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非遗女传承人】歌从茅山来,唱到水乡外

政务   2024-11-28 14:22   江苏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点击>>

“东边那个太阳哎

照在那个茅山上哟
水田那个茫茫好栽秧
妹打号子哥搭腔
哎嗨哎嗨哎嗨哟……”
站在水田里一边唱一边插秧的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茅山号子代表性传承人陆爱琴

她悠扬清脆的歌声在田间随风飘动
带走劳作者的疲累
茅山脚下的江苏兴化大地
在代代相传的古老歌声中
缓缓展开了
一幅恬然质朴的生活画卷



一唱数十年


“在茅山
号子不叫唱,叫打
几乎人人都会打号子。”
和其他地区的劳动号子一样
茅山号子是与劳动生产活动

直接联系的即兴创作歌曲

早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先民就在茅山地区生产生活
劳动生产时,先民们用“哼号”
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

逐步形成了茅山号子

几乎任何一种劳动形式
茅山的歌者都能用号子表现出来
比如清朗婉转的栽秧号子
高亢悠扬的车水号子
铿锵激昂的打夯号子
深沉悠远的划船号子

粗犷短促的挑担号子等

陆爱琴从小就被家乡的歌声吸引
“小时候,我一直跟在妈妈身边
陪着她下地干活
她常教我唱小曲和淮剧
我非常喜欢
她在田里插秧,我就坐在田边听。”
从小耳濡目染
让陆爱琴长大后毅然决然地
走上了传承茅山号子的道路

16岁那年

陆爱琴到茅山镇文化站的
五金电器厂上班
过上了一边工作一边打号子的日子
茅山号子分长号子和短号子

通常一人领唱众人合唱

加入文化站演唱队之初
陆爱琴并不是领唱
但是优越的嗓音条件
加上勤学苦练
让她在一次乡镇比赛中一举夺魁
“那时站长开始注意到我
慢慢给我机会,重点培养。”

就这样,她一步步唱到大家面前

陆爱琴发现,自己的嗓音虽好
演唱却还差点意思
作为原生态民歌
茅山号子靠的是歌者口口相传
要学到正宗的茅山腔
就要了解老“土艺人”的原生态唱法
站内没有专业的老师
陆爱琴就把握一切可能的机会
向民间歌手请教
一次偶然的机会
她听到老一辈歌手施牛琳
演唱的茅山号子,豁然开朗
“她打的号子最适合我!”
陆爱琴激动地说
从那之后
她几乎每周都到施牛琳家中学习
从开始每一句都要纠正
到后来的演唱有了不同韵味
陆爱琴用了近10年时间


要唱得更响更远


和其他地方的劳动号子一样

茅山号子具有一种
通俗、直率的“土”
正是这荡漾着
独特审美情调的“泥土气”
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可随着现代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
这浓缩着数代茅山人劳动智慧
与精神追求的文化符号
逐渐在田间隐去
从乡野走向舞台
成为茅山号子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别看我现在站在台上挺轻松

最初登台的时候
真是既紧张又害怕。”
为了更好地将茅山号子唱出去
文化站站长请来了专业的舞台导演
重新编排节目
面对新的演出环境和表演形式

陆爱琴倍感压力

“当时导演说我的眼神
手势和站姿都不对
站长也批评我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又害羞又内疚
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好?”
肯服输的陆爱琴
躲在一旁哭完又立刻回到位置
咬着牙憋着气和自己较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
茅山号子首登舞台就大获成功
陆爱琴也一路高歌
将茅山号子唱遍大江南北
2007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
“欢乐中国行·魅力泰州”
与周杰伦同台演唱
2008年参演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
获得二等奖
2018年参加
“秧田飞歌-苏浙皖秧歌号子邀请赛”
获得一等奖
2022年
参与录制央视节目

《振兴路上:民间文化美起来》……

30多年来
陆爱琴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舞台
满墙的奖杯和荣誉证书背后
是无数个对镜自学独自苦练的深夜
“晚上,我就一个人在排练室
对着镜子一遍遍学、练
把歌词写在手心
生怕自己忘记。” 
2018年
陆爱琴作为茅山号子传承人
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创新和传承才是未来


“歌词是茅山号子的根本
我们用一段旋律在里面填词
见什么唱什么。”
作为当地人抒发情怀交流情感的
一种娱乐形式
茅山号子记录了茅山人不同时期的
劳动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然而传统民间艺术要想历久弥新
就得顺时而变

创作更多契合时代主题的原创曲目

陆爱琴意识到了这一点
将传统插秧号子《小妹妹》的歌词
进行改编创作
创排了《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新时代的红领巾》
《茅山号子唱响民法典》等
一系列“创新号子”
铿锵有力的音调旋律
明快轻盈的音乐节奏
充满豪情的歌词唱腔
为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新活力

为了防止茅山号子出现断层

陆爱琴演出之余常进校园教唱
在她的努力下
几乎每个兴化孩子都会唱一两句
还将茅山号子带进大学校园
去教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
细心地将方言读音标在纸上
便于大家学习
一句一句毫无保留地教着
现在,陆爱琴的孙女嘉欣
已经成了她重点培养的对象
祖孙二人经常合作演出
“茅山号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的!”
陆爱琴自信且骄傲地说
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坚持与努力下
承载着茅山人生活智慧
与美好愿景的茅山号子
正跨越历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基因
激励着茅山人
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编辑:曹宏萍

校对:许宵雪

审核:杨易霖

总编:陆艾涢

点击进入“江苏女性”网手机端


【寻访非遗女传承人】苎麻成线,岁月成诗

【寻访非遗女传承人】巧手扎风筝,借力上青天



江苏女性
江苏女性温暖贴心的移动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