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村民凑3025元供小伙上大学,小伙至今没还清,村民却绝口不提

文摘   文化   2025-01-23 19:01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艾弥儿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

声明:真实人物故事,文末附权威资料来源

1996年,山西的一位穷小伙考上卫校,却因交不起3000块钱的学费想要放弃,同村村民东拉西凑了2025元送小伙去上学。

可谁知,这钱小伙至今都没有还清。

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从没有村民跟小伙要过那笔钱,就好像那笔钱从来不存在一般

不仅如此,村民们逢人便说,小伙是他们村的骄傲,提起小伙便泪流满面。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欠债不还的人怎么就成了骄傲了?

三千元学费难倒年轻人

小伙名叫贺星龙,他现在是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的一名村医,但是当医生这一路走来却是相当曲折。

大宁县直以前是山西的贫困县,直到近些年才退出贫困县的行列,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大宁县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各个村子里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医疗条件也极差,更没有村医愿意来这种地方上班。

当时在这里就连一个感冒都有可能要了人命,贺星龙的爷爷就是因为重感冒引发的后遗症最后离开人世的

在一个连感冒都可能要了人命的地方,贺星龙也开始萌生出了当医生的梦想,为此他也是默默的努力,从小学习成绩就优异的他在高中毕业那年如愿的考上太原市卫生学校。

可能现在的人觉得不过就是一间卫校,现在只要给钱就能上,但是这可是在1996年,当时的大学生并不多,卫校的地位也比现在要高的多。

奈何当年的太原市卫生学校的学费要六千百八百元,这对于贺星龙一家来说几乎是天价,要知道当时的大宁县的普通农民收入一年也仅仅八百元,要拿六千八的学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在贫穷的现实之下,他最后只能选择了运城的民办卫校,这里只要三千元学费,但是就是这三千元对于贺星龙一家来说也依旧是难以负担。

于是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才找出三百零二元。

就当贺星龙心灰意冷打算放弃的时候,他考上大学的消息也传到了村民的耳中,那个年代一个村子里出一名大学生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如果因为贫穷不去读,那么就太遗憾了。

于是村民自发的向这个可怜的孩子伸出了援手,无论如何也得让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去读书。

根据贺星龙的回忆“当时村民们你一家我一家十元二十元,就这样帮我凑了三千零二十五块的学费…”

也是从那时候起,贺星龙暗暗的发誓一定要学成归来,报效这群村民,振兴自己的家乡。

在大学期间,贺星龙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天教室里他总是最后一个关灯离开,早上又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进行学习,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贯穿了他整个大学生涯

最终三年以后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那个可以安排工作的年代,不少医院都向他抛来橄榄枝,甚至连学校的领导也希望这名优秀的学生可以留校工作。

不忘承诺,毅然回到大山、

毕业的贺星龙当时面对着几所大医院和学校抛来的橄榄枝,他也曾经心动过,犹豫过。

毕竟可以走出贫困的大山,在大城市中生活是当时大宁县所有人的梦想,自己距离这个梦想也仅仅一步之遥。

但是他想起了自己曾经乡亲父老们的许诺,最后贺星龙也婉拒了学校领导的挽留,毅然决然的背起自己的行囊回到了那个贫困的家乡,开启了自己漫长的乡村行医生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山里的年轻人都纷纷走出大山,去到大城市中打工,但是贺星龙却逆向而行。

要知道当时留在大山中的百姓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居住在这个山沟里一辈子,不想再出去了。

除了老人以外还有就是留守儿童,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旦患病就行动不便,难以去到县城的医院进行治疗。

贺星龙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就背上了行医箱,直接就变成了一位在山间行走的乡村医生。

在这种大山上,摩托车成为了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有时候道路蜿蜒,甚至还要推着车走,因此每天他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办公室和去村民的路上。

贺星龙风雨无阻,他通常是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上门服务,他的手机也从不曾关机,无论多晚都可以找到他

这二十四年来,他先后骑坏了七辆摩托车,背坏十二个行医箱,磨破的鞋子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这是值得的,大宁县二十八条村子,四千六百名村民都认识这位年轻人,也认可了这位年轻人的医术和为人。

更难能可贵,贺星龙看到有些老人家中困难的,他也从不收医药费,免费帮这些困难村民看病,甚至自己还自费购买药品给村民。

他曾经自费给一名患上前列腺增生的孤寡老人购买五百多包导尿包,要知道他作为一名村医工资也不多。

这些义举干多了,一些村民看到这么一位善良的年轻人实在是过意不去,于是开始陆续给他送锦旗,这么多年过去了,贺星龙家里的锦旗几乎都挂不下了

正是因为自己“贴钱”行医的义举,使得这二十几年来贺星龙几乎没有积蓄,当年乡亲的三千多块钱他也一直没还完。

而村民们也从来没在贺星龙面前提过,或者说在村民心目当中,贺星龙早就已经还完了。

村里的脱贫致富领路人

贺星龙年纪并不大,今年才四十岁出头,但是常年在大山中穿行使得他与社会有点脱节。

很多互联网的东西他都不知道,但是对于那位村民的病情这些他却了如指掌。

平时除了行医以外,他也逐渐开始当上了村子致富的领路人,大山的路不好走,他深深的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于是就开始挨家挨户的动员村民进行修路

路修好以后,他又开始引入一些高产量的农作物,还购买了一些机械化的农用工具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

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穷山村也种起了苹果和核桃等农作物,现在规模已经达到了二百余亩,这些农作物的种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对此贺星龙却说:这些举动也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多的收入,而且村民们也非常配合才能干成,功劳不在自己身上…

或许我们很难明白达到这样思想境界的人的真实内心独白,但是说他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似乎也不为过。

直到现在他依然骑着自己的小摩托在山间行走,用心守护着这片黄土大地,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为了利益出卖他人,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显然贺星龙是后者,一份恩情、一份承诺成就了一位时代楷模。

“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和其他奋斗在一线的获奖者来说,这点成绩不算什么。”

这是他在被国家授予脱贫攻坚贡献奖时说的话。

多么淳朴的一句话,却也凸显出了贺星龙高贵的人格,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贺星龙这样愿意扎根在基层的楷模。

——THE END——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摩托医生”贺星龙:坚守乡村22载,见证基层医疗的十年变迁



点击关注艾弥儿视频号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 长按 识别橱窗二维码,里面有更多好书等你来哦


看更多走心文章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读书的人

思想就会停止


遇见艾弥儿
生活不易,艾弥儿陪你。 欢迎私信我,有课程赠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