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周来临 不要自己吓自己
当冬日的寒风悄然而至
期末的脚步也日益临近
校园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在这忙碌的时刻
我们不禁想起《美人鱼的夏天》中
那句“自己吓自己”
它如同一面镜子
映射出我们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第一阶段:小题大做
考试范围刚公布,有些同学瞬间紧张得直冒冷汗,拉着室友感叹:“这怎么学得完啊?是不是得熬夜背到凌晨三点才行?”他们每逢考试都在脑海中“脑补”出各种糟糕的情形,没上考场先否定自己。有些同学仅仅因为在复习章节小测中错了几道题,就开始担心自己整个学科知识体系都存在漏洞,害怕期末考也会因此一败涂地。又或者老师只是稍微提醒了一下某个知识点比较重要,就紧张地觉得这肯定是考试重点,万一没掌握好就完蛋了,从而花费大量时间反复钻研,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内容,将小问题过度放大,徒增焦虑与不安,影响复习的节奏和心态。
第二阶段:过度假装努力
这一阶段,学生往往会营造出忙碌的表象,比如长时间坐在书桌前,书本资料堆积如山,但实则心不在焉。可能花费大量时间整理笔记,形式精美却未真正理解内容;频繁更换学习场所,看似寻找最佳学习环境,实则在逃避深入学习。一会儿刷手机找资料,一会儿又和同学闲聊几句,看似在学习,实则效率低下,只是用这种“努力”的假象来自我安慰,仿佛这样就能缓解对期末考的担忧,实则是陷入了自我欺骗的陷阱,离真正的有效学习越来越远。
第三阶段:无效焦虑内耗
“如果考这个呢?”、“我真的理解了吗?”这类复习时的焦虑情绪,容易让大学生步入过分苛求完美的误区,不愿遗漏书本中的任何细节,最终可能导致得不偿失。随着考试日程的逐渐逼近,心也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坐在书桌前,面对堆积如山的书本和资料,还未真正开始复习,思绪便已飘向了未知的考试结果。一会儿担心题目太难,自己无法应对;一会儿又害怕复习不完,遗漏重要知识点。时间就在这毫无意义的纠结与惶恐中悄然流逝,书本依旧停留在那一页,笔记也未曾增加几行,而精神却在这自我营造的紧张氛围中愈发疲惫。
期末复习不该“吓自己”
而是善待自己
1. 接受现实,别搞“完美计划”
期末复习从来不是学全学透,而是挑重点、抓主线。别再纠结于完美笔记或“学不爽”,哪怕每天看一两章,只要踏实完成,就已经是进步。
2. 学习不是表演,别太在意形式
别想着“熬夜才有学习感”,也别给自己打鸡血搞仪式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一点点积累,比盲目拼命更有效。
3. 给大脑减压,不要天天计算焦虑
当你觉得“还有太多没学完”时,试着把目标缩小:今天学完三页、记住两个公式就够了。学完后给自己奖励,避免过度消耗心理能量。
考试周虽猛如虎
但咱们是智勇双全的大学生
翻过这座山
前方是知识的海洋
是自我超越的喜悦
让我们携手并进
越山,阅书,悦己
期末周
我们来啦!
主编:孙梦瑶
审核:孙晓岭
一起点击 “分享” + “点赞” +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