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美洲国家国别情况研究。
继续高度重视对不同美洲国家农业政策、法规、金融贸易以及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功能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应变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与美洲农业合作的工作水平。
一是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农业政策。在所有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中,农业政策处于核心地位。农业政策本身并不能增加农业资源,但可以改变生产要素配置的环境和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农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率。因此,农业政策强烈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农业政策,都在不断探索农业调控的可行方式,希望通过农业政策的调整变化,把农民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家利益协调起来,使农业发展处于有力的政策保护中。伴随着“入世”后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全面融合,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所带来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各国农业政策的变化格局,审时度势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政策,使其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又符合中国国情,才能有效保护我国农业。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自然资源、经济水平对农业政策制定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认识和把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而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政策体系。
二是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美洲国家尽管在双边合作和贸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性行为,但仍然有其法律依据。由于缺乏对美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我国政府和企业在与美洲国家的合作和投资开发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麻烦,有时甚至导致开发与合作活动受挫。我们必须加强对美洲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研究,熟悉其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运作模式,才能在处理双边合作和贸易事务中,做到依法应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作为重要的资金要素配置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美国等美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本国农民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农村金融供给短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对美国等美洲国家金融体系的研究,分析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政策,并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应用,对于中国进行的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是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为管理涉及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的公共事务而建立的一套组织和制度体系。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各异,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也会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对美洲国家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弄清和理顺其在机构名称、职能划分、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行政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特点、特色以及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发展改革的趋势等,才能在与其农业合作交流中,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研究借鉴美洲国家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从中找出一些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消化吸收,对于加快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才能少走弯路,减少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均采用“大农业部”式的农业行政管理模式,对“大农业”的“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实行一体化管理,全面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贸易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职能范围真正覆盖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在执行职能时,有完备的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管理手段和方式。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按照产业环节设置机构,对各个环节实行综合管理。这种“大农业部”式的农业行政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潮流,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加强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比较研究。
继续关注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比较研究,掌握基本事实和基本状况,提高谈判和磋商的能力和水平,维护我国农业与农产品的声誉与合法权益,戳穿中国粮食安全威胁论等谣言,驳斥少数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妖魔化的错误行径。
一是做好世界粮食安全的比较研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一直备受世界关注。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首度提出“中国粮食安全威胁论”,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20多年过去了,粮食短缺没有在中国出现,世界性粮食危机却在逼近。某些西方国家为了转移矛盾、推卸责任,宣称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粮食、肉、蛋、奶等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是引发当前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些西方媒体也纷纷列举中印庞大的粮食、肉类消耗数字,企图制造中印粮食安全威胁论。
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比较研究,阐明国际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粮食需求增长,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地区减产,投机资本炒作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粮食供求关系,推动粮价居高不下。同时,要积极利用各种国际场合和有效途径宣传中国粮食安全的成就和主张,不给“中国威胁论”的谣言以可乘之机。
二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比较研究。数据统计表明,中国在2005年和2006年对美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别是99%、99.2%,而美国同期对中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别是98.85%和99.08%,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均在99%以上,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事实上,不管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一是加强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报道,消除信息不对称状况,让境外采购商和消费者透明地了解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状况,有理有力地驳斥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妖魔化的错误言行;二是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工作,从源头上保护我国利益,特别要注意善于利用国际规则和惯例为我国经贸工作服务;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比较研究,开展对重点国家的信息情报搜集和调研工作,掌握重要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状况;四是加强与有关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建立保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中国产品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的质量信誉。
重视农产品贸易研究分析工作。
重视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分析工作,特别要重视对北美、南美农业大国、强国的个案研究分析工作,对有关农产品贸易重大变化和影响要及时做出科学的预警与决策,保护我国农业,防止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和民族产业的打压。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重视国外廉价农产品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冲击和农产品贸易逆差,做好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分析工作,调整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使得农产品贸易结构均衡发展,以有效保护我国农业产业。
一是建立中国与北美(美国、加拿大)、南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主要国家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农产品贸易和国内政策等基础数据库,相对准确地预测美洲国家的大豆、棉花、玉米、小麦以及畜禽、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出口能力和市场份额,有效指导中国与美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工作。
二是建立农业贸易进口预警机制,加强对美洲国家大豆、棉花、玉米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对中国农业影响的跟踪研究,开展农业损害调查和国外贸易壁垒调查等所需的基础工作,在中国农业受到威胁损害以及面临贸易争端时,有效利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确保中国农业产业免受或少受损失。
三是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对我国出口美洲的一些大宗的、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数量、价格进行适时监测,跟踪和分析其在出口国市场上的价格、数量趋势,对可能引发贸易冲突的因素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处理农产品贸易摩擦,以免中国农产品对某个目标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或者增度过快,造成目标市场所在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或者保障措施。
四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贸易争端应诉机制。我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美洲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目前极其容易面临着反倾销调查,应充分重视反倾销应诉工作,发挥各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对其展开调查,出面收集材料,认真组织企业进行应诉工作,提高抗辩能力,争取有利结果。
不断寻求新的合作领域。
在农业合作中,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充分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工作原则,不断寻求新的合作领域。
由于自然资源在全球空间分布客观上具有不均匀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依靠本国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投资开发或贸易,合理有效地配置所需资源已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模式。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赢,这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对世界经济发展也是一个贡献。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通过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大力开发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才能最大限度突破资源短缺的约束,为农业发展创造有效的空间。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农业之所以强大的奥秘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实行了“走出去”战略,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投资和贸易活动为主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来获取最大利益。
因此,我国与美洲国家的农业合作交流,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依据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不断寻求新的合作领域,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才能实现竞争中互补、合作中双赢的目标。
一是要加强与美洲国家在农业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双重重要挑战。美洲国家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均占有耕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均高于我国,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其中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部分拉美国家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安全缺乏保障,十分渴望与中国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帮助他们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从战略高度谋划与美洲国家的农业资源合作开发。
二是要加强与美洲国家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美洲国家均把研究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与美洲国家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加快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的发展步伐,使我国农业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有准备、有步骤地引进美洲国家一些已经产业化或者接近产业化的农业高新技术,以加快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水平;要探索有效形式,到美洲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或企业,利用当地科技智力资源和研发设施,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和产品:要以拉美国家为重点,推广我国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和产品。中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发了许多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如果用这些经验和技术到拉美去投资,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效益。中国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或良种,对方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双方分享技术合作的利益。这种模式几乎可以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拉美国家对此也是有兴趣的。因此,可根据拉美国家的资源条件以及农业发展需求,通过对已经成功的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筛选、组装、评估以及必要的改良性试验研究,将适合于拉美国家条件而且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先进实用技术向有关国家进行示范推广,在为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影响力,配合我国科技外交方略的良好实施,使得资源效用开发最大化。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