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规则修改啦,以防止以后看不到我们:
请您点击上方【人力资源管理】→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编辑:人力君
作者:沐晴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前两天,网上一个求助帖火了。
发帖的博主说,参加一场饭局,他因为堵车迟到了。
到饭店的时候,大家已经吃了一半。
于是,就有人大声喊道:“还是你靠谱,不吃饭直接来买单。”
紧接着,其他人也开始起哄,一个个喊着买单买单!
搞得博主是又尴尬又憋屈,只能在饭局结束后,把单买了。
事后,他思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就在网上发帖吐槽。
没想到,帖子爆了,光留言就将近两千条,全是给博主支招的。
有愤愤不平的:“不该买单,这明显就是他们给你设的套。”
有抖机灵的:“迟到了,买单不成敬意,买双吧,我自罚两杯。”
有先礼后兵的:“今天不是我的主场,我可不敢凑热闹。”
还有以大局为重的:“这么点事,计较啥,别扫了大伙的兴致。”
其实,这事也不大,但就是不好处理。
计较,显得咱狭隘了;不计较,又觉得自己是冤大头。
到底怎么做才算合适呢?
01
想象一下,我们在某次饭局中迟到了。
第一感受是什么?
对,不好意思,十分抱歉。
那起哄买单的人是什么逻辑?
利用你的歉意,令你无法拒绝,让你吃个哑巴亏。
而这人自己呢,无非是为了占点小便宜。
生活中,总有些人,像作家李一烨说的,一身贼气,有点私心。
尤其是见别人犯点错,就顺理成章地利用对方的尴尬敲竹杠。
博主@丸子,讲过一段很倒霉的经历。
她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主要负责审计,经常出差。
一次,她和同事王姐一起接了个大单子,要去深圳出差。
可就在出发前一晚,丸子闹肚子去了医院,只能拜托王姐先去。
结果王姐到后,甲方以人员不到位为由,拒绝配合。
一天后,丸子匆匆赶到,觉得自己耽误了王姐的时间,就一口一个不好意思。
而王姐呢,也笑笑说没关系,却随即说了句:“这几天你多干点活,就行啦。”
丸子以为王姐不过是客气一下,谁承想接下来的一个月,王姐什么也不干。
而丸子因为请假的事,觉得自己理亏,也就默默地把俩人的活全干完了。
等出差结束,丸子累得瘦了整整一圈,发誓再也不和王姐这种人打交道了。
这种事,生活中不胜枚举。
不小心弄错了一点工作,被同事抓住不放,替人加班背锅;
偶尔说错一句话,被对方当面点出,让你请吃饭、请喝奶茶;
帮忙没帮到位,觉得对不住别人,又开始各种补偿。
尴尬事多了去了,怕就怕自己的歉意被人利用。
可以说,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迟到饭局”的戏码。
世事沧桑,这类尴尬的“饭局”,是课堂,也是考场。
教会了我们洞察人心,也考验着我们的处事水准。
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太计较自己的失误,结果只能是被人拿捏。
而我们要历练的,恰恰是如何柔和而巧妙地处理这类事。
02
饭局帖子的评论中,有一条回复,非常通透。
网友@漫漫留言:“不管是买单了,还是没买,最关键的是,事过翻篇。”
太对了!
