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雄鹰”的蝶变之路——云南迪庆有色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侧记

财富   2025-01-21 16:47   北京  

2024年11月入冬后,冬季的寒气不动声色地潜入普朗矿区各个角落,早晚气温接近零下10摄氏度。在这寒冷之地,普朗人与时间赛跑,扭住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牛鼻子”,改进优化,再改进、再优化,以创新成效赋能助力,以过硬业绩擦亮中国最大地下铜矿山、中国首个5G矿山的金字招牌。












与井下泥石流斗智


刘明武是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迪庆有色”)生产运营中心业务经理,1990年出生的他,负责采矿技术和通风测量,是治理井下泥石流的工程技术人员之一。他说:“普朗铜矿现代化程度高,但我们没有因此故步自封,坚持在过程中持续优化完善,2018年以来,对出矿口进行改扩,对溜井支护方式进行变更,改扩6条巷道300米以上,我们的得意之作是‘水固分离’。”

迪庆有色所属普朗铜矿于2014年9月开始基建,2017年3月开始单系列带料试车。普朗铜矿“因矿生法”,建设初期便选择了指标最优、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崩落法。因矿体上部赋存大量冰碛物,开采过程中冰碛物随矿体下沉移动进入塌陷坑和崩落体内,在雨季期间受降雨作用从井下出矿口涌出形成井下泥石流,严重影响矿山安全和制约生产经营。迪庆有色先后两次对其进行工程优化和治理。2021年9月—2023年9月,按照“水固分离”的泥石流总体治理理念,开展了普朗铜矿井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一期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移动区进行治理,把回填区汇水快速排走,避免塌陷区大量积水积泥引发泥石流,大幅提升雨季供矿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2023年底,迪庆有色启动二期治理工程,完成2个泄水孔施工。“90后”年轻干部、迪庆有色采矿厂副厂长洪超信心十足地表示:“为彻底消除井下泥石流影响,从今年起我们将继续对二期工程进行优化,用3年时间完成冰碛物清运堆存、排水沟修建、露天矿山地貌修复、排土场建设等相关土建工程,一劳永逸解决井下安全隐患,提高矿山整体经济效益。”

着眼未来,刘明武、洪超等年轻一代勇往直前,持续改进创新将成为他们不懈的努力方向。



探寻最科学的选矿路径


选矿厂作业副经理游乐明从重庆应招到迪庆有色工作后,一直从事选矿试验研究,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硫化钠、氟硅钠、水玻璃等药剂打交道。

选矿厂是出产品的核心环节,也是优化流程改进工艺的“主战场”,最终目标就是把铜和钼成功分离、实现高质量回收。建成投产后,普朗铜矿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工艺生产钼精矿,由于钼品位低,无法有效回收钼,铜钼分离面临着生产即亏损的困境。游乐明介绍说:“为解决铜钼分离盈利问题,2018年3月起,普朗铜矿立项组织技术攻关,成功研发适用于普朗铜矿铜钼分离的D系列小分子药剂,解决了原设计药剂用量大、钼指标差的问题,大幅降低了药剂成本。”迪庆有色开展四轮次药剂优化和铜钼分离及配套水处理系统优化和试验,解决了铜精矿压滤难度大、含氟废水处理难等问题,2019年5月起,钼回收率由调试初期的39%提高到了58%左右,钼精矿品位稳定在43%以上。

迪庆有色总经理助理、生产运营中心主任王建华说:“在技术天花板上寻求突破,像蚂蚁啃骨头,难度再大也要通个窟窿。”

2019年底,铜钼分离项目限电停产,迪庆有色以不变应万变,确定“试验优化提指标、自主改造变现场”的思路,发动技术人员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药剂制度优化和钼精矿压滤及烘干系统改造,引进强磁选技术,铜钼分离实现盈利。2022年,该公司开展高浓度浮选、磁选预处理、分离药剂精准化添加、数据库建设、工艺及设备优化、指标精准激励等项目研究,发动特级技师跟班指导,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应用转化,指标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2023年,开展“分离浮选指标提升研究”,新增了浮选柱、浮选机,持续优化流程、优化药剂,钼作业回收率由77.12%提升至80.12%,钼金属产量提高到719.083吨。2024年,为了发挥流程最佳效能,生产运营中心和选矿厂尝试各种流程搭配,确定“一粗四精二扫,扫选精矿返回粗选”最佳配置,1—10月份,钼作业回收率为80.54%,产钼金属628.374t。

