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WRX tS,真是半吊子STI?

汽车   2024-12-31 00:03   美国  


在当今性能车市场上,斯巴鲁WRX车系始终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存在。

凭借在WRC和民用改装圈的深厚底蕴,WRX一直以水平对置发动机与全时四驱系统以及富有驾驶乐趣的手动变速箱,让无数爱好者心驰神往。

然而,随着各类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诸多经典配置或性能升级逐渐缩减,车迷们一直渴望的“真正STI车型”似乎迟迟不见回归。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款WRX tS横空出世,它意在填补STI离场后的市场空白,新车拥有一些原本只有STI才会配备的强化零部件,却又缺乏STI最令人欢喜的关键元素,这让不少拥趸心生矛盾。

本文将从车系的历史渊源、车型定位、技术亮点、驾驶体验以及改装前景等多方面,对这款WRX tS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客观地了解斯巴鲁在如今市场环境下的推进思路和取舍。

Author / 酷乐汽车


斯巴鲁在WRC赛场上的征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凭借水平对置发动机与全时四驱的独到组合,Impreza WRX/WRX STI屡次登上WRC最高领奖台,给品牌积累了极高的运动声誉。


经典的555蓝色车身配合金色轮圈,相比量产车型更大的进气口和硕大的尾翼,成为广大车迷心中的“拉力图腾”。在此之后,WRX和STI车型开发基本遵循“赛道研发民用下放”的思路,将赛车中的底盘强化、增压技术、差速器设定等逐步应用于量产版本。


STI(Subaru Tecnica International)则是斯巴鲁官方赛事与高性能部门,专门负责品牌赛车开发和改装套件供给。


早期的Impreza WRX STI车型拥有独特的DCCD可调四驱系统(其实直到今年东京改装展上亮相的WRX S4 STI sport车型都搭载了DCCD四驱系统)、高功率调校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更硬朗的悬挂、Brembo刹车系统等配置,让STI成为高性能四门轿车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然而,近几年由于排放法规严苛、企业战略调整以及日系厂商对电气化趋势的关注,斯巴鲁并未如期发布新一代STI车型。市场上只剩下WRX单条产品线在售,令那些想要最顶级的斯巴鲁车迷倍感失落。


而“tS”在斯巴鲁体系中则并非第一次出现,其含义可以视作“tuned by STI”,即由STI团队参与车辆底盘或相关调校,但不是STI车型的类STI车型。


因此,WRX tS在2025年成为斯巴鲁体系内某种“承上启下”的试探性产品:它通过更高级的制动系统、更硬朗的悬挂、更运动化的座椅与内饰来吸引对性能和体验有较高需求的消费者,但并没有配备STI专属的可调DCCD系统、额外的发动机强化以及标志性的巨大尾翼等,使得tS看起来只是个半成品,让粉丝们情绪复杂。


2025款WRX tS延续了现款WRX的外观主基调,包括极具辨识度的大尺寸引擎盖进气口、宽厚的前保险杠造型,以及依旧颇具争议的黑色塑料轮眉。


相较于前代更简练的线条,这一代WRX加大了车身侧面的塑料包覆面积,营造出接近跨界风格的视觉效果 —— 其初衷搭大概是向跨界车防擦防刮风格有所倾向,但在城市环境下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欠缺精致感,不过看看法拉利SUV,钢琴烤漆的防刮条也很精致。



tS版本在细节上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氛围。

首先是19英寸轮圈及更高性能胎,其原厂配备Bridgestone Potenza S007轮胎,在外观上与普通WRX形成明显区分。其内部的Brembo制动系统采用金色涂装,让老车迷一眼就能联想到当年STI的经典金色Brembo卡钳。


此外,车头和车尾的“WRX”标识改为红色,呼应了斯巴鲁多年以来对拉力传统的继承。


令人遗憾的是,新车上并没有出现如STI车型那般夸张的后扰流板或高耸的尾翼,尾部线条与普通WRX保持一致,不禁让人感慨当年STI式大尾翼与樱桃红徽章的缺失。


与普通WRX相同,tS维持其四门紧凑型运动轿车姿态,前后悬相对较短,轴距与高度没有过分夸张。硕大的发动机舱进气口不仅是拉力化风格的体现,也可以帮助水平对置发动机和涡轮系统更好地散热。



