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的说法:结婚不能在这三个年份结,是哪三个年份?还有道理吗?

乐活   2024-11-02 13:18   湖南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在过去结婚是有着十分繁琐的流传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流程来,结婚至少有6个步骤,也叫“六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分别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六个礼节在过去是都不能少的,并且还都很重视,是需要提前商议好日子的。

特别是像结婚日子的确定,这更是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来确定婚期,之后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才可以。

而且在我国民间还普遍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在老辈人的观念里,结婚有着诸多的讲究,其中结婚就不能在三个年份结,那到底是哪三个年份呢?还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人的观念中,每个日子都是特别,是有着特殊的含有的。而结婚是人生大事,为了图个吉利,也有个好的开始,因此在有些年份和日子是被认为不适合举办婚事的,这些传统观念在岁月中流传,承载着人们对婚姻的敬畏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第一个是“本命年不结婚”。这种说法,估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如果是本命年的话,一般都会推迟一年结婚的。

在我国民间,本命年一直被视为特殊的年份,人们常说本命年最好低调行事,结婚这样的大事最好避开。

本命年被认为是犯太岁的年份,传统观念中,太岁如同一年之主,本命年冲撞太岁,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运势。在本命年就要“穿红”,而且还是“老三样”,即红内衣内裤、红袜子和红腰带。

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看,这并无依据,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或许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人们在本命年往往会更加谨慎,担心因违背传统而遭遇不顺,而婚姻又是人生大事,容不得半点差池,所以老辈人认为避开本命年结婚是一种稳妥的做法。

第二个是“无春年不结婚”。

所谓的无春年,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寡妇年。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这一节气。古人认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认为没有立春的年份是不吉利的。

其实这是由于农历和公历的差异造成的,是一种人为的历法现象。然而在民间,无春年却被赋予了不吉利的含义,认为在这样的年份结婚,婚姻可能遭遇不幸,甚至女子可能会遭遇不幸。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根据,只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理解而产生的迷信观念。

但在过去,这种观念影响了很多人的婚姻决策,使得不少新人及其家庭选择避开无春年。因为这种说法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习俗的一部分。

第三个是家有丧事的情况也很特殊,尤其是父母去世是不宜结婚的。

在传统观念中,子女一般在一年内不宜办喜事,过去还有守孝三年的传统。这体现了对逝者的敬重和孝道。

在丧期内结婚,会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即使在现代,许多地方依然保留着父母丧期内一年不结婚的习俗。

这种观念更多地是从伦理道德和情感层面出发,让人们在悲痛中保持对亲情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被认为不宜结婚。像“绝日”和“离日”,这些日子在传统历法中有特殊的含义,被认为不吉利;

还有像“杨公十三忌日”也被视为不宜办事的时间,虽然其来源的传说带有神秘色彩,但却成为了人们忌讳的因素。

除此以外,在父母的生日不宜作为结婚日,这或许是为了体现对父母的尊重,避免混淆主次。

而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等祭祖的日子,本身氛围肃穆悲伤,是祭祀祖先、缅怀逝者的时刻,在这些日子结婚,会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亵渎和对传统的违背,所以也被列为忌讳之列。

老辈人的这些说法,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大多是迷信内容。但这些传统观念反映了过去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未知的敬畏。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受这些观念的束缚。

然而,了解这些传统,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在尊重传统和追求现代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婚姻在幸福的同时也不失文化内涵。

扎根乡村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以农村人的视角,解读新农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