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3位副总理被邓小平裁减了11位,仅留下来的2个人都是谁?

文化   2024-08-18 23:26   云南  

1982年,邓小平开启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裁员”工作。从国务院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事业单位,其涉及范围之广、波及人员之多世所罕见。这场“裁员”进行得有多彻底呢?

国务院工作人员编制裁撤了三分之一,地方基层工作人员裁撤超五分之一。就连一些老干部也没逃脱“下岗”的风波,13位副总理只留下两位。

邓小平的“裁员”计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政府运作系统已经不合时宜。邓小平说:“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于是在1982年1月1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一篇讲话——《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在讲话中,邓小平指出这是最好的、最合适时机,中国势必要开展一场“精简机构”的革命。

为什么邓小平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呢?他在讲话中总结了两点。一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不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内部环境都比较好。二是眼下思想觉悟高的老同志还在,能靠他们起带动作用。除此以外,精简机构势在必行,晚一年解决就多一年风险、多一些人被牵扯,所以不如现在行动。

在这场“革命”中,做好老干部的工作是关键问题。邓小平甚至用“老干部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来描述这一场“革命”对老干部意味着什么。在邓小平的推动下,精简机构这项工作被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3月8日通过了相关决议。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务院,其100个工作部门被压缩成61个,这意味着精简机构的第一枪被正式打响。

当年为安置平反的老同志,中央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了许多“副职”。现下要精简机构,光裁撤部门是不够的,削掉这些副职也是必要工作。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规范成了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

与此同时,对副总理一职也进行了调整,13个副总理减少成了两个。而被“撸”下来的副总理则被放到了增设的“国务委员”一职上,保留“副总理”的政治待遇。一系列调整后,国务院编制从5.1万人降到了3万人。

中央的精简工作做好了就轮到地方了,从部门数量到人员编制都做了变动。各级部门数量裁撤了三分之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编制也从18万降到了12万左右,市县机关人员编制减少了五分之一。但同样,为了让老同志有发挥余热的地方,地方上设立了省级的顾问委员会。

留下的两位副总理

上文说到13位副总理只留了两位,那么留下的两位是何方神圣呢?万里和姚依林。这二位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搞经济、擅搞改革。

1975年,万里任铁道部部长。那时的铁路系统怎一个乱字了得,受极左思潮影响,列车行驶就没什么规矩可言,铁路上是大小事故不断。尤其是徐州铁路局所辖的几条铁路,事故高发、干线堵塞、爬车、斗殴、哄抢那都是家常便饭,运输任务就没有一个月是达标的。

邓小平决心要整顿铁路系统,选的领头人就是万里。万里也不负邓小平所托,一举解决了徐州铁路的乱象,并凭着在徐州铁路上积攒的经验一鼓作气扭转了铁路系统混乱的局面。

之后,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他的推动下,肥西县和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从铁路到农村改革,事实证明了万里有锐意进取的勇气,也有推动改革的才能。因此,邓小平才会选择留下万里。

而姚依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一直扎根在经济领域。他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原则,带领中国经济蓬勃向前。

1979年3月,姚依林任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长。他与陈云、李先念同志一起坚决同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作斗争,在调整国民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万里一样,他是个敢于革新、跟党走的好同志,所以邓小平同样选择留下了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J].新湘评论,2019(16):55-56.

[2]1982年,11位副总理集体“下岗”[J].福建党史月刊,2014(11):37.

[3]李东方.国务院代总理万里[J].百年潮,2016(02):41-46. 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6.02.008.



烛下青史
以史为鉴,广交志友,每天不一样的精彩历史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