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云,27岁的少年军长,是红军中有名的将才。然而,他的生命却在30岁戛然而止。没有死在战场,没有死在敌人追击中,却死于部队转移途中,还是跳江身亡。据当时目击的红军战士说,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去他娘的!”莫非其中另有隐情,他是有冤在身?
少年将军,战功彪炳
余天云在打仗这事上极有天赋,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年就从普通战士晋升成了主力营的营长。余天云在第三次反“围剿”的黄安战役中表现突出,很快迎来了又一轮晋升。1932年3月,余天云升任红四方面军12师36团团长。
在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时,余天云所在部队与军阀田颂尧部遭遇。田颂尧部企图全歼我军,发起了“三路围攻”。余天云在一次战斗中仅率领两个连就打退了敌军一个多旅的轮番进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1500余人。
余天云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其英勇表现在红军中鲜有人能与之匹敌。同期红四方面军里与之齐名的是当时34团团长许世友,也是后来的开国上将。不过真正令余天云在红四方面军里打出名气的,还得数柳林河之战。
当时红四方面军因张国焘的错误判断而损失大批红军骨干,此时对上国民党重兵的围剿,我军难免有些无力应对。国民党部队兵分三路,直驱我军腹地,欲与我军主力决战。
当时,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在柳林河与卫立煌部遭遇。卫立煌部有八万余人,我军却仅剩两万人,这场战斗注定将是一场恶战。
战斗中,一股敌军小队突破了我军防线,朝我军指挥所直扑而来。而更糟糕的是,当时红四方面军首脑张国焘、徐向前等人皆在指挥所内。如果敌军攻破指挥所,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力量将被消灭。千钧一发之际,余天云带兵赶到了。
余天云如一阵及时雨般浇灭了指挥所的险情,使得红四方面军的首脑们成功脱险。如此神兵天降,他当时该有何种荣光可想而知。于是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决定扩编时,余天云也成功得到擢升,任30军军长。
这一年,余天云才27岁。而因为他的贫苦出身,张国焘十分器重他。一时之间,第四方面军人人都说这个少年将军一定是前途无量。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后面没有意外的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他的战友,30军军委李先念,后来成为我国国家领导人。而同期红四方面军其他军长呢?是许世友、王宏坤、陈再道,个个都是开国上将。
前途无望,跳江身亡
余天云在打仗上有天赋,但在做人上却有些缺陷。傅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曾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余天云有很严重的土匪行为……有时还破坏政策……”傅钟回忆,余天云的那些个警卫员、通讯员个个都被他打骂过。
甚至有一次部队行军途经一陡峭山路,余天云还朝给他拉马的马夫打了三枪,致使马夫当场重伤。而他开枪的理由仅仅是马夫没拉稳马,马脚滑了一下,害他摔下了马。
余天云的坏脾气不仅让战士、同志们不喜,就连一向赏识他的张国焘都有些发憷。1935年9月的一次红四方面军大会上,张国焘借故当场卸了余天云的职,把他送到了红军大学“学习”。要知道这“红大”里头的学员大多是营团级干部,与他同级的军长们不是校长就是教员。这身份上的落差让余天云十分不满,他决意在“红大”里搞事情。无故缺席、扰乱课堂、挑衅教员……那都是家常便饭。
时任校长的刘伯承可不憷余天云。在余天云又一次大闹课堂后,刘伯承决定好好整治他一次。这回,余天云被下了枪,还被关了禁闭。余天云不服,向老领导张国焘告状。没想到这回张国焘站到了刘伯承一边,拿出了“挥泪斩马谡”的样子,在全校大会上强令余天云向刘伯承道歉,并将他关进了禁闭室反省。
余天云本就自大且好面子,对这样的惩罚心里很是怨怼。而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子因见战士们受饿而私自捕杀藏民的牦牛被军法处决。一时间,余天云只觉得五雷轰顶,万念俱灰。
余天云不再受张国焘重视,俨然成了一个失势“闲人”。然而部队还要行军,绝不会因他一人而停下。余天云被归给了何畏“管理”,这给了本就与余天云有矛盾的何畏发难的机会。何畏将余天云视为犯人看管,一路上多有苛刻。
余天云以行动相抗,何畏便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走。就这样一路到了激流边的铁索桥,被战士们抬到江心的余天云终于压不住心里的闷气。留下一句脏话,就翻身跳了江。
这是1936年的4月,余天云也不过30岁。余天云的死是一场悲剧,如果他的性格缺陷能够有人指出并加以引导;如果余天云失势时有人能多开导一句;如果他的妻子没有违反军纪;如果他自己能听听别人的意见……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追授余天云革命烈士称号,他的故事便说到了结局。
但同时,他的故事至今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到底要如何教育干部,才能让干部们克服缺陷、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散木.红军早期将领余天云之死[J].同舟共进,2013(0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