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这名王子篡位失败,引发大量官员被处死!

时事   2024-09-16 13:07   泰国  


古暹罗大案:从“梅恩王子(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叛乱案到“匿名信战争”


在泰国拉达那哥欣(Rattanakosin)王朝初期的“梅恩王子叛乱案”,是一起复杂且被多方解读的案件。另一方面,此案被认为是拉玛二世(Rama II)时期“匿名信战争”的起点,导致了许多案件的发生,均与匿名信的传播有关。



*布周解析:“匿名信战争”(สงครามบัตรสนเท่ห์)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主要发生在拉玛二世(Rama II)统治时期。它是指一系列通过“匿名信”(บัตรสนเท่ห์)进行的政治活动或阴谋,其中,政敌或反对者通过写匿名信来揭露或指控皇室成员或官员的过错或罪行。这种手段成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


深度分析:


“บัตรสนเท่ห์”:泰语中的“บัตร”意为“信件”或“卡片”,“สนเท่ห์”则指“怀疑”或“疑惑”。因此,บัตรสนเท่ห์可以翻译为“匿名信”或“疑信”,通常是那些没有署名的、意在引发怀疑或指控的信件。


历史背景:在泰国拉玛二世时期,宫廷内外充斥着复杂的权力斗争。政敌之间通过这些匿名信向国王或其他高层告密,以期引发调查或制裁某些重要人物。尤其是在梅恩王子叛乱案(普萨亲王叛乱案)中,匿名信成为了关键的证据来源,指控他密谋篡位。



梅恩王子(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全名是昭帕克萨·努契(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หลานเธอ เจ้าฟ้ากรมขุนกระษัตรานุชิต),是吞武里王(King Taksin,郑信大帝,下图还原照片)与妾侍钦雅伊所生(เจ้าจอมมารดาฉิมใหญ่)的儿子。


钦雅伊是大将军玛哈卡萨特(สมเด็จ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ศึก,拉玛一世,Rama I,曼谷王朝开国君主)的女儿。



泰国国家级学者/艺术家布恩端·斯里沃拉蓬(บุญเตือน ศรีวรพจน์)指出,梅恩王子是拉玛一世最宠爱的孙子之一。


这从他于佛历2350年(公元1807年)被封为“昭帕克萨·努契”可以看出。此外,拉玛一世还下令用比其他孙子更重的金板雕刻他的名字,记载在皇家金册中。


*布周解析:“昭帕克萨·努契”(เจ้าฟ้ากรมขุนกระษัตรานุชิต)是梅恩王子(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的全名和头衔。这里的“เจ้าฟ้า”是泰国皇室的一个高贵头衔,通常授予皇子或皇室直系成员,而“กรมขุน”是指官衔,即其在皇家事务或军事中的职务,“กรมขุน”通常可以理解为“主管某个部门的亲王”或“拥有某种职务的亲王”。


“กระษัตรานุชิต”是他的特定封号——泰国皇室头衔的一部分,通常是授予亲王时的特定封号,包含象征性的意义。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来理解:


กระษัตรา(kasattra):“国王”或“君主”的意思,源自梵语“राजन्”(rāján),意指统治者、皇帝或国王。


นุชิต(nuchit):“接近”或“亲近”的意思,常用来表示接近某种身份或地位。


两个词合起来,“กระษัตรานุชิต”可以理解为“亲近君王”或“与君主关系密切”,这是一个象征性称号,表示该亲王与国王的关系非常亲近,通常也意味着他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或职责。这种封号一般用于加强亲王与统治者之间的联系,强调他的王室血统和重要性。




根据书籍《普萨亲王叛乱案》(由Matichon出版社于佛历2457年出版)中的想象图,梅恩亲王(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形象如上图所示。


然而,在佛历2352年(公元1809年),梅恩王子因叛乱罪被判处死刑,使用香木棒进行行刑。当时他年仅30岁,此判决由亲王塔普(องค์เจ้าชายทับ,即拉玛三世,Rama III)所下达。


