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闯,我会创 (一)比赛时间 2024年11月-2025年5月 (二)参赛对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如参与创业组,企业法定代表人须在在大赛通知(预计2025年5月)发布之前后进行变更,否则不予认证。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三)项目组队 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四)赛道组别及要求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在大赛通知(预计2025年5月)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在大赛通知(预计2025年5月)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名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五)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六)参赛要求 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具体要求以2025年发布的省赛、国赛通知为准)。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 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已获本大赛往年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4.鼓励往届已获得省赛奖项、但尚未获得国赛金银奖的队伍报名参赛。 (一)组织、宣传动员阶段(2024年11月19日-11月30日) 各学院通过各类途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学院教师、学者参与指导学生组建队伍参加大赛。 (二)组队、材料准备阶段(2024年11月19日-12月23日) 各参赛队伍完成团队组建,认真撰写作品申报书等材料,以便及时参与初赛评审。 (三)初赛阶段 初赛形式:材料评审 作品上交时间:2024年12月23日 作品提交方式:将附件1、附件2、附件3发送至邮箱: zyh1995@nuaa.edu.cn,压缩包文件命名格式示例:01(学院代号)-红旅校赛申报材料,压缩包内除汇总表外,一项目一档。(如有跨学院组队的团队,初赛作品交至第一完成人所在学院)。 评审方式:组委会评审组将对参赛作品按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三类进行立项评审,然后根据综合评分进行作品筛选,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入围校级决赛团队。 (四)决赛阶段(2025年4月) 决赛形式:现场答辩评审 答辩时间:2025年4月中旬按作品类别分别进行 答辩地点:答辩地点另行通知 具体内容:进入决赛的队伍,由专家评审组进行现场答辩评审,并确定校级获奖名单。 (一)根据参赛作品成绩,最终评出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于有价值的团队,优先推荐进入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进行孵化。 (二)专家评审组将根据作品评审情况,在获得校级一等奖的作品中,推选部分优秀的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江苏省省赛(即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大赛)。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加强活动组织领导,推动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提高师生参与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资源、加强保障。各学院要主动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公益机构、投资机构等,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 (三)强化培育,推动落地。各学院要依托省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产业联盟,拓展项目对接渠道,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培育孵化;选育有创新创业潜质的优秀项目和学生团队纳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层次递进式培养体系;健全创新创业团队和乡村振兴需求的长效对接机制,持续跟踪对接项目进展情况,切实提高协议的有效率和项目的转化率。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加强活动宣传,通过提前谋划、集中启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五)敢于尝试、积极创新。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传播与销售途径,引导、助力红旅项目团队把握机会,积极创新创业。附件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评审要点(2024版).docx |
来源 | 科学与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黎张宇 审核|胡苹 朱一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