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公布了2025年的“3个100”重点工程计划,这一计划已经由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根据该计划,北京市将聚焦于三大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以此来促进首都的高质量发展。
这些重点工程预计总投资额约为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本年度计划完成的投资将占全市年度投资目标的三分之一以上。
整个项目包含180个续建项目和120个新开工项目,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确保社会投资项目所占比例不低于总投资的70%。
为了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2025年计划特别强调了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安排了约870亿元的投资额度供社会资本参与,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10亿元。
一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加快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央地协同创新体系,更好发挥“三城一区”主阵地作用,安排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22个。
二是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完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
三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巩固提升“南箭北星”产业格局,打造氢能产业发展创新高地,超前布局6G产业,安排未来产业项目15个。
四是巩固提升现代服务业。持续深化两业融合,深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服务业开放标志性项目,提升国际交往服务保障能力,安排现代服务业项目34个。
五是进一步释放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带动文旅经济发展,安排文旅融合发展项目6个。
一是加快铁路项目实施。落实“四网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市郊铁路网络结构主骨架,安排铁路项目4个。
二是保持高强度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轨道交通三期项目实施,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安排轨道交通项目13个。
三是促进站城融合发展。优化枢纽周边地区功能布局,打造多功能区域微中心,安排交通枢纽项目5个。
四是着力实现高速公路扩能提升。构建快速、便捷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安排公路项目13个。
五是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功能体系。畅通各重点功能区间交通联接,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新型感知体系,安排城市道路及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2个。
六是加强重点功能区能源安全保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燃气、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安排城市运行保障项目14个。
七是强化城市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提供更加集约高效的城市供应链服务,安排智慧物流项目6个。
八是建设强有力防汛体系。保障区域防洪安全,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安排水务工程项目23个。
一是扎实推进居住品质提升。加强住房保障,推进区域职住平衡,完善宜居城市生活圈,安排住房和社区综合服务项目5个。
二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居住类更新,推动产业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拓展推广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营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安排城市更新项目15个。
三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安排教育项目31个。
四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平原新城布局,不断提升核心区与中心城区老院区就医环境,加快补齐生态涵养区医疗资源短板,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安排医疗养老项目21个。
五是丰富拓展文体空间。擦亮“博物馆之城”名片,增加文体服务空间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安排文化体育项目10个。
六是持续推进大尺度公园绿地建设。增强绿道系统连通性,实现生态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生活空间功能融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1个。
七是加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活力消费新场景,构建便民生活圈新空间,激发城市消费活力,安排消费项目7个。
编辑:数据管理圈
审核:全域数字化转型
以下数字菁英培训基地课程
数字菁英网为百万数字中国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服务,下有数据x全域数字化转型、全域数字化转型、数字菁英社、首席数据官GovCDO、数据管理圈GovCDO、数据质量万里行等,服务公共数据、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