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正以超乎预期的方式改变着人类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其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术范畴,越来越成为与每个人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时,舆论也形成了对人工智能的多样化认知,这对高校推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而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南京大学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前列,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沉淀。2018年,南京大学在C9高校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发布了全国首份《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新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能力。2024年9月,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开先河,面向全体本科新生正式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并同步推出系列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和前沿拓展课程,首创“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已立项开设近百门人工智能通识素养课、前沿拓展课等不同层次课程。课程体系充分结合了自身综合类高校的优势,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我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贡献南大智慧、提供南大方案。
今年秋季面向本科生开课的《人工智能的哲学与社会反思》课程属于X层次人工智能素养课。这门课由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牵头开设,课程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哲学、伦理、语言、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研讨,既是从跨学科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多元解读,也是对其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从而引导各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应用场景、技术风险和未来前景有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人工智能的哲学和社会反思?首先要把人工智能放在历史进程中来看待,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其次,要不断反思并改进人工智能在技术之外带来的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人。”张亮教授希望通过这样一门课程,让同学们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以健全、平衡、理性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在时代变革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的教学团队还包括来自哲学学院的刘鹏老师、外国语学院的张翼老师和社会学院的肖承丽老师,依托南大这样一所综合类高校提供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形成更全面的认知。”张亮教授介绍道。
张亮教授在《人工智能的哲学与社会反思》课堂上
课堂上,张亮教授以人类历史上科技革命的概况介绍作为引入,采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开课以来,课程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文理融通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跨学科视角下,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日常应用、现有利弊与发展趋势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知,也进一步思考了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张亮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此外,课程考核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汇报、能力测试、实践参与、期末考试等部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亮教授向我们介绍,“我们的课堂以理论讲解为主,但不希望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止步于观念的了解,因此,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大家尝试去体验人工智能,在实践中做时代潮流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是引领者。”
在南大,人人都能学AI!
文理工医交叉融通
学科体系相互通达
“三元四维”人才培养
助力每一位学子在顶尖综合性大学自由生长
“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培养阶段、三条发展路径
给予最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在南大,体验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
心怀“ai”,奔赴未来!
— 推荐阅读 —
邀你穿越亿万年,洞见“ai”!
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重磅发布
2024本科招生第一亮点:
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Sora和我们“抢饭碗”?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助你赢在未来!
采访 | 潘奕忻 梁芮源
组稿 | 潘奕忻
摄影 | 曾曼睿 姚乐津 吴铜昊 田安可
美编 | 姚欣怡
责编 | 潘奕忻