对不起,配图尽力了,撕了张曼谷二手市场地摊漫画封面,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然而,塔普王(องค์เจ้าชายทับ,拉玛三世)的调查记录指出,叛乱的主谋是因陀罗提(พระอินทรเดช,别名กระต่าย),是他鼓动并劝说梅恩王子(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加入其阴谋,而梅恩王子则接受了他的邀请。


这一说法与通报给各附属国的“匿名”皇家书信内容一致,书信中提到,因陀罗提是此次叛乱的始作俑者。不过,书信中提到的乌鸦传信事件发生在九月初十一,而实际的叛乱日期应为十月初二。


至于叛乱的动机,文献表明,部分官员因感到“心生怨恨”,他们认为新任国王没有像以前那样对他们表现出恩慈。


*布周解析:因陀罗提(พระอินทรเดช,别名กระต่าย)是泰国拉玛二世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梅恩王子叛乱案”中被视为主要策划者。根据历史记载,因陀罗提曾是泰国皇家宫廷的官员或权臣,虽然具体的职务并没有在所有历史文献中明确指出,但他的头衔“อินทรเดช”(因陀罗提)表明他在宫廷中可能担任了较高职位,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因陀罗提(พระอินทรเดช) 是泰国历史中的一位贵族人物,其名字带有深厚的梵文背景。“อินทรเดช”是梵文“因陀罗”(Indra)和“เดช”(dēt,意思是权力、力量)的结合,意为“拥有因陀罗之力”或“因陀罗的力量”。因陀罗是印度教中的雷电与战神,也被认为是众神之王。因此,“因陀罗提”这个名字可以翻译为“因陀罗的权力象征”或“掌握因陀罗之力的人”,反映了他在名号中的神圣性和力量象征。


在梅恩王子叛乱案中,因陀罗提被认为是整个事件的主谋,他是先挑起并鼓动梅恩王子参与叛乱的关键人物。因此,他不仅在当时的皇室内部有一定地位,还在此次叛乱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在关于梅恩王子及其同伙叛乱案的匿名信件中,部分内容提到“关键证据”,即“艾穆昂萨瓦”(อ้ายเมืองสารวัด)的证词。他是因陀罗提(อินทรเดช)率先告知叛乱计划的人,换句话说,他是“听到密谋的人”、“匿名信的直接参与者”。


信件描述道:


“因陀罗提(กระต่ายอินทรเดชะ)对艾穆昂萨瓦说,‘现在的国王(กรมพระราชวังบวรฯ)有福气,但不像以前那样仁慈。即便是国王,我也不愿意臣服于他。’”


然而,在泰国历史档案记录《乌鸦传信揭发梅恩王子及其同伙叛乱》中,内容更加简明扼要——“梅恩王子(เจ้าฟ้ากรมขุนกระษัตรานุชิต),即昭帕克萨·努契,与同父异母的兄弟努丹(นายหนูดำ)和桑丽(จอมมารดาสำลี)勾结,密谋与多位官员合作,试图篡夺王位和财富。”


*布周解析:“艾穆昂萨瓦”(อ้ายเมืองสารวัด)是泰国历史中在梅恩王子叛乱案中提到的一位关键人物。泰语中的“อ้าย”(艾)是一个旧时的称呼,通常用于对身份较低或无官职的男子。而“เมืองสารวัด”(เมืองสารวัด)中的“สารวัด”可以理解为一种官职或地方角色(县长、村长、市长随便哪个都行),负责管理特定区域的治安或监督事务。因此,“艾穆昂萨瓦”可能是当地负责治安或管理的一个低级官员或平民。


在梅恩王子叛乱案中,艾穆昂萨瓦被描述为因陀罗提(อินทรเดช)告知叛乱计划的对象,他充当了“听密谋”的角色,并作为案件中的关键证人,提供了对梅恩王子不利的证词。这使得他成为案件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之一。


之后,泰国当时匿名信件中描述的调查显示,艾穆昂萨瓦(อ้ายเมืองสารวัด)关于梅恩王子的证词仍然含糊不清,因此将所有嫌疑人集中起来进行详细审问。


结果是——多名嫌疑人的证词相互吻合,这使得梅恩王子的罪行证据更加有力。最终,在对梅恩王子进行审问时,他也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当时国王立即下令,往后谁再写匿名信,谁死。



