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克夫妇和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深秋时节,金色的阳光暖暖洒在吐鲁番盆地。
在新疆托克逊县托克逊镇友好社区,66岁的退役军人哈力克·买买提指着墙上的家庭合影,为3个小孙子讲述合影背后的故事。照片中,哈力克一家人笑容满面,其中,有一位身穿军装的青年,他是哈力克的养子陶辉,现为新疆军区某部的一名军官。在当地,哈力克抚养汉族孤儿陶辉的感人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哈力克是一名退役军人,1977年参军入伍,作为班里唯一的少数民族战士,哈力克与汉族战友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1980年,哈力克退役回到家乡托克逊县,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也遇到了跟着爸爸陶金来打工的小陶辉。
“我父亲祖籍安徽,是个孤儿,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去世了,我和父亲一起租住在哈力克爸爸的家中。”陶辉说,父亲是个泥瓦匠,常常奔波在各个乡镇,有的乡镇离县城较远,他两三天才能回一趟家。无奈之下,陶金来把陶辉托付给哈力克照顾。
就这样,小陶辉和哈力克的孩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同一铺炕上睡觉。
2004年,由于长期劳累,陶金来因肾功能衰竭撒手人寰。正读高中一年级的陶辉成了孤儿。眼看到期末学校放寒假,可陶辉不知道要去哪儿。哈力克提出,陶辉不能没有家,必须把孩子接回来。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我骑着三轮摩托车来到学校宿舍去接他,隔着窗户看到陶辉正一个人坐在床上。我赶紧走进去说,‘孩子,我来接你了,咱们回家。’听到我的声音,陶辉非常意外,愣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去,悄悄地抹了眼泪。”哈力克回忆。
哈力克的妻子再乃提汗给陶辉起了一个名字叫“托合塔洪”,维吾尔语的意思是“留下来”。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哈力克,在此后的日子里,将陶辉视为己出。懂事的陶辉也从此改口,称呼哈力克夫妇为爸爸、妈妈。
在学校,陶辉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06年,读高中三年级的陶辉萌生了报考国防生的想法,哈力克很高兴,鼓励他一定要报考,将来报效国家。
“爸爸,我考上了新疆大学的国防生,我要当军官了。”2006年6月,陶辉收到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飞奔着去告诉哈力克。正在街上卖羊肉的哈力克听到这个消息,赶忙收摊回家庆祝。
“我听到后非常高兴,觉得对他爸爸也算有一个交代了。”哈力克感慨地说。
陶辉上大学后,离家远了,他也成了哈力克最大的牵挂。
不忙的时候,哈力克就和妻子带上新鲜的葡萄和自己烤的馕,从县城坐长途车,到乌鲁木齐看望陶辉。
陶辉也利用自己空闲时间为弟弟妹妹教双语、教文化课,帮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他的帮助下,弟弟妹妹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您给我个家,我有了牵挂。”2010年,陶辉被分配到新疆军区某部,成了一名排长。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他毫不犹豫地把工资全部寄给了哈力克。此后,他每个月都给家里寄钱寄物,主动承担妹妹上学的费用。街坊邻居都说,哈力克的这个养子比亲儿子还亲。
对于陶辉来说,维吾尔族父亲哈力克的大爱深深影响了他。在部队,他利用会说维吾尔语的优势,当起了连队官兵的“双语”辅导员。他还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托克逊县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就像哈力克当年帮助自己那样,去帮助别人。
在陶辉的影响下,哈力克的女儿巴哈尔·古丽在2013年参军入伍,成了一名通信兵。两年的从军经历,让古丽理解了陶辉的自强拼搏,也更加懂得父亲的广阔胸怀。她说,父亲永远是她的榜样,她会把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2016年,在哈力克见证下,陶辉和他的心上人迈进了婚姻的殿堂。哈力克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看到亲朋好友载歌载舞送上祝福,哈力克笑出了泪花。也是这一年,哈力克照顾孤儿陶辉的故事,被拍摄成了微电影《父亲》。片中展现的人间真情和民族友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如今,陶辉的女儿已经5岁了,哈力克老两口想他们了,就坐火车去看望陶辉一家。旅途奔波,哈力克却倍感幸福。(■杨 鸿 张建动)
2025军队文职招考100问(报名篇)
吉林省榆树市退役军人杨术杉历时6年寻访整理72位参战老兵故事编纂成册——“为后人留下珍贵记忆”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退役军人安置条例》
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公布一起案件查处情况——破坏军用光缆受严惩
选拔培养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干部,老兵“信息池”接入后备干部库
退役士兵安置出新招——指令计划与择优上岗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