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遭受‘卡脖子’,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还遭受。”掷地有声的话语,正是中国五矿先进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严大洲矢志硅业报国,潜心硅基材料研发的生动写照。
21世纪初,我国的光伏产业非常落后,多晶硅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专家到国外项目考察,也只能在接待室中“坐冷板凳”,根本没机会讨论技术转让的话题。这深深刺痛了严大洲。从此,他笃定了开发民族多晶硅的目标。
2002年底,严大洲受命在洛阳建设年产300吨多晶硅示范项目。为了尽快投产,他和团队一头扎进项目现场,奋斗在黄土弥漫的厂区,生产线建设两年多的时间里,厂区办公楼二楼有一盏灯总亮到凌晨,那便是严大洲的办公室。
当时,严大洲面对的不仅是几乎一无所有的厂房和实验室,还有近乎空白的相关技术资料。“设备全部是自主研发,没有前人经验,全靠摸索。”严大洲感慨道,“最困难的当属12对棒多晶硅还原炉研发。”
硅芯无法击穿,就反复核算、调整打压系统;棱角处尖端放电,就更改底座间距,用钢锉调整底座形状;硅芯倾斜倒炉,就突破惯例,改用三瓣、四瓣卡瓣反复试验……严大洲一次次面对困难,一次次攻坚克难。
2005年10月18日,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顺利生产出第一炉多晶硅。该生产线成为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多晶硅生产线,拉开了我国光伏行业大发展的序幕。
从12对棒到24对棒、36对棒再到48对棒还原炉,从300吨到1000吨、5000吨再到10000吨的产能,严大洲带领团队,实现了多个行业首次,将多晶硅生产关键指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千吨投资强度和占地规模分别降低了87%和80%,助力我国光伏发电降本80%以上,多晶硅产业规模成为全球第一。
对于严大洲来说,这只是他振兴硅业之路的第一步。
“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但客观条件不允许。光伏级多晶硅的成功,让我对于实现原来的目标有了信心。”严大洲说。
光伏级多晶硅的纯度是99%后面跟7个9,电子级多晶硅纯度是后面跟11个9,被称为“人类工业化能够获得的最纯净的物质”。为了完成这4个9的难度跃迁,顶住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行业“双反”带来的巨大发展压力,严大洲毅然开启了电子级产品研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日复一日地刻苦钻研,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在电子级高纯硅基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如今,严大洲和团队研发的电子级多晶硅、区熔级多晶硅、硅基电子特气等高纯硅基材料相继落地投产,部分产品市场覆盖率已超过80%。
严大洲常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子孙后代的生活,我都深感不断创新占领高端的迫切性,也深感责任重大。”
严大洲就像一位破浪前行的领航者,引领着、激励着身边的科研工作者在硅基材料的超纯研发之路上,在助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崛起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前行。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200多万年,从石头又回到石头。但这次不再是‘石器时代’,而是‘硅器时代’,一个崭新的、伟大的时代。”严大洲说。
中国有色金属报
了解更多有色金属行业资讯请访问中国有色网
http://www.cnmn.com.cn
编辑:彭薇
感谢关注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网
微信名称:中国有色金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