒等。可用地龙15克,天麻10克,决明子15克,杭白菊12克,钩藤12克,丹参15克,栀子10克,赤芍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关节僵硬和畸形为特征。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等。常用方:广地龙15克,五加皮6克,威灵仙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生甘草10克,防己10克,川牛膝15克,薏苡仁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⑤治耳聋气闭:蚯蚓、川芎各15克。为末,每服6克,麦门冬汤下,服后低头伏睡,一夜一服,三夜,效。(<圣济总录》)

⑥治丹毒:中等活地龙七条,紫背浮萍一碗。研细敷。(《直指方》)

⑦治鼻衄:大蚯蚓十数条,捣烂,井水和稀,患轻澄清饮;重则并渣汁调服。(《古今医鉴》)

⑧治咽喉红肿,以防蛾患:蚯蚓七条。用滚水泡,候冷去泥,和荸荠汁饮之。(《喉科金钥》地龙饮)

⑨治疗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地龙能够舒张支气管,所以能够平定喘身。可单方用,特地龙研末吞服,每次1-2克。对于肺热哮喘,宜与麻杏甘石合剂同用,效果更好。

⑩治疗躁狂型的精神病。地龙既有镇静作用,又有解热作用,所以运用于这种病人。

(11)治抽筋:地龙一条,胡黄连一钱。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药》)

(12)支气管哮喘:地龙15克,海螵蛸、天竺黄各9克研末,每服1.5克,日3次。汤药送服。

(13)高血压:活蚯蚓3~5条入盆内排除污泥后切碎,以鸡蛋2- 3个炒熟,隔日吃1次。

(14)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乳香(研)半钱,胡粉一钱。上二味,合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乳香丸)

(15)治风头痛及产后头痛。地龙(去土,炒)、半夏(生姜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赤茯苓(去黑皮)各15g。上3味,捣为散,每服1g,生姜、荆芥汤调下。方中地龙与诸药配伍有清热熄风的功效。(《圣济总录》地龙散)

(16)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饺汁及水煎之,并善。(《补缺肘后方》)

(17)治脑血栓化淤血:人如果患了脑血栓、脑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就可以适当服用地龙。

(18)治痔疮:猪大肠头适量,地龙3~6克,用水煮烂后,地龙拿出扔掉,吃猪大肠头,连吃三天痔疮能治愈。熏洗:地龙20克放入坐盆内,用热气熏治如熏时发痒发痛,因热气足,可以移动变化位置,逐渐适应,待水温下降倒不烫手时,再用纱布蘸水轻洗患部,每天一次。一般2-5天即可消除。《中医大宝库》

(19) 罗大伦痔疮秘方:生黄芪12~30克煎汤,冲服地龙粉6克,每天两三次(或单用地龙粉50克装入胶囊每次服用6粒早晚各一次)一般三天见效《罗大伦》



来源:药材大全

===地龙===


  每日一药




中药简介



又       名:  蚯蚓、广地龙。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       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所属分类:   平肝息风药


地龙,中药名。为钜蚓科环毛蚓属动物参环毛蚓 、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全体。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的功效。主治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中药歌诀



牛黄珍珠与地龙,僵蚕全蝎配蜈蚣。

天麻羚羊角钩藤,平肝潜阳又息风。




常见搭配



地龙配天麻

地龙味咸,性寒,可以凉肝定惊(清肝热,安定惊恐),息风止痉(平息肝风,缓解痉挛);天麻味甘,性平,主入肝经,可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抑制亢盛的肝阳)。

二者配伍,可增强平肝息风,凉肝定惊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肝经热盛,引动内风导致的痫证、惊风,症见神昏、抽搐、惊厥等。还可治疗肝阳上亢(肝阳偏旺)或肝火上炎(肝火炽盛,上扰头目)引起的头痛,眩晕等。


地龙配夏枯草

地龙味咸,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凉肝,息风定惊;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经,能清泄肝火,还可以平定和抑制过于旺盛的肝阳。

二者配伍,可增强清肝泄火,平降肝阳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


地龙配附子

地龙的药性走窜,擅于通经活络;附子可以散阴寒,通利关节,祛风除湿。

二者配伍,可以祛风通络,除湿止痛,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见肢体麻木疼痛,身体难以转动,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等。


分布产地

分布区域:

1.广地龙:主产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2.沪地龙:主产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


民间传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因劳累过度,饮食起居缺乏节制,竟患了“缠腰蛇丹”,其宿疾哮喘一并发作。太医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后来,有人举荐河南商丘一位民间医生张清理为其医治,太祖遂下诏请张入朝。


张清理查看太祖的患处,见环腰布满大豆状的水泡,累累如患珠,认为有把握治愈。他打开所带药罐,从里面取出几条活生生的蚯蚓放入盘中,撒上蜂糖,使其立刻溶成水液,然后用棉花蘸些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自觉有一股清凉之感泌入肌肤。


接着,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的液汁,请太祖服下。太祖惊问:“此是何物?外用岂能内服!”张清理恐太祖见疑不肯服,就随机应变道:“陛下是神龙下凡,民间俗药岂能奏效?此药唤作‘地龙’,取以龙补龙之意。”说得太祖无比兴奋,仰首把蚯蚓液饮了下去。7日后,太祖疱疹落,哮喘止。从此“地龙”名声大震。




 


古籍摘要

1.《中华本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


.《本草便读》:“性下行,利水通经,皆取咸寒退火热,;治囊肿,毒因火附,须求蚯蚓净泥砂。咸寒无毒,入脾胃二经,凡一切大热狂乱,大腹水肿,小便不通等证,皆可用此下导,又治湿热香港脚上攻,内用外用各方.皆有神效。”


3.《滇南本草》:“味苦、辛,性寒。祛风。治小儿瘛瘲惊风,口眼歪斜,强筋,治痿软。”


4.《医学入门》:“地龙咸寒治热狂,蛊毒蛇瘕服之良,更医肾风注脚胫,粪治痢丹及犬伤。”


5.《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


6.《饮片新参》:“咸寒。宣散络脉瘀热,定瘛瘲抽搐。”


【以上摘自网络公众号,仅仅分享】

爆破一点通
爆破资信、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理论介绍, 技术服务及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