空气动力学方面,WRX tS并未像赛车般拥有夸张的扩散器或主动尾翼,但车底拥有导流设计与车身多处扰流翼的布局,仍能在高速下提供一定程度的下压力,兼顾日常驾驶与拉力风格的平衡。



进入车内,tS最显眼的升级来自Recaro桶椅。

与2024款WRX TR上所使用的设计不同,tS座椅采用更鲜明的蓝色拼接皮质,配合方向盘和门板等部位同色调的缝线点缀,使内饰整体视觉效果与车外的蓝色车漆相呼应。


此外,全新Recaro桶椅具有较深的侧翼支撑,能在激烈驾驶时提供更好的固定性,满足跑山或赛道玩家对车身包裹感的需求。


中控台配备一块竖置11.6英寸大尺寸触摸屏,整合了空调、音响、车辆模式切换等诸多功能。


虽然这种“大屏一体化”是近年各家主机厂的流行做法,但在响应速度和人机交互层面,tS的界面做的并不是特别流畅,与目前主流主机厂还是有一定差距。部分用户反映,触控指令会出现轻微延迟或动画卡顿,像操作老一代平板电脑一样。


不过还好斯巴鲁没有彻底抛弃实体按键。音量及调频依旧保留旋钮设计,左右还有物理拨杆可调节空调温度。对于驾驶者而言,这些物理按键能在行车中更快速精准地操作,避免视线过久离开前方路面。

WRX tS具备多种驾驶模式,常见包括Comfort、Sport、Sport+(或称Track/GT模式)以及可自定义的Individual模式。


每种模式会相应改变转向助力、悬挂阻尼、油门响应以及排气声浪的细微变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汽车在启动时会默认进入Sport模式,如果市区通勤需要舒适调校,驾驶者需要再次手动切换或利用个性化模式按钮调回。



对市区驾驶而言,若保持悬挂在最软模式,转向在Normal或Comfort档位,能有效缓解复杂路况下的颠簸与车身余震;而将引擎动力调节至Sport,则可以在加速超车时更灵敏地输出扭矩。

这基本也符合大众车主的需求。


WRX tS依旧使用斯巴鲁最新FA24 2.4升水平对置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71马力,最大扭矩350Nm。

与同级别高性能前驱车(如本田思域Type R、现代Elantra N等)相比,这一输出并不处于绝对领先位置;更何况若将此前STI车型300马力拿来对比,tS在动力数值上没有任何优势。



不过作为斯巴鲁的传承引擎,其保留了相当经典的水平对置声浪,在3000转/分钟左右涡轮开始充分介入,带来一波明显的扭矩爆发;但到了约6000转/分钟附近,动力会逐渐衰减。


这样的输出特性其实与过去EJ系列水平对置涡轮引擎有几分相似,称得上保留了一定老派涡轮车的味道。


在全行业普遍采用双离合或高性能自动变速箱的背景下,WRX tS依旧提供6速手动,这对传统性能车爱好者来说是难得的好消息。

该手动变速箱的换挡行程不算短,但排档操作相当顺畅,离合踏板力度也较轻盈,方便在拥堵城市路段行驶。与Type R等前驱性能车相比,这套变速箱或许没有本田那么丝滑,但在同级四门车阵营中已属上乘。



相比普通WRX,tS采用更高规格的离合器与更严谨的齿比分配,为更高强度的驾驶提供额外保障。不过若有机会看到STI车型回归并采用DCCD或更硬派的竞速级变速箱,才是真正能体现斯巴鲁造车传统与拉力基因的终极形态。

斯巴鲁赖以成名的对称式全驱系统在tS上自然不会缺席。该系统通过中央粘性耦合或多片离合结构(具体视具体版本和匹配差速器类型而定),配合前后开放式或限滑差速器,将发动机扭矩实时分配至四个车轮。

