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传承"

文摘   2024-09-26 08:51   上海  

常沙娜先生 与[东方收藏]副总经理 吴大顺

国礼是国家展现外交友谊的象征,也是国家最高规格的礼尚往来。被选为国礼的艺术品必定名留青史永传后世。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是什么呢?
1949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整个世界为之欢呼,祝贺中国人民迎来了崭新的历史篇章。随后几年,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不断加深合作。
1952年10月,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召开大型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37个国家的367位代表以及列席代表和特邀来宾。作为馈赠与会嘉宾的国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重要的国际舞台上,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将被呈现出来。那么,这份国礼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多方论证,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终于确定采用“敦煌少女”常沙娜的设计方案。常沙娜在恩师林徽因支持下,大胆地将敦煌图案运用到现代生活所需的工艺美术设计中。她和小组成员创作了一批独特的礼品,包括景泰蓝和平鸽装饰盘、同题材的真丝头巾、具有民族装饰风格的景泰蓝台灯和香烟盒。这些礼品既体现了新颖的设计理念,又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赏。
郭沫若也对这些礼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誉为“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这些昔日皇家之器,终于成为了大国之礼,其艺术价值和宣传意义都非同凡响。现在,这件第一国礼被永久馆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留给后代子孙永远纪念。

2024年,常沙娜先生以94岁高龄再次设计复原了《和平鸽大圆盘》,将这件历史悠久的第一国礼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次全新的景泰蓝作品由共和国符号设计者、著名艺术教育家和设计家常沙娜先生亲自创作,经北京市珐琅厂大师工匠团队精心复原,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并在工艺上进行了全面提升。
新作品精选上等铜材,采用精准的珐琅釉料,工匠们在釉色还原度、掐丝工艺、蓝晕染层次处理、精细打磨及999纯黄金镀金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雕琢,创造了新时代景泰蓝艺术的新高度。
这件复原作品不仅延续了原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还展示了现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它的再次呈现将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珍贵的机会,让更多人能够领略第一国礼的卓越之美。

国礼档案:新中国景泰蓝国宝“001号”

1952年10月,新中国第一次国际会议——“亚太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开始。大会邀请林徽因所在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工艺美术抢救小组”设计国礼,以展示中国的艺术风采。
林徽因让常沙娜从敦煌文化寻找灵感,于是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的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华丽诞生!这件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展现了新中国的艺术创新精神。
苏联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在看到这件作品时,赞叹道:“这是新中国最漂亮的礼物!”郭沫若先生更是盛赞其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惊艳亮相: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隆重开幕,引发了文化和艺术界的热烈关注。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故宫博物院,全国文化界、艺术界、高校代表、艺术收藏家等数百人参加了这场盛会。
展览第一次全面呈现了常沙娜先生从艺八十年来,以敦煌的文化财富应用于共和国国家形象塑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艺术与设计工作中的丰硕成果。展览现场,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景泰蓝台灯、丝巾等“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格外抢眼,成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计观众的拍照打卡的“网红展品”。

新中国第一件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中

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礼敬先生: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从艺八十年特别发行

“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的诞生,与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第一次国际会议“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密切相关。当时,常沙娜正从美国归国,他既在美国学习过,又在敦煌临摹壁画,这些经历让他深受敦煌文化的影响,并从中汲取了设计灵感。
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作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体现了常沙娜先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在景泰蓝艺术上的技艺,更象征着和平与友谊的象征,成为了当时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国家形象塑造的一部分。

常沙娜先生讲述新中国第一件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的创作理念

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的艺术构思和设计确实十分精彩。这件作品直径约38公分,含底座高约53公分,采用大圆盘形制,象征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寓意。
作品背景采用玄采黑色,上面绘有六只和平鸽,它们口衔花枝,随着飞翔的姿态自然飘荡,展现出生动的生趣。而敦煌缠枝花卉则色彩鲜艳、华美丰富,象征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绵长和繁荣。
整个作品不仅是景泰蓝工艺的精湛体现,更重要的是它浓缩了千年敦煌文化的精髓,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世界和平的共同祈愿,祈福民族和谐、家庭和美、事业和合的家国情怀。

常沙娜是一位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她的作品和著作,如《常沙娜花卉集》《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常沙娜文集》《黄沙与蓝天》,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和对敦煌文化的热爱。
莫高窟是中国敦煌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敦煌文化中既有很多外来文化元素,也有传统的中华文化元素。1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匠师在石窟中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展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境界。
常沙娜的父亲常书鸿是敦煌艺术的“守护者”。20世纪30年代,常书鸿在法国留学期间偶然看到一套《敦煌石窟图录》,深受震撼。他毅然回国,走进莫高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存和弘扬。常沙娜追随父亲,一步步靠近敦煌艺术,继承了父亲的精神,继续弘扬敦煌文化。

常沙娜女士在1944年至1948年期间的深入研究与临摹莫高窟壁画,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经历不仅深化了她对敦煌艺术的理解,也成为她后来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常沙娜将莫高窟壁画中的不同时代的人物姿态、装饰、动植物以及藻井图案进行详细分类和临摹,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使她对敦煌艺术的细节和精髓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沙娜将她对敦煌艺术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敦煌图案成为了她创作的核心元素。她的设计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融合了敦煌艺术的美学特征,也为当代中国美术设计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价值。因此,常沙娜在当代中国美术设计领域中,被视为重要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她的贡献不仅限于艺术创作,还包括对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24年央视春晚上,常沙娜先生设计的《年锦》,再次展现了她的艺术才华和对敦煌文化的热爱。
常沙娜的艺术之路始于建筑学家林徽因的引导,她转向工艺美术设计,并开始研究并保护即将失传的传统景泰蓝工艺。在恩师林徽因的指导下,常沙娜将敦煌的鸽子元素融入景泰蓝设计中,设计了景泰蓝和平鸽圆盘和丝巾,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此后,常沙娜继续将敦煌艺术元素应用于各种设计中,包括共青团团徽设计、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新建筑的装饰设计。她的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精髓和创新精神。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型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也是由常沙娜主持设计的。这件作品再次证明了常沙娜的艺术才华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常沙娜先生 赠予[东方收藏]的书籍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资料整合

仅供分享学习 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上海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把握时代脉络,旨在为您呈现全新的艺术品行业资讯!永远是您身边值得信赖的艺术顾问!【客服电话:400-159-2018 或 15618216688 (客服接听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9:30—下午5: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