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日”到,阳气生
正月初四,又叫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的一部分,是中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四天,亦是正月第四天。在福建的莆田地区,大年三十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正月初四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迎灶神,福满门
传统的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而年前腊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俗谚说:“送神早,接神迟”。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正月初四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留在家里,准备丰盛的果品,点燃香烛并燃放鞭炮,以迎接灶王爷的归来。因为“小年”那天,灶王爷已经上天庭做汇报,正月初四则是灶王爷返回人间的日子。人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迎接灶王爷的归来,同时也祈求家庭平安、幸福。这个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灶王爷的敬畏和感恩,也表达了对家庭和生活的美好愿景。
吃折箩
吃“折”,是本着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折箩”,北方方言,也作“合菜”。它并非山珍海味,而是酒席上剩下的菜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留下不少大菜好菜。这些剩菜都不要倒掉,把它们烩成一锅,在并不富裕的过去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今天,很多人家习惯拉上一大家子人进饭店吃团年夜,每顿下来,也总有几样菜鲜见动筷,把它们打包回家,烩上一锅,也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过去、“折箩”是穷苦人家的吃食。今天,“折箩”是要警醒世人,日子虽然好过了,浪费之风可不能长。
扔穷
扔穷”作为古老的中国年俗之一。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牛羊肉铺在这一天要到马神庙烧香,因为羊王、牛王、马王均在马神庙内供奉,以南郊马神庙的羊王像最有名。
中国人习惯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是谁?大概就是这些神仙们。灶王归来,借各家神位安座,自然不愿意见到满屋子杂乱不堪的样子,前几日不能扔掉的垃圾今天是要赶着收拾出门了。掸尘、除灰、扫地、倒垃圾……像年前一样忙碌起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将垃圾扔出家门,这叫作“扔穷挥别过去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扔穷”,是人们表达勤奋生活、憧憬幸福的姿态。
主编:孙梦瑶
审核:孙晓岭
一起点击 “分享” + “点赞” +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