上图,《民族救星大帝郑信王》(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กู้ชาติ),由艺术家沙南·西拉贡(สนั่น ศิลากรณ์)绘制,首次发表于《蓝天泰国》杂志(ฟ้าเมืองไทย)第17卷第875期的封面,出版日期为佛历2528年12月26日(1985年)。


泰国匿名信战争 彻底爆发


尽管泰国历史对梅恩王子(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策划叛乱的证据是否充分仍有争议和推测,但此案件引发了一场被称为“匿名信战争”(สงครามบัตรสนเท่ห์)的现象。


泰国独立学者普拉明·克勒通(ปรามินทร์ เครือทอง)描述道,这场现象自拉玛二世(รัชกาลที่ 2)时期开始,导致了许多案件的发生。


这些“匿名信”(บัตรสนเท่ห์),无论是以诗句形式还是以指控书的形式,导致了不少人被处决或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在那一时期丧命。



根据拉玛二世时期的《皇家编年史》关于匿名信事件的描述:


“丢弃信件,或用古老的说法叫做‘放置匿名信’,在古代被视为极其严重的罪行,被列为大逆不道之罪。正如在古代编年史中所记载的,在拉玛提菩提二世(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รามาธิบดีที่ 2)统治时期,有人四处丢下匿名信,导致大量官员被处死。而“丢弃匿名信”揭发严重罪行的传统一直延续至曼谷王朝早期。


其中一个事件发生在佛历2359年(公元1816年),有人就使用“匿名信”举报了佛教僧侣,包括大宝寺(วัดมหาธาตุ)的普塔戈萨查扬(พระพุทธโฆษาจารย์,บุญศรี)、那卡朗寺(วัดนาคกลาง)的帕雅南颂波(พระญาณสมโพธิ,เค็ม)和古城前殿寺(วัดหน้าพระเมรุกรุงเก่า)的帕蒙孔塔穆尼(พระมงคลเทพมุนี,จีน),声称他们长期违反戒律,甚至生育了多个孩子。



当时泰国尽管万般尊重“黄袍群体”,但也因“匿名信”开了先例。


《曼谷王朝编年史》拉玛二世时期关于僧官被控不法行为的案件中,记载了调查过程:


“……拉玛二世下令让他的兄弟拉克朗纳雷亲王(กรมหมื่นรักษ์รณเรศ)和儿子杰萨达博丁亲王(กรมหมื่นเจษฎาบดินทร,即后来的拉玛三世)负责审查,最终证据与起诉内容相符。于是,国王下令将犯罪的僧侣关押在监狱中。


此案涉及多位僧官被判为犯戒(ปาราชิก),这一情况让国王非常担忧佛教界的道德问题。为此,他命令当时的僧王(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สังฆราช,小名叫มี,即“有”)和萨凯寺(วัดสระเกษ)的潘那叻长老(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พนรัตน์,名叫安“อาจ”)撰写训诫信,规范僧侣应遵守的戒律,并分发给各寺庙。此举类似于僧伽诏令。自此,审查犯戒行为的力度加强,并延续到拉玛二世和拉玛三世时期。



后来,有人发现了那封专害僧侣的匿名信,上面故意陷害他人,写了一首严厉抨击拉克朗纳雷亲王(กรมหมื่นรักษ์รณเรศ)和杰萨达博丁亲王(กรมหมื่นเจษฎาบดินทร์,即后来的拉玛三世)的诗,内容如下:


“至高无上除尼姑
杰萨达王催木刑
彼处地狱难逃脱
恐掀天地如恶城”


พิเรนทรแม่นอเวจี ไป่คลาศ

อาจพลิกแผ่นดินได้


泰国拉玛二世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寻找肇事者。


经过调查,最终认定此事是由拉玛二世的弟弟西苏伦亲王(กรมหมื่นศรีสุเรนทร)所为,他是暹罗上座部大住持“普塔戈萨查扬”(พระพุทธโฆษาจารย์,บุญศรี)的弟子,正在反击另一个“黄袍僧侣阵营”。