对城市驾驶而言,这套系统提供的稳定性与抓地力令人放心,也能在湿滑或雪地环境中展现较好的循迹表现。



然而缺失的DCCD部分让老粉丝们遗憾不已。

STI车型上的DCCD系统能让驾驶者自行分配前后轴扭矩比例,在赛道或拉力场景下大幅提升车辆的可玩性与操控极限。而WRX tS则仅仅是一个相对被动的分配模式,无法像STI那样根据个人偏好进行拨动与锁止。


WRX tS与WRX GT一样,搭载了带电子控制的自适应悬挂系统,但在弹簧刚度、阻尼特性等细节上有所提升和重新标定,背后由STI工程师参与调校。该系统可根据驾驶模式实时调节减振器的软硬程度,提供Comfort、Sport以及Sport+等不同档位。


在城市道路尤其是坑洼较多的路段,如果直接设置在Sport或Sport+,车辆显得过于跳动并传递大量细碎振动到车内,易让乘客感到不适,切换到Comfort后,虽然仍无法与普通家用轿车的滤震水平相提并论,但可以在紧凑型运动轿车范畴内取得还算理想的平衡。


对于真正在山路或赛道猛攻的驾驶者而言,Sport或Sport+模式才是激发整车韧性与灵活性的所在。


与悬挂同理,tS的转向系统也有多档位可调。

Comfort模式下,转向力度适中,并不会因采用电子助力而显得生硬;当切换至Sport+模式后,方向盘回正力矩变得沉重而直接,但对部分驾驶者来说,人为增加转向阻尼会显得略为突兀,不够自然。


不过总的来说,在激烈驾驶时,tS的转向与底盘仍能呈现不错的一致性。前端响应足够敏捷,后端则在四驱系统的帮助下牢牢贴紧地面。若能在入弯或出弯时合理控制油门,整车姿态不会出现明显推头或摆尾,展现出斯巴鲁招牌式“能拉能跑”的稳定性。


tS另一大亮点是原厂就配备Brembo刹车系统,前六活塞后两活塞,比普通WRX的刹车规格更高,热衰减方面也更能经受激烈驾驶考验。金色涂装与STI往年车型遥相呼应,具有明显的性象征意义。



根据斯巴鲁官方公布的信息,tS的Brembo套件源自WRX TR所使用的结构,但经过色彩调整与细微强化,制动力不错。

对于经常跑山或准备下赛道的用户而言,这是不小的价值增量,若是普通WRX车主需要自己升级Brembo套件,花费不菲。


原厂配套是19英寸轮圈与Bridgestone Potenza S007性能胎,抓地力与胎壁刚性都较高,可以更好地应对高速过弯与急刹。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高性能轮胎在雨雪路面或低温环境下,性能会衰减明显,容易产生打滑、制动距离变长等问题。因此对身处多雨、寒冷地区的车主而言,可能需要另备一套冬季胎或四季胎,以兼顾不同季节的使用需求。



测试车辆若配备雪地胎,则会在干地极限驾驶时损失一部分抓地力,但能换得更安全的冬季行驶表现。对于喜欢全季节兼顾但又想追求性能的消费者来说,可选择高性能四季胎作为折中方案,不过极限能力肯定不如真正的夏季性能胎。


官方并未公布tS的零百加速准确实测数据,但估计在5.6秒左右。

纵向对比之下,本田思域Type R和丰田GR Corolla等竞品的实测加速时间大多在5秒上下,现代Elantra N也能跑进5.3秒区间。


从纸面数字来看,WRX tS并不算真正领先甚至略显落后。然而选择WRX tS的客户并不会完全看重其加速表现,更多的是喜欢那种传统的机械质感,大约在转速3000转后涡轮达到峰值,推力明显涌现,伴随低沉的排气声。


这种体验与如今那些功率线性且迟滞极小的高科技发动机不同,保留着一丝老派机械感。对钟爱斯巴鲁的人来说,这或许比单纯更快的直线速度更值得回味。


在封闭山路或赛道上切换至Sport或Sport+模式,tS显得更激进。

悬挂变硬后,车身侧倾被抑制得更为明显,给人良好的过弯信心。此时Brembo卡钳和大尺寸刹车盘能承受更高频率的连续制动,而Recaro桶椅有效减少驾驶者在车内的晃动,提升整体操控感受。


