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与合理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关于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docx》。
《通知》明确了公共数据的定价机制,重点围绕如何科学定价、规范收费标准以及如何进行价格监管。
《通知》可以看出公共数据的定价是一个由多方参与、基于成本和合理利润的综合过程。公共数据的定价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定价管理
应用场景分类:公共数据资源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进行区分,对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数据,原则上可以免费提供;而对于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数据,则可以收取运营服务费。
政府指导价管理:数据运营服务费会按照政府指导价管理。具体的收费标准由国家或地方的发展改革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并向市场提供透明的价格信息。
2. 如何定价
核定最高准许收入:定价过程首先由发展改革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根据“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运营机构的最高准许收入。这包括:
经营成本:运营机构提供数据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如平台建设与运维成本、数据传输和存储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
准许利润:按照经营成本计算出合理的利润水平,准许利润率的确定依据为“上一年度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不超过6个百分点”。
税金: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上限收费标准:基于最高准许收入,授权主体会根据不同数据服务的类型、资源使用(如数据量、算力、存储等)和服务规模等因素,制定上限收费标准。这些标准确定了运营机构可以收取的最高费用。
3. 收费标准
具体收费标准:运营机构可以根据授权主体设定的上限收费标准,制定具体的收费标准,但不得超过上限。
评估与调整:每年和每个评估周期(原则上为3年)都会对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检查收入与最高准许收入的偏差,若实际收入偏离10%以上,则需要调整收费标准。评估结果会影响未来收费标准的调整。
4. 如何评估
收入偏差处理:如果运营机构的实际收入超过了核定的最高准许收入,下一周期的收入将被调整,超出部分会被扣减。而如果某些年度的实际收入偏离过大,可能会进行跨周期的调整。
收费标准调整:每年,授权主体会根据运营机构的经营情况,指导其合理调整收费标准,以保持价格的合理性。
5. 如何监督
社会公示:运营机构需将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清单以及相关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确保价格透明、公众知晓。
监管:发展改革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会定期检查并监督运营机构的收费情况,确保收费合规,并防止价格欺诈等不当行为。
公共数据定价的核心原则是成本补偿与合理盈利,通过科学核定最高准许收入和上限收费标准来确保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与公平利用。定期的评估和调整机制确保了定价的灵活性和公平性,防止了过度收费或市场失衡。同时,通过透明化收费标准和加强监管,保障了公众和市场的信任。
来源:综合国家数据局,数字菁英网整理
审核:全域数字化转型
以下数字菁英培训基地课程
数字菁英网为百万数字中国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服务,下有数据x全域数字化转型、全域数字化转型、数字菁英社、首席数据官GovCDO、数据管理圈GovCDO、数据质量万里行等,服务公共数据、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