简而言之,就是泰国历史上一群和尚看另一群和尚不爽,两边相互搞死,开启“匿名信相互举报模式”。


此外,泰国亲王之间也是斗得你死我活,所以上述情况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可以总结为:一群和尚VS另一群和尚,一帮亲王”群殴“另一帮亲王。


拉玛二世随即下令将西苏伦亲王关押起来,最终他在狱中病逝。


*布周解析:普塔戈萨查扬(พระพุทธโฆษาจารย์,บุญศรี)是泰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佛教僧侣,他在拉玛二世时期担任大宝寺(วัดมหาธาตุ)的住持,并拥有很高的上座部佛教职衔“พระพุทธโฆษาจารย์”。当时部分僧侣代表都要把全泰国的和尚,都变成听他们话的人——若有不服,碎为微尘。本质上,泰国从古至今,和尚也是人,也容易被歪曲成一种俗世职业。



根据《拉玛二世编年史》的记载,拉玛二世得知匿名信事件后,认为这封匿名信不仅对个人进行侮辱,甚至冒犯到了整个王国。因此,他下令彻查幕后黑手。


经过调查,发现这首诗是拉玛二世的弟弟西苏伦亲王(กรมหมื่นศรีสุเรนทร)所写。原因有三点:


第一,西苏伦亲王是普塔戈萨查扬(พระพุทธโฆษาจารย์,บุญศรี)的弟子;


第二,西苏伦亲王擅长写诗,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第三,在匿名信中的“ไป่”一词,常被西苏伦亲王用于替代“ไม่”(即“不”),这与其平时的写作坏习惯完全相符。


因此,拉玛二世国王(下图)下令将西苏伦亲王拘禁起来。


不幸的是,西苏伦亲王在监禁期间患病去世,因此未能对其进行正式的审判和处罚。



*布周写在最后:泰国的“匿名互斗”,从古至今,都一样。


泰国,从历史一路走来,都来都去的风格从来没变。


以至于大家翻看最近的“泰国网”微信公众号,基本上全是“他信打巴逸”、“巴逸告他信女儿”、“巴逸自己搞所有人”....



甚至,历史的相似性绝对会出现在不长记性的“投胎人”身上。


泰国大大小小的行动,全是“我接到匿名信息,所以我今天要扫荡整条街”、“据不知名人士举报,你今天要完蛋,罪名你等等,我现场瞎编一个安给你”。


又甚至,充满了无限“暹罗宫斗桥段”:oh!天啊!上帝!他居然这样说“至高无上”,赶紧!把他扔进去...


无非,反反复复,全都是人性,人心,心机,手段。


下段历史,接着奏乐接着舞。


日光之下,哪还有什么新鲜事。



泰国不稳定的政策,一天追着外国人“全面打击”的一惊一乍。


也无非,一群人在斗另一群人。


当年的“僧侣”,就是今天躺着都中枪的在泰外国商家。


反正暹罗天上神仙打架,经常随机整死几个外人。


如今有幸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也就大概知道,未来该如何与那些“微笑”相处了。


他们,本身不坏,但人肚子里的“人性”,谁能保证永远不会“成魔”。



*布周的参考文献


อ้างอิง :


บุญเตือน ศรีวรพจน์. “เพลงยาว “อนุสรณ์สถาน” 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 ศิลปวัฒนธรรม เมษายน 2548


ปรามินทร์ เครือทอง. กบฏเจ้าฟ้าเหม็น. พิมพ์ครั้งที่ 3 (ปรับปรุง). กรุงเทพฯ : มติชน, 2555


พระราชพงษาวดาร กรุง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รัชกาลที่ 2. พระเจ้าบรมวงษ์เธอ กรมพระยาดำรงราชานุภาพฯ; ฉบับพิมพ์ครั้งแรก ปีมโรงอัฐศก พ.ศ. 2459; พิมพ์ที่โรงพิมพ์ไทย ณสพานยศเส. ออนไลน์. <https://www.silpa-mag.com/old-photos-tell-the-historical-story/article_28991>



泰国网传媒
泰国网·知泰国www.taiguo.com 客服电话:02-693-855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