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长篇传奇

文摘   2024-09-21 10:33   上海  

常沙娜

浙江杭州人,满族,1931年3月出生于法国里昂。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先后出版了《常沙娜花卉集》、《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常沙娜文集》、《黄沙与蓝天》等著作。
因为父亲常书鸿—“敦煌守护神”的缘故,自幼随父在敦煌学习临摹壁画,敦煌艺术就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并且深深刻在了常沙娜的骨子里,从此常沙娜便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次机缘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常沙娜非常赏识,随后在林徽因的教导下常沙娜逐步走向了工艺美术设计这条道路。期间与林徽因设计的景泰蓝工艺品以及和平鸽丝巾在1951年亚太和平会议上深受外国友人喜爱。敦煌的艺术给予了她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工艺设计中她将民族的传统融入自然的生活中,坚定地沿袭艺术创作原则—“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019年,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荣誉称号。
2021年,耄耋之际,带领团队参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立面设计及馆徽方案。同年,首届“常沙娜设计奖”成立。



作品欣赏

人民大会堂外立面柱廊上方

琉璃瓦门楣设计


首都剧场

北京民族文化宫金属装饰大门

北京展览馆(原苏联展览馆)
电影厅的拱顶装饰

北京展览馆

首都剧场大厅天顶设计石膏花装饰(一)

石膏花装饰(二)


党史馆外景



党史馆廊楣及柱头的修改设计


《万木争荣》
北京地铁8号线前门站壁画
2022年

景泰蓝台灯座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本书,常沙娜就是一部长篇传奇。

她有非凡的身世,父母都是崭露头角的留法艺术家;她的成长经历独一无二,跟随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父亲常书鸿,在千年艺术宝库中度过了少年时代;她得遇良师,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书写了属于自己在中国艺术史上的辉煌;她教书育人,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5年,在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成绩显赫。漫长的人生,她将厚重酿成轻盈,将复杂归于单纯,纯净澄明,不忘初心。

——节选自公众号《时尚芭莎》的

《常沙娜:长篇传奇》




直到1937年。此前一年,常书鸿已然归国前往探访敦煌,开启了他作为“敦煌守护神”的另一段人生,而母亲带着沙娜于翌年归国,在战火中辗转几年,最终举家落户敦煌。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到敦煌的画面,颠簸了好几个月才到,当天已经是深夜,大家肚子都饿了,但是没有什么吃的,爸爸给每个人端出了三个碗,一碗盐、一碗醋、一碗面。”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在常沙娜的回忆录《黄沙与蓝天》中提起过,但其实还有后续发展:“我年纪小,所以就直接问:‘怎么没有菜和肉啊?’爸爸尴尬地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给你们宰羊吃。’很多人看过这段都问我:‘后来吃到羊肉了吗?’那个时候敦煌那么荒,穷得很,根本看不到几个人影,连菜都没有,哪儿来的肉呢?”

虽然物质条件差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常沙娜拥有了另一种富足,那是极其“奢侈”的艺术滋养。“那时候的洞窟是没有门的,洞子都朝东开,大人们趁着光在洞窟里画画,我就带着弟弟在洞子里爬上爬下玩,围绕身边的就是鲜艳的彩塑佛像、慈眉善目的菩萨。”

特殊的历史时代成就了少女常沙娜不可复制的日常生活:抬头,是翩跹的飞天;转身,是宝相庄严的菩萨。彼时的敦煌才杰云集,一大批后来成就斐然的艺术家,包括油画大师董希文和太太张琳英,以及邵芳、周绍森,都是常沙娜可以随时请教的老师。 