不过,与之前的STI相比,缺失DCCD所带来的可玩性下降。想要在弯道极限处利用油门来微调车尾角度,有时会感到后轮传递的力量不足以让车身出现明显滑动,更多的是以安全为导向的循迹技术支撑。


如果将车辆定位于一台日常可兼顾且有一定激情的AWD性能车,那么tS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若它想取代STI的赛道、拉力双栖地位,依旧欠缺那分尖锐和硬核。


虽然WRX tS在定位上偏向运动化,但对日常代步而言并非完全不可接受。

将悬挂调至Comfort模式后,滤震能力略微改善,高速巡航时整车噪音也能保持在可容忍范围。但毕竟轮胎与底盘均是以性能为主,路面起伏、胎噪与风噪还是比普通家用轿车更明显。


对一些对舒适度要求较高的人群来说,或许需要在试驾体验后再衡量。


同时,车内空间依旧延续WRX的紧凑风格,后排腿部空间不算特别宽裕,且后排头部空间受车顶线条影响也较局促。


对经常满载四五名乘客或需要后排长时间舒适乘坐的场景来说,并不理想。不过WRX为四门三厢布局,行李厢容积尚可,后排座椅还能部分放倒,满足一定程度的装载需求。


以美国市场官方信息显示,2025款WRX tS起售价约为46,87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万元。



在同级或相近价位的车型中,思域Type R在美国起售价约43,795美元(折合人民币32万左右),动力达320马力,丰田GR Corolla起步价更低,但顶配Circuit或Morizo版则接近45,000-50,000美元区间,现代Elantra N更是以低于35,000美元的价格(国内售价约25万)售卖。


若放眼更高端一点的大众Golf R,起价在44,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万元),但拥有至少320马力的动力输出,以及可在部分版本上实现后轮扭矩矢量分配。


从这组比对可见,WRX tS在价格和动力上并不占优势。

对于原本STI的忠实粉丝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斯巴鲁一款拥有300马力以上、可调差速器、标志性尾翼且更具赛道氛围的正统旗舰,而不是仅仅在刹车、悬挂和内饰上进行STI风格“拼凑”的产品。


尽管WRX tS看起来有诸多槽点 —— 动力未升级、没有DCCD、价格不算便宜,许多媒体和车迷却依旧对这款车保持温和的态度,原因在于:


1. 依旧保留手动变速箱与全时四驱的核心乐趣

在当下主流合资或进口性能车领域,真正搭配三踏板+AWD系统的四门轿车并不多,且价格还能接受范围内的,似乎只有WRX tS一款。


2. 斯巴鲁品牌情怀和水平对置发动机声浪

作为曾经征战WRC的王者,斯巴鲁在粉丝圈里拥有多年积淀,即便它不再是最顶尖的赛道利器,依旧承载了独特的机械文化与符号价值,同性交友利器可不是吹的。

3. 日常可用的实用属性

相比两厢掀背或小型高性能车,WRX的三厢车身能带来较为宽裕的行李空间和更舒适的座椅布局,兼顾周末赛道与日常通勤。


对改装玩家而言,WRX tS和普通WRX的基础机械平台相同,FA24引擎在高增压、高流量进排气与ECU调校后,往往能获得远超原厂的马力输出,至少可以达到300-350匹。

Brembo卡钳、强化悬挂和Recaro座椅更是现成的原厂升级,省去后期改装的一些繁琐流程。若对弯道表现有更高要求,也可升级防倾杆、换装更紧的衬套或安装车身强化件来减少车身扭曲。


然而,若想要实现类似STI的DCCD功能,则需要更换传动硬件和车载控制系统,成本和难度都相当高,且可能牵涉车辆的合法改装限度和保修问题。因此,多数车主会从轻量化飞轮、进排气升级或更激进的涡轮套件等常规升级出发,打造自己心中更接近STI的WRX。


对于斯巴鲁粉丝来说,最大的悬念无疑是:STI车型是否会在下一代或未来某个时间点回归?