选矿厂现有技术人员9名,在迪庆有色选矿厂副厂长、“90后”的梁泽跃和特级教师张波的组织下,盯着流程走,瞄着问题改,不舍昼夜,以6年的坚守换来选矿生产线的全面优化。



给设备装上自动化翅膀


冬天的普朗铜矿已经滴水成冰,海拔3800多米处井下铲运机控制中心却温暖如春,控制台上,14名工作人员灵动地操作着手柄,远程控制着井下铲运设备,把矿石铲运装车。而曾几何时,铲运机装矿是在现场人工操作的,不仅劳动强度大,还时刻面临井下泥石流和岩爆风险。

普朗铜矿2018年2月地表首次出现塌陷;2019—2021年雨季期间,发生多次井下泥石流灾害。为加强矿山采矿作业本质安全,降低泥石流风险,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迪庆有色几任领导班子着眼自动化建设,持续开展了遥控铲运机应用研究,投入3600万元在矿山现有遥控铲运机基础上,加速改造、试验和推广工作,对于车辆结构件进行改造,优化升级遥控驾驶、自主导向功能,完善井下网络建设和遥控铲运机操控室改造,开展放矿调度软件系统搭接,实现雨季放矿全面远程操控;完成所有柴油铲运机和电动铲运机设备研究改造,实现远程操作,12人便可完成运维、清洁、润滑、保养等工作,雨季供矿能力从日均2万吨提升至3万吨。

迪庆有色设备能源部业务主管、机械自动化工程师胡强介绍说:“公司一直致力设备智能化本质提升,2024年制定出台设备管理提升方案,明确30条措施。按照既定路径,有条不紊推进延长设备运行寿命、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增加一套溜矿系统的工作。”


打通最经济物流运输线


迪庆有色生产运营中心业务经理蒋颖兵在迪庆有色协调了7年的精矿产品公路运输,2024年,终于迎来丽江至香格里拉高速铁路的贯通。从此,铜钼精矿销售不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2024年6月以前,普朗铜矿生产的20万吨铜精矿采用全程汽车公路运输,分别销往西南铜业、易门铜业、滇中有色三家冶炼厂,不仅运输成本高,产品途中的安全风险也很突出。高速铁路开通后,迪庆有色党政班子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和上级公司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启动产品营销线路优化和改进工作。迪庆有色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隆等领导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和物流公司,频繁往返矿区和城区,多次参加州市召开的会议,积极汇报公司的合理诉求和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的良好愿望,寻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该公司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迅速与业务合作方开展洽谈,制订公铁联运方案。与乡村运输户开展座谈交流,消除隔阂,统一思想。经过多方努力,公铁联运终于在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一举改变了公路运输“独大”的局面。根据年度公铁联运占比,较公路运输费用下降10%。为配套优化运输中铜钼精矿损耗问题,该公司生产运营中心经过深入论证,引进铜精矿集装箱灌箱,全过程采用集装箱运输,打通公铁联运一体化项目“最后一公里”。蒋颖兵参与了公铁联运的计划和推动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公铁联运是一项多方共赢的科学选择,不仅有利于企业降本,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乡村振兴!”

一名藏族青年员工说:“不沉湎于过往,不满足于现状,不止步于既有成绩,我们要做天天向上的雪域雄鹰。”全系统、全流程推动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将进一步增强普朗铜矿和迪庆有色核心能力,助力雪域雄鹰腾飞远航。




中国有色金属报


了解更多有色金属行业资讯请访问中国有色网

http://www.cnmn.com.cn

编辑:彭薇

感谢关注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网 

微信名称: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金属报
关注中国有色金属报,即时收取有色金属行业热点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