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

民生   2024-12-04 09:45   北京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周云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这为我们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对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作出专门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认真抓好落实。

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意义重大。从国际竞争看,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对基因改造技术、新基因组技术、基因驱动以及合成生物学等生物科技进行全方位布局。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必须加快生物科技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为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从国内需求看,当前我们获取蛋白的主要方式是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多,难以满足人口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蛋白需求增长的巨大压力。利用生物科技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开发替代蛋白资源、新型非粮饲料蛋白资源,可以有效突破农业资源约束,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不断拓展农业生产边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从未来发展看,生物科技是农业科技当中的变革性技术,“无中生有”“变废为宝”屡见不鲜。这些新技术让我们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在颠覆着我们的认知、改变着我们的习惯、不断满足着我们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日益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生物科技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基础。在原始创新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剪刀”不断优化,效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业生物基因改良中,创制出全球首款基于RNA的新基因编辑底盘工具,为我国开展基因编辑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在技术突破方面,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技术造物”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供可能;细胞培养肉技术快速发展,细胞无血清培养、放大培养和大规模分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可食用细胞支架研发方面建立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出鸡(猪)肉大米等产品;突破乙醇梭菌蛋白制备核心关键技术,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为推动饲用蛋白替代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微生物资源开发方面,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超过4200万吨,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除了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常规品种外,暗褐网柄牛肝菌、羊肚菌、冬虫夏草、金耳等珍稀品种产业也正在发展壮大,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力动能。我国藻类养殖技术和产业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年产260多万吨海藻干品,其中海带165万吨、龙须菜37万吨、裙带菜23万吨、紫菜22万吨,全部来自人工养殖。在产业化应用方面,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在减损增产、节约成本、提升品质等方面成效明显,按照扩面提速要求正在有序扩大应用范围。

我国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有潜力、有基础、有优势,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需求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物科技的引领性、突破性作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新型食物与非粮饲料蛋白的巨大潜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依托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推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优势科研团队围绕基因编辑、细胞工厂、合成生物技术、非粮生物质制糖技术、微生物菌体蛋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食用菌和藻类开发等方面,开展组织化、系统化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和新型饲用蛋白来源。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聚焦植物蛋白、人工合成营养物质、新型非粮饲料蛋白等产业技术领域,强化技术装备创新,助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创新平台条件支撑。加快建立与农业生物科技创新、生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平台条件体系。在生物育种、生物资源、智能装备等领域,研究推动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等,切实提升生物科技创新条件支撑能力。鼓励生物科技领域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建好用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打通技术突破、产品创制、示范应用、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培育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壮大生物科技企业。在农业生物科技领域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要平台条件建设等,形成核心研发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发挥好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全方位加强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为农业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展农业生物产业。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蔡薇萍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