斯巴鲁官方暂未给出确切答案,但业界猜测斯巴鲁正在考虑电气化战略,可能最终出现混动版STI或纯电STI的方案。若真如此,传统燃油版STI或许只有在限量版或纪念版形式中出现。


在市场竞争方面,本田、丰田、现代等日韩系厂商都在加速推进高性能车与新能源技术结合,斯巴鲁若想保住“拉力王者”的形象,势必需要在技术路线上有所革新。

无论如何,STI在车迷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WRX tS目前只是暂时填补这一空缺的产物,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旗舰性能的期望,尚需时间与销量来验证。


WRX tS是一款让人“又爱又恨”的车型。

它的出现凸显了斯巴鲁在全新环保大潮与消费者对性能期望之间的挣扎:一方面,tS继承了STI部分精髓,更好的悬挂、刹车与内饰升级,使其在激烈驾驶中表现不俗;另一方面,它依旧缺失STI真正让人血脉喷张的特色元素。


从价值角度看,tS并非一款糟糕的产品:手动变速箱、AWD、Brembo卡钳、Recaro桶椅,再加上斯巴鲁固有的工程底蕴,使其在街头、山路或是偶尔的赛道日都能带给驾驶者足够的乐趣。


即使在美国市场接近47,000美元的定位,让它在与本田思域Type R、丰田GR Corolla、现代Elantra N、大众Golf R等对手同台竞技时显得不再具有性价比优势,但其独特的水平对置涡轮引擎与全时四驱吸引力仍不容忽视。


然而,假如放在STI的历史高度去审视,这部车显然承担不了STI的灵魂角色。

对资深拉力迷而言,STI那带有樱桃红徽标、DCCD、近乎硕大的尾翼形象才是信仰所在。WRX tS更多像是官方对性能与成本做出妥协的结果,只提供“部分”真STI调校,却要收取近似STI的价格,这就难免遭到质疑。


但即便如此,它依旧保留了纯正的机械结构与浓郁的驾驶氛围,在当今自动化与电气化潮流中显得弥足珍贵。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如果不在意那些少了的STI元素,也不执着于挖掘车辆极限调校,那么WRX tS已经足够日常使用与周末娱乐。刹车、悬挂、座椅的原厂强化,能够让整车在激烈驾驶时不必再大量改装,避免后续的匹配问题与可靠性担忧。


对那些死忠STI车迷来说,也许只能感叹一句“STI终究没来”,然后仍心心念念着某天斯巴鲁能拿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后继旗舰产品。要真想把现有的WRX tS改出接近STI的战斗力,势必要投入更多资源在动力系统与差速器升级上,而这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受的成本。


总的来说,WRX tS肩负着斯巴鲁在传统燃油性能市场的坚持与过渡,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品牌对用户多元需求的回应。


或许在环保法规与市场竞争的持续变化中,斯巴鲁会朝着混动或电动高性能车迈进,但那股带有机械味的涡轮声与结合传统引擎的底盘特质,仍是WRX乃至整个斯巴鲁车系难以替代的印记。

对于希望拥有一台“兼顾信仰与实用”的全轮驱动手动性能车的玩家而言,WRX tS即使不够完美,也是一道难得的选择题,让人很难对它产生彻底的否定。


从行业角度看,这款车映射出当下日系性能车在全球市场的定位与转型。

平衡动力、排放、成本与驾控乐趣,是斯巴鲁乃至其他品牌都需面对的课题,或许有一天,当真正的STI归来时,WRX tS会被人视作一段特殊的过渡期记忆,而在此之前,它所承担的角色是保留住斯巴鲁性能血脉,继续为车迷提供那份独一无二的“拉力式驾趣”。

 More 


今日日签











CLauto酷乐汽车
CLauto的性能车Club,只谈车。覆盖全球华语圈最有深度的性能(改装)车爱好者的圈子。车辆与机械的美,唯独你们最清楚。这里没有广告与软文,只有酷与真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