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故事】藤桥急救站成功实施高效院前心肺复苏

文摘   2025-01-14 17:32   浙江  



1月10日,吴先生带着一面绣有“暖心急救 守护生命”的锦旗来到藤桥急救站,感谢林淑淑医师的及时抢救,挽救了吴先生父亲的生命

半个月前,吴先生的父亲因身体不适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接到指令后,藤桥急救站的急救小组迅速响应,仅用时5分钟便抵达了患者家中。林淑淑医师迅速评估了患者的病情,并将其转移至急救车内进行进一步救治。当时,患者满头大汗,胸闷胸疼,意识尚存。就在急救车启动仅2分钟后,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濒死样呼吸,意识丧失,心电监护仪上显示出了心室颤动的致命信号。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林淑淑争分夺秒地对患者进行了2次除颤,并同步开展了心肺复苏。经过这一系列紧急而有序的抢救措施,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虽然意识仍然不清,但生命症状逐渐稳定。

急救车就近将患者送达医院后,心电监护仪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意识也逐渐恢复。随后,他被送往CCU(心血管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随后,患者成功实现了脑复苏。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确定伤者已失去意识,就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施救者跪(或站立)在被救者身体的一侧,对其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点位于被救者胸骨下端和两侧乳头连线相交处或剑突上两横指处。施救者应将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手指脱离胸壁。

施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重量和肩部、臂部的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被救者胸骨下陷5~6厘米(儿童为5厘米,婴幼儿为4厘米)。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胸外按压30次,就需要行人工呼吸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进行胸外按压。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被救者的呼吸和脉搏恢复,或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方可停止。




林淑淑

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从事院前急救、全科医学工作十余年,擅长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治。2023年参加第二期浙江省临床医师康复医学增注培训,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修康复医学,擅长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的康复评估和干预。





健康鹿城  原创发布

供稿: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审:林方昕

二审:秦   密

三审:林光明



往期推荐

22分钟的“生命快递”!鹿城区人民医院正式开通无人机送血航线

2025-01-13

【锦旗故事】锦旗迎新送入门 真诚服务受肯定——“事先介入”制度提升审批加速度

2025-01-13

运动太少的危害,超乎你想象

2025-01-14









扫码查看更多信息



健康鹿城365
发布鹿城卫生健康新闻动态、最新政策、科普知识及人文风采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