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一、
近视有遗传倾向
近视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都密切相关。
如果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30%-40%会遗传到近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孩子近视概率更高。环境因素也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比如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较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都会使孩子远视储备减少过快,促使近视发生。
其次,看书写字的光线不合适、营养不均衡、摄入过多甜食、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增加近视几率。
二、
近视600度以上小心眼病
近视发展到600度以上,也就是高度近视,尤其被诊断为病理性近视时,容易伴发相关眼病。
可能会出现飞蚊症、视物变形,甚至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有的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严重影响儿童的眼部健康。
延缓儿童近视发生的年龄,控制近视发展可以减少孩子患高度近视的可能。
三、
3-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
许多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不会表达看不清楚东西的感受,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因此,定期给孩子做视力检查,就成为早期发现儿童近视或其他眼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四、
眼病筛查不能忘
3岁左右,建议家长为孩子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的征兆及时矫正,每6~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
小学期间,这个时间段是近视的高发阶段。家长应当每隔6~12个月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视力检查。
五、
远视储备透支,近视风险大
孩子视力在不断发育,眼球也在不断发育。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
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正视后若眼球继续增长,则出现近视。因此,保护远视储备很重要,过早透支,就很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六、
近视预防没那么难
近视的预防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方法不难,贵在坚持。
目浴阳光:多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
坚持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远眺20英尺(6米)以外20秒以上。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电子设备的过早、过量使用是学龄前期出现近视的诱因之一。建议孩子3岁前不使用、3~6岁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保持光线适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
七、
坚持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眼周围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在持续用眼后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可以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调节滞后,改善视疲劳症状,有助防控近视。
八、
近视久了眼睛容易变形
其实眼睛变形,并不是戴眼镜造成的。而是因为近视度数增加,眼轴变长引起的。
近视度数每增加300度,眼轴延长约增加1毫米,会明显出现眼球突出或者后巩膜葡萄肿,所以才会看起来眼睛变形。特别是高度近视者眼球会显得更突出,与科学佩戴眼镜无关。
如果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眼睛肌肉过度收缩,缓解视疲劳,更好地“减慢”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进而延缓眼轴的增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眼睛及视力问题应该受到家长们更多的重视,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让孩子远离近视。
健康鹿城 转载发布
来源:温州妇幼
一审:黄若素
二审:秦 密
三审:林光明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扫码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