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历”科学思维
“史”志创新共赢
历史教研组学科课程汇报展示
思古今
育家国情怀
杜娇
参加省级、市级、区级的学科竞赛和论文撰写,多次荣获一等奖。
2024年11月13日,历史教研组实施的学科课程《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在我校德胜楼进行汇报课展示交流。执教老师为历史组杜娇老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具有鉴古知今,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历史组多次开展研讨会梳理大概念核心问题教学的单元纲要和学教案。在学校校本研修专家、领导、各科室及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最终确定《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为教学内容。本课以《张骞》特种邮票作为线索,运用系统认知的方式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前因后果、发展脉络及其影响,形成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影响的全面认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观念。
提出问题环节,杜娇老师从一组西域传入的常见食物图片启程,一个简单却引人入胜的问题:“这些食物从何而来,又是谁将它们带到了我们的餐桌?”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随后,一组《张骞》特种邮票的出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分享《张骞》特种邮票背后的相关史实,结合史料探讨其原因和意义。
解决问题环节,通过一个精心准备的小组分享——探索西域组、开辟丝路组、管理西域组,三组同学以人物独白、小导游等形式,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管理过程中艰辛与辉煌。
活动二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同学们结合史料,围绕张骞出使的原因、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历史的脉络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渐清晰,每一个观点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反思提升环节,杜老师引导同学们梳理本课的三类大概念,从概念结论到思想方法,再到价值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提炼与升华。
评价反馈环节,小小邮票点评家们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对《张骞》特种邮票进行了多角度评价,体现了同学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自评环节
杜娇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授课的选题依据、教学设计以及自身在大概念核心问题教学方面的收获,同时也提出了在课程实施中的一点困惑,期待在前辈们的指导帮助下更快地成长。
他评环节
历史教研组王兴文老师从本节课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再构建、科学素养培育的静态结果,学科课程“四性”的本质性和关联性方面做出了具体阐述,整堂课呈现出有系统、有组织的层层递进,紧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活动,解决真实问题。
历史教研组李柏增老师提出:本课以邮票为明线,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核心大概念为暗线。学生通过解读《张骞》特种邮票的表层含义和本质内涵、再次改进和设计邮票的活动中进行科学实践,逐步形成观察、调查等实践研究意识和能力。在探究张骞通西域的意义西汉对西域(即新疆)的管理的意义,回扣单元大概念“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落实唯物史观、厚植家国情怀科学素养,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深度融合。
校本研修专家袁小琴老师对本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该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吸引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融入生动的情境中。这三个活动不仅设计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着重凸显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袁老师还特别指出,课程中运用的即时反馈和点评机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
校本研修专家冯小辉老师从从科学素养的视角对本课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本课通过课前调查与课中展示的紧密结合,为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课程巧妙地运用了关联思维,既从横向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了串联,又从纵向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充分展现了科学思维的广阔性,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大有裨益。
校本研修专家正高级教师熊文俊老师也对本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本课通过深入解读和探析历史邮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科学探索实践,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科学实践的精神。同时,在初步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课程巧妙地构建了科学模型,纵向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横向则以时空和因果关系为维度,构建了一个二维的科学模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显著效果。从科学精神的角度来看,本课还深入挖掘了张骞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内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川大附中科华分校校长衡智蓉老师代表全体师生,向所有参与点评的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强调,让学习真实发生。正是这样的教学研讨,让教学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有效。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课堂,让历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