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红军中享有“铁屁股”的美誉,多次打退国民党追击,保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也是毛主席口中的“红军干才”,坚定追随毛主席,立下赫赫战功。
但鲜有人知的是,他曾将枪口对准了
误杀大队长
1927年年末,关心茶陵革命形势的毛主席决定亲自到前线去。护送毛主席到茶陵去的队伍里就有陈伯钧。为了更好地隐匿踪迹,陈伯钧在下山的第二天就遣回了一个班,由自己和另外几名战士继续护送毛主席。然而好不容易安全到了茶陵附近,茶陵的战况却不如人意,甚至部分攻打茶陵的队伍里出现了想要投敌的叛徒。面对如此情况,毛主席决定尽快入城和大部队会合。
毛主席身边的战士寥寥无几,如何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就成了难题。当毛主席问后面有追兵怎么办时,陈伯钧的答案尽显勇气和沉着。他说,“你们只管往前走,我同警卫员在后面打掩护。”
后来,毛主席抵达茶陵,又派了陈伯钧去给龙市县委送信,要他们做好迎接大部队的准备。这项任务,陈伯钧也出色完成了。在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的努力下,茶陵之困有惊无险地过了。
这几天的相处,毛主席十分欣赏陈伯钧,觉得他有胆识、能担当,是个好苗子。于是,当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成立时,毛主席将陈伯钧任命为副队长。而陈伯钧出事也恰恰是在这个位置上,他开枪打死的正是这教导队的大队长吕赤。当然,这其中没什么夺权的阴谋,更多的只是许多巧合碰在一起的意外。
1928年春,陈伯钧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支手枪。对过惯了苦日子的红军战士来说,枪那可是稀罕物,珍贵得紧。然而陈伯钧在试射时才发现这枪恐怕只能做摆设了,它的枪栓处有锈斑,压根拉不动。
大队长吕赤见了,笑陈伯钧弄到的不是枪而是“半斤铁”,要他扔了算了。陈伯钧却不舍得,拆开了,弄了煤油一遍又一遍地擦。摆弄来摆弄去,锈斑终于擦干净了。陈伯钧十分高兴,这枪终于不是“半斤铁”了。
这一日,吕赤带队打土豪回来。陈伯钧带着枪就走上去炫耀,给吕赤看自己的枪栓可以拉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的枪口正好对上吕赤的头,他拉枪栓正好带动了撞针,他的枪膛里正好有一颗未激发的子弹……巧合都撞在了一起,悲剧发生了——吕赤头部中弹倒在了血泊里。陈伯钧当即就软了身子,跪倒在地,可一声声呼唤却再也叫不醒战友了。
毛主席求情
出事后,陈伯钧就被关了禁闭,等待组织处理。陈伯钧无疑是自责的,怕他想不开,他的同窗好友徐彦刚还特意过来陪他住了两晚,和他说党和毛主席一定会做出最公平的处置。毛主席得知此事很是重视,了解清楚了来龙去脉,心里却是难得的犹豫。
从最朴素的观念出发,杀人要偿命才是公平。可陈伯钧并非有意而是误杀,况且已经失去了一个指挥员,还要再失去一个吗?
毛主席思来想去找来了军官教导队区队长张令彬,他向张令彬说明了不杀的道理,希望张令彬回去能给战士们做做工作。
在张令彬回去后不久,毛主席又集合了全军,他说:“吕赤是个好同志,陈伯钧也不是坏人,他是枪走火误杀了人……他们军事上都很有一套,这样的人我们很缺呀!我们能不能只追悼一个人……我们不让他偿命,但是要惩罚他的,吕赤同志未完成的工作由陈伯钧一个人加倍完成。另外再罚他一百板子,大家同意不同意?”
在毛主席入情入理的解释下,大家的情绪都逐渐和缓了,陈伯钧的处置也明确了——不偿命,但要受处罚。毛主席罚他100个板子,却没人肯出来打。大家都是同袍战友,现下情绪不再上头自然也就不忍心了。还是毛主席的警卫员找来了竹板子“行刑”。受罚的陈伯钧一动不动,甚至连喊叫都没有。打到20板的时候,受罚的地方就已经红肿得像是里面的血肉要溢出来了一样。
许多战士不忍心再看下去,转过了头。有些平日里和陈伯钧关系好的还忍不住求了情。最终,打了陈伯钧20多下就收住了。
在红军初创的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毛主席说服了大家枪下留人,为革命事业留下了好苗子。正是因为这段往事,陈伯钧始终追随我党,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瑞安.开国上将陈伯钧与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情谊[J].党史文苑,2015(23):20-24.
[2]缅怀开国上将陈伯钧: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的传奇人物 人民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11.26.
[3]开国上将陈伯钧: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 北京日报 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