在敦煌成长,在敦煌学画,用敦煌元素来做设计,一辈子为传承与发展敦煌文化而努力,无论年龄几何,常沙娜是永远的敦煌少女。



在20岁之前,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她将来会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18岁的时候,常沙娜前往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美术学院学习,这座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的博物馆留给常沙娜的印象非常深刻。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常沙娜毅然中断学业,回到祖国。“1951年,为了配合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周恩来总理指示在北京举办一次大型敦煌艺术画展,于是,常书鸿就把他在文物研究所内历年完成的全部壁画临摹本带往北京展出。”
而这些摹本中也包括常沙娜的作品。“周总理看到了我临摹的敦煌壁画,很高兴地对我父亲说:‘你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
恰逢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来看展。“他们告诉父亲,想把我带到清华大学营建系做助教。我学业都没完成,就要先当老师,觉得不可思议,但林先生认为我能胜任,就这样把我带在身边学习。”
“梁伯母”、“林先生”,无论如何称呼,有一个事实不会变——林徽因是对常沙娜一生影响至深的师长,也是让沙娜从绘画变成将敦煌图案当作一辈子从事设计、教育事业的关键推手。“梁伯母很有才华,想法也特别多。那个时候北京要召开一个很高规模的和平会议,需要设计礼品,她就跟我说:‘毕加索用鸽子当作象征和平的创作元素,沙娜你也试试用敦煌的鸽子做设计。’ ”

这次和平会议指的是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二战过后的这几年中,“和平”一直是最受嘱目的主题,这款出自敦煌的和平鸽丝巾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块丝巾国礼,而初试啼声的常沙娜也从此在设计这条路上一直走了下去。 


和平鸽丝巾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十大建筑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常沙娜接到了人民大会堂的系列设计任务,而其中对她个人影响至深的是宴会厅的装饰设计。“天花板的设计装饰由我负责,因为对敦煌图案的天生感觉,看到基础图示的时候我就有了灵感,用敦煌的莲花状装饰图案!”

信心满满的方案呈上去,却被总建筑师张镈否决了。“他说:‘沙娜,你这个通风口没有解决,照明没有解决,没法用。’张镈告诉我,设计必须与功能、与建筑、与材料相结合,一定要考虑功能性。”

两易其稿后,最终确定了现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的装饰,莲花居中,外围是以敦煌连珠纹图案为蓝本的小灯。“在美感上它们是和谐的,在功能上,总体效果明亮,又不乏深色装饰细节。”

60年过去了,常沙娜提到这次设计仍然印象深刻。“这次学习让我明白,设计,无论好看与否,都要跟功能、材料相结合,这成了我一辈子追求和遵循的设计宗旨。这样的宗旨在她各个时期的设计中都有体现: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首都机场、中国大饭店……一批不同年代的城市地标性建筑装饰,让常沙娜钟情的敦煌元素和谐地呈现在北京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中。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照明设计


人民大会堂接待厅东侧半圆休息厅

2006年


春、夏、秋、冬四幅白色大理石浮雕装饰
为人民大会堂新装修的北大厅进行墙面装饰设计
2008年

83岁那一年,常沙娜第一次举办了自己的个展——没错,这位15岁就和父亲举办联展、拥有诸多重量级设计的艺术家,却在2014年才开始属于她的《花开敦煌》世界巡展,并延续至今。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开幕式

常沙娜设计奖成果展
(敦煌文博会馆)


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作品展
1996年

在深圳参加澳门特区回归区旗区徽评委会工作
1991年

评审委员会开会讨论澳门区旗区徽方案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标识评审工作
2010年

常沙娜到法国吉美博物馆库房又见《沙娜像》
2017年

常沙娜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
2019年

常沙娜设计奖获奖作品展
2021年

受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评审工作
2022年

常沙娜近照

常沙娜,一位美的传播者,被尊称为“敦煌图案解密人”、“敦煌永远的少女”,毕生践行着父亲常书鸿、恩师林徽因先生所传承敦煌艺术与工艺美术的生命,纵然岁月流逝,青春不在,但故事常在!



常沙娜著作

《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1986年合著
(香港万里书店公司、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常沙娜花卉集》
2001年编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
2004年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常沙娜文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编纂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从书
2011年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 <黄沙与蓝天>常沙娜人生回忆 》
2013年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花开敦煌—20世纪中国艺术名家常沙娜》
2019年合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资料整合

仅供分享学习 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上海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把握时代脉络,旨在为您呈现全新的艺术品行业资讯!永远是您身边值得信赖的艺术顾问!【客服电话:400-159-2018 或 15618216688 (客服接听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9:30—下午5: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