如果是我,买单了,会一直愤愤不平,肯定要在脑子里反复重现饭局的场景,恨自己怎么不怼回去;不买单,又会各种揣测,其他人会不会觉得我小气,彼此会不会伤了情分,之后再见面可怎么办……
一句话,饭吃完了,但那场饭局却藏在心里怎么也过不去。
到最后,要么是花了钱买不痛快,要么是省了钱招来烦恼。
这真是典型的“被小事内耗”。
一点小事,反复琢磨,细枝末节,持续发酵,直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
恰如漫画家幾米所言:
“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伤神,会心碎。”
看过一个说法,习惯性内耗的人,本质上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强势思维的人,接受现实,改变自己,调整战略;
弱势思维的人,只会陷入内耗,难以有效应对。
饭局买单的事,只要转变一下思考角度,就会明白: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教会我们识别人心,积累了社交经验,锻炼了沟通话术和调整情绪的能力。
不管是吃了点亏,还是闹了点别扭,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先让这件事过去,再把经验教训留下来。
03
看到这个帖子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能巧妙化解。
于是,我就想起来文学大师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所谓“作揖主义”,就是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观点,一律打个哈哈。
刘半农说:
“如此东也一个揖,西也一个揖。我仍旧做我的:要办事,还是办我的事;要有主张,还仍旧是我的主张。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迂回一点,用不对抗的方式“混过去”。
比如,转移焦点:
“今天是王哥请客,我可不敢喧宾夺主。感谢王哥组织了这个饭局,我迟到了是我不对,我先敬王哥一杯。”
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真正的主角身上,避免自己被过度关注,又不会破坏气氛。
比如,先肯定后否定:
“对对对,我的错,真该请大家一顿,但我就怕自己掏钱,大伙过意不去。”
不急着反驳,把顾虑像皮球一样踢回去。如果再有人让你买单,那就是他不懂事了。
再比如,目标导向:
听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朋友张哥,是酒桌上身经百战的老同志了。
但他的处理,却是有时候认怂,爽快地把单买了;有时候打哈哈,一分钱不掏。
我就问他,你这样,不怕被说没原则吗?
张哥摇摇头说,关键看和谁吃饭,为什么吃饭。
如果是为了维护关系,谈合作啦、做买卖啦,想都别想把单买了;
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就没必要当冤大头。
这就叫“目标导向”,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
04
前阵子,重温电视剧《亲爱的自己》。
里面的一场饭局,令我印象深刻。
阚清子饰演的张芝芝是个普通的小白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但她接触的人,都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非富即贵。
她很羡慕有钱人的圈子,想方设法融入他们,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资源。
而最快的方式,就是参加富太太们的豪华聚餐。
可这些“天价饭局”,岂是她能够得上的。
但为了打开局面,只要有人开玩笑让她请客,她就硬着头皮结账。
一块小糕点,2000元;一杯苏打水,380元,一顿下午茶,上千元……
但最后的结果呢?
她想要的人脉资源通通都没有,换来的只是其他人的鄙视和嫌弃。
很多时候,为了利益,我们总在硬挤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但有句话说得好,不是一类人,不吃一锅饭,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为什么我们总在社交中碰上尴尬的事,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强融。
三观不同的人,无论怎么沟通,都是南辕北辙。
层次不同的人,无论如何经营,都难以长久。
强融的圈子,让自己活得累,也让别人看了笑话。
倒不如退回到自己的生活,把小日子过好。
糟心的饭局,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参与。
05
刘润在《底层逻辑》一书中,分析过人的三种心态:
第一种是鸡的心态,即“你一定要输”;
第二种是雀的心态,即“我一定要赢”;
第三种是鹰的心态,即“我们要一起赢”。
拥有鸡的心态的人,见不得别人好,总爱占便宜;
拥有雀的心态的人,只想自己好,损人利己;
而拥有鹰的心态的人,明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
一场饭局上,往往三种人同时出现。
带头起哄的人,大都是鸡或者雀的心态,而那个帮你圆场,替你解围的人,才是真仗义。
曾看过一句话:“饭局千古事,得失唇齿间。”
觥筹交错之间,折射出的,是人心,是利益,是谋略。
一场饭局,愚者看饭菜,聪者观世故,智者明局势。
那么,碰上这种饭局,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交流。
今日推荐: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事不对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看故事、品人生。点击下方按钮立即关注。作者:沐晴。
ps:因为公众号改版,很多朋友反映,看不到人力君的文章了。如果方便,请给公众号“人力资源管理”设个星标吧。这样,以后你们就能继续看到我的文章,更能随时参加我们的福利赠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