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成语咸阳 | 富国强兵

文摘   2025-01-28 07:05   陕西  






富国强兵

—成语咸阳—


【释义】


《成语大词典》释曰:“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


《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典故】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直存在着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有战国时的李悝、商鞅和韩非等。他们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君书·壹言》中的“本”“末”含义分别指代“农业”和“工商业”。“壹言”即“一言”,如《商君书·赏刑》“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大体是讲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高度统一。

在《商君书·壹言》这篇文章中,商鞅把人民与国家紧密联系。对于某个个人来讲都有家庭、家族。对于个人、家庭、家族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荣誉。商鞅重视“重刑”或者赏赐,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梦寐以求的就是得到赏赐,所以商鞅提出“民”以实现“农战”有功的路子。“赏随功,罚随刑”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样就将人民团结起来了。加之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使国家的凝聚力增强不少,对于国家实力的增强会有重要的意义。

商鞅在《商君书·壹言》中说:“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制度察则民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其杀力也,以事敌劝民也。”文中的“富国强兵”即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和军功,通过对民的控制,加强秦的军队建设和对军队的管控。商鞅对农业的重视不仅是生民之本,更是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使秦国国力增强,一跃而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就连《史记·孟轲列传》中也说:“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来源:《成语话咸阳》

编辑:鲁晴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咸阳发布
传播党委政府声音,解读重大政策措施,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