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框架,开展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形成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区指引。研究结果:价值实现模式可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8类提高生态供给和溢价增值的手段,且因为地区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宜性水平;我国各类型城市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符合“一片区、三板块、两点带全面”的分区发展格局等。
参考文献:陈威,张建军,黄晨妍,易可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及其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中国314个城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24, 38(7): 85-95.原文链接:见底部阅读原文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 理论基础、逻辑基础和具体实现框架。总体来看,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如何有效认知生态产品价值,尤其是如何让个体在享受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同时又愿意为其保护做贡献方面尚未得到解决,亟需强化对于“两山理论”的认知,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下的生态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路径设计、模式分析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正向反馈逻辑,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自发式运行。
当前各地试点在兼顾综合探索的前提下往往围绕生态产品实现的某一或某几个环节重点研究使试点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地方成功经验的可借鉴意义。因此,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将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一环,然而现有的研究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往往针对某一类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鲜少见到全面性、系统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文章选择中国省直辖县、地级市、直辖市作为研究单元,由于部分城市数据难以收集,最终开展研究的省直辖县、地级市、直辖市共 314 个。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框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探索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框架(图1),该框架包括4个基础构成要素:生态投入、生态质量、生态产品、生态产出。
D-W 四象限模型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根据前述分析框架,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 D-W 四象限模型,进而探讨生态质量、生态产品、 生态产出和生态投入之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图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开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三个维度构建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每个因素层由3—4个具体指标组成,这些指标集中反映了各生态产业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限制条件等情况(表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水平:根据评价方法,本文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得分规则表(表 4)。
2.1 中国314城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水平情况
从结构分布上看,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得分高的城市更多(图 4),生态工业的适宜性城市占比相对较少。
从空间分布上看,生态农业适宜性较高的城市主 要位于我国的中部和中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和沿海 的城市生态旅游适宜性更高,生态工业适宜性并无显 著的大范围聚集分布特点。
2.2 中国314城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评价分类结果
基于 SOFM 网络模型与DBI最小原则识别出 6 类 城市(图 5),本文根据6类城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模式适宜性特点给出发展建议。
2.3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评价结果的 分区指引
各类型城市分布的区域性特点指引我国分区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形成了“一片区、三板块、 两点带全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格局(图 6)。
3.1 结论
(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是基于生态产品的“客观价值”通过“市场价值”的手段实现生态产品的“主观价值”, 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在生态保护,强调生态质量的 增加而非单纯的生态产品市场价值的增加。
(2)D-W 四象限模型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划分为生态产品开发路径、生态市场流转路径、生态收益分配路径和生态保护修复路径,并通过生态收支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开发的正反馈逻辑。
(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模式可分为 8 类: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提高生态供给和溢价增值的手段,且因为地区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水平。
(4)SOFM 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出6类具有显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适宜性水平差异的城市,不同类型的城市可结合一种或几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进行探索。
(5)我国各类 型城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符合“一片区、三板块、两点带全面”的分区发展格局
3.2 讨论
本文分析的生态产品的“客观价值”“市场价 值”“主观价值”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种价值的辨析,可清楚认识到生 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其“主观价值”, 从“两山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让人们认识到绿水青 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客观价值”与“市场价值”则 支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但若是二者取 其一,便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生态保 护修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位置如此可见一斑。
编辑:顾君宇 审核:姚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