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艾弥儿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
您心中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要我说啊,既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名满天下,而是家国安泰,人丁兴旺,连年有余,遇人遇事啊都能顺心如意。
这些美好的愿景是中国人五千年来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而这些期盼都被放在了那幅小小的年画里。
小时候,我最期盼的事儿就是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那段时间,一大家人才能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放炮仗,吃糖果,看小人书,穿新衣裳。
虽然那时候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对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新年都充满了盼望,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里贴上红红绿绿的年画,又吉利又喜庆,还能把家里装饰的漂漂亮亮。
年画的种类有很多,而要说最好的。
还得是“中国四大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咱们一个个来看哈。
第一个天津杨柳青年画。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的鼎盛时期,由于距离北京很近,所以它是唯一可以进宫廷的年画。
杨柳青最出名的就是娃娃画,代表作是“莲年有余”,画的是一个胖娃姓手持莲花,怀抱金鱼,身旁红莲盛开,下有碧叶相托,憨态可掬。
仔细看这种娃娃的发型是一边小辫,一边抓髻,这代表的是儿女双全的“喜娃娃”。
这种娃娃讲究: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
把这种可爱的“喜娃娃”贴上去,是期盼着子孙也能这么白白胖胖,福气萦绕。家中留有余钱,好运连连。
第二个,我们来看江苏桃花坞的年画。
他的代表作是圆滚滚、红艳艳的“一团和气”,虽然都是大胖娃娃,但这个可不一样。
她头扎羊角,面庞却像个老妇人,下身穿的是古代男子的阔腿裤,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个形象叫“喜神”,他寓意着要为家中男女老少带来和气的好兆头。
后来呢,人们又给他加上了长命锁、如意纹、万字纹、祥云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作为装饰。“一团和气”暗含着“和合共生,金玉满堂”的中式生活智慧。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这个地区的年画想象力极为丰富,衍生出了许多题材。
比如“张仙下天台,每日把弓开。
弹打云中犬,保佑子孙来”的《张仙射狗》,还有《刘海戏金蟾》《鹿鹤同春》《榴开百子》等题材。
第四个是四川绵竹年画。
被誉为“四川三宝”。他独特的“填水脚”技法让整幅年画明艳欢快。
作为唯一用“粉笺纸”绘制的年画,他的表现力更强,被称作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可以历经风吹日晒而不变色。
这一幅幅年画好像从我的记忆中走来,我小时候那是家家户户都会贴的东西,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苦,但是每一个人每一家人都觉得心里有盼头。
可如今年画却越来越少,年味儿也越来越淡,难道这么一抹独特的色彩就要消失了么?
2003年,作家冯骥才发起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他不惜变卖家中画作名篇,也要四处收集年画。
当他找到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洛书的时候。冯骥才问他:“还这样爱年画吗?”老人忽然变得很激动,说:“没有年画——过不去年啊。”
后来,冯骥才在《木版年画集》中作序写道:“它绝非可有可无的年节物,而是老百姓心灵最美好的依托。”
这套冯骥才当年编写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已经给大家找到了,由中华书局出版。
分作南北两卷,每卷又以年画的产地不同,自成篇章,我们可看通过年画看出各地风物人情的不同。
这本集成其中收录了近万张年画,还分别从俄国、日本搜集到了清代早期姑苏版年画的收藏,并首次披露于世,属于珍稀孤本。
这部画集,作为21世纪中国木版年画遗产抢救的重要成果,既有研究与收藏的价值,也是一家三代人可以传承的记忆,送给尊贵的朋友,也是独一无二的好礼。
分享就是最好的传承,这套珍贵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给您放在上方链接里了,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点击关注艾弥儿视频号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 长按 识别橱窗二维码,里面有